杨大琼
“上语文,头晕晕。”相信不少老师都听说过这样出自学生之口的牢骚,真是可悲可叹,我们那妙趣横生,多姿多彩的语文课何时沦落到如此惨况。应试教育使多年来的语文教学成了技艺之学,训练之学,应试之学,学生岂有兴趣之说。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除了精心准备授课内容,苦心组织课堂结构之外,是不是还要想出一些妙招使学生从一上课就爱听语文课呢?
浔阳江边的琵琶女,“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有曲调先有情。”用的是“先声夺人”之法,一开始就展现自己的才华,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学学那聪明的琵琶女,在上课伊始,就展现语文的魅力,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一听钟情、欲罢不能,深深投入到语文课堂中来,这就需要老师在开讲之前设计精彩纷呈的导入语。
精彩的导入语,是开启新课的钥匙,引导学生登堂入室;是承前启后的桥梁,使学生循故而知新。魏书生曾说过:“好的导入就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又像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人以启迪催人奋进。”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 第一锤一定要击中学生的心扉,让学生眼前一亮、如沐春风,使其从课堂伊始便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饶有兴趣地投入到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去,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导入的方法五花八门,本人就自己的个人教学实际和同事的总结,提出几点浅陋之见。
一、温故知新法
俗话说得好:“过河要搭桥,爬高要架梯。”学习也一样,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必须有“桥”和“梯”才能沟通,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自然过渡到新的知识点上,使学生有遇见老朋友的亲切感觉,更易于理解、接受,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古诗时,由于两诗都是描写朋友临别时送行的场面,于是我在上课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同学们,现在我们和朋友分别时都可以运用很多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和朋友见面,可是在古时候,朋友分开以后,就很难再见面,有些甚至永远都无法见面了,于是很多诗人在送别时都喜欢用诗歌来表达对朋友的情意,那我们曾经学过的送别诗有哪些呢?学生回忆了《赠汪伦》、《芙蓉楼送别辛渐》、《别董大》等等很多送别诗,不仅回顾了这些诗的风格,也交代了新课的内容,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巩固,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去。
二、释题导入法
课文的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精辟提炼,主旨所在,犹如文章的眼睛,透过课题,我们可以窥见文章的灵魂。许多课文往往抓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课文的中心,也往往成为破题开讲的“切入点”,具有牵一发带全身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虎口藏宝》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思考题目中最重要的字是什么。学生一致认为“藏”这个字最重要后,我顺势利导:“围绕‘藏,文章应该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议论纷纷,我则要归纳板书:1、藏什么?2、为什么藏?3、如何藏?4、藏的结果?我便让学生根据这四个要点去阅读课文,比赛寻找答案,学生纷纷打开书本,饶有兴趣开始了读书寻答之旅。这样学生不仅读懂了题目的含义,还借题引导了初读,完成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
三、故事导入法
洛克说:“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注意。”故事导入法的魅力正在于此。讲一个鲜为人知、充满悬念而又扣人心弦、富于哲理的故事导入新课,会令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神奇而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去,这样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我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学生听后,不禁大声为总理叫好鼓掌。我趁机导入:“总理真了不起,一句话就击碎了美国官员想要侮辱中国人的阴谋诡计,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其实在古代就有这样机智勇敢的外交家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晏子。”出于对总理的敬佩,对晏子的好奇,同学们纷纷打开书本,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这位神奇的外交家呢。
四、音乐导入法
托尔斯泰曾说:“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在教学时如能播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歌曲,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勾起其学习的欲望。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我就先播放了著名乐曲《百鸟朝凤》,学生深深地陶醉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一曲下来,如痴如醉。我顺势导入:“大自然是最了不起的作曲家,仅仅听音乐还不够过瘾,老师知道一个地方,那里的鸟啊,何止成千上万,在那里,能听到真正的《百鸟朝凤》呢。那就是广东新会的鸟的天堂,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巴金爷爷的脚步,一起去这神奇美丽的地方听听真正的《百鸟朝凤》。”看着学生炯炯有神、闪闪发亮的眼睛,我就知道,他们学习的兴趣来了。
五、谜语导入法
小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他们喜欢猜谜语,并在猜的过程中积极开动思维和想象的机器。如果能寓生活或自然界中的现象于谜语中,让学生通过猜谜语来进入新课,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使学生通过对谜语的分析综合,启发想象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在教《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我就出了这么一个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同学们纷纷开动脑筋,不一会儿,就有学生猜出了是花生,我夸了他思维敏捷 ,顺势导入:“花生又叫落花生,深得大家的喜爱,著名作家许地山就特别喜欢花生,他曾经取过一个笔名叫落华生,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落花生》,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领略花生的独特魅力。”
教无定法,导入虽有道,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由于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樣性。所以,导语设计也不能刻板单一,应力求花样翻新,多姿多彩。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介绍背景导入、开门见山导入、设置疑问导入、游戏导入等等,要因师而定、因生而定、因时而定、因课而定。但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主动展开思维的翅膀,收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艺术效果。如果说精彩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开的花蕾,那么一堂课的导入环节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绿叶奠基,盛开美丽的鲜花,这样的语文课应该是“上语文,真兴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