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小霞
摘要:节奏是人类社会在自然界中的一种活动与韵律相结合的一种有规律变化的音乐表达。音乐节奏常常被人们比喻为音乐骨干,就是指音乐的旋律在进行中时高音节符或者音节长短和强弱,音乐教育最重要的是要使音乐和身体完美配合产生运动节奏才能激发人的音乐才能,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敏捷反应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驾驭和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锻炼学生对音律的掌控能力,是音乐课堂上教育的重点。
关键词:生活;节奏;兴趣;发现
一、从生活常用口语中发现节奏
古希腊人认为:“音乐节奏是我们的感觉和精神的交汇,是在不停变化的感情汇合,它被自然界创造出来,被无限想象力加以填充,由节奏把它简单化,由意识把它演奏出来”。由此看来,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我们怎样才能将生活的艺术更加形象,更加美妙,这是音乐节奏就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欣赏韵律的水平,必须增强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但是,如何在音乐课堂中更加有力的进行音乐节奏的培训,让原本乏味的节奏符号能更加生动、形象的便于学生的记忆,主要是要让专注力较弱的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接受节奏知识,这是音乐老师们必须重视的。索然无味的节奏让孩子们对音乐课堂失去兴趣。从而在生活中发现音乐,发掘节奏,会让音乐训练变得更轻松有趣。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经常使用的口语总是我们最熟悉的,如果从这些我们经常说的语言中发掘节奏,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并学习,让原本不熟悉的节奏变得简单易懂。在运动场上我们总是会听到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五二班,加油!大家想想,这句我们都知道的话,就是前十六后八和八分音符的组合呢?(X X X X X),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发号口令!向前,看起!(X. X X X),司机叔叔倒车的时候会打开倒车口令:请注意,倒车!(X X X X X )等,这些在我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话语,很轻易的加入到我们的音乐节奏的培训中,使学生们更加直观、快速的学习节奏。
二、从生活音效中探索节奏
孩子们天真烂漫,对自然界的一切音响都充满了乐趣,如果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孩子们随处可听的音响中发掘音乐节奏,引导孩子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唱歌课《大钟和小钟》的教学中,就是通过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动物的声音为起始点,训练孩子们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认识。课堂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
(一)节奏导入:今天小鸡、小狗还有小猫向举办一场音乐会,此时他们要为音乐会的演出练声呢!我们一起去听听吧!
(二)学拍节奏:学生跟老师一起看图模仿小动物唱歌练习节奏,教师讲解八分音符拍一次手唱两个音、四分音符拍一次手唱一次、二分音符唱一次拍两次手,练习时要不断提醒学生,要恒速拍击,打开电子琴节拍器。
(三)节奏编创:小鸡、小狗、小猫他们打算合唱一首歌曲,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样演唱的?(通过编创让学生熟练掌握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节奏)
三、从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乐曲中学习节奏
妈妈教的歌谣,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主题曲,许多音乐都是我们在日常中学会,并且在脑海里清晰地记住,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一些经常听的歌曲或者在儿歌中学习节奏,同样也会使节奏的学习变得更加的简单。如童谣《小兔子乖乖》中的第一乐句,X X X X X | X X X X |(小兔子 乖乖|把门 开开);比如歌曲《世上只有媽妈好》中的第一乐句:世上只有妈妈好(X. X X X|X X x )。这些都是孩子们都知道的儿歌旋律,只要截取出一些歌词加以整理,选取出需要教给孩子们的节奏型,通过模仿学习,让孩子们认识这种节奏型并掌握。
四、节奏训练的低段
(一)节奏的模仿练习。
年龄小的儿童,注意力一般都不能长久的集中在抽象呆板的音乐节奏上,因此只有利用有趣的,形象生动的肢体语音,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节奏的学习兴趣和集中力,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机。
(二)节奏律动游戏。
在音乐节奏的教学中,老师们一般都会要求学生们端正的坐着学习,然而年龄小的儿童的心理特点一般表现为爱动,喜欢玩游戏和表现自己。我认为我们可以换种方式尝试把节奏与动作相结合,让学生们玩一些关于节奏的游戏,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们知道看到不同的节奏可以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
五、节奏训练的中高段
节奏教学为了能够更简单的运用它,就是要在级别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训练,可在中段、高段试着学习较难的节奏并进行运用。
(一)节奏能力的培养。
1.有节奏地说话。节奏的来源之一就是我们的语言,我们的语言本身就是很生动、感性而微妙的节奏。
2.节奏的镜子练习。老师可以利用身体上的各个部位,拍打出不同的节奏,然后要学生把节奏像自己一样重复一遍,把单调的学习变成有趣的学习,这样不但丰富了节奏教学的多样化,也增强了学生对学习音乐节奏的欲望。
(二)节拍的学习。
1.感受重音。对重拍音的感知能力是学习节拍的基础,也是对听觉的一种训练。比如老师在鼓上或桌上敲击,以四拍为一个单位,每个四拍中都有一个不同的重拍音。
2.感受速度。在音乐节奏中列队进行,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速度的魅力:如做摇篮、划船或者模仿在风中摇摆的树枝等动作,感受三拍子柔和的音乐速度。
3.情感的表现。在音乐教学中要使学生们随着音乐速度、重音等不断的变化作出动作及情绪的变化。比如老师可截取几首短小的关于情绪方面有较明显的音乐,连续播放或演奏,学生们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表达出音乐的形象、情绪等特点。好的音乐节奏会使人感到温暖、可以稳定情绪、抚慰心灵。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们感到乐趣,就是要从孩子的自身特点出发,要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手段,将原本难懂的知识点,以最简化方式传授给孩子,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吸收知识。
总之,艺术源于生活,教学中可以试着让艺术回归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简单的艺术,从孩子们的日常活动中发现节奏,揭开节奏的神秘面纱,让孩子们喜欢上音乐、爱上音乐课。
参考文献:
[1]王锦.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当代音乐,2015,(23).
[2]李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4,(19).
[3]于璐璐.浅谈小学低段音乐课堂律动教学[J].无线互联科技,2014,(06).
[4]石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