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军
摘要:传统的曲艺快板包括单口快板、对口快板和群口快板,具有短、明、快的艺术特点,快板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弘扬主旋律,讴歌和谐社会的精神风貌和感人事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大力培养快板写作和表演人才,多派文化干部下基层指导,做好普及工作,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快板艺术。
关键词:对口快板;表演形式;快板艺术
一、辅导初学者对口快板要熟练以下几点
快板是曲艺的一种,是戏曲中拍子较快的调子。板是击节乐器,演唱时起掌握节奏和烘托气氛的作用。板,有两个含意,一是指手里拿的竹板,二是指各种板式。想做一个出色对口快板演员,既能打一手好板,又熟悉各种板式,能唱出各式各样的节奏来,一定会受到群众的欢迎。初学者先熟悉一下板,对口快板演员用的板有两件:
(一)大板
用两块竹板做成,每块长约五寸五,宽约一寸八,有弧度,两板上端各钻两个眼,用丝线或棉线、尼龙线连结在一起。大板用右手拿,把大板的下扇握在掌中。大板,主要用于板头,和小板紧密配合,能打出优美动听的花点来。表演快板,右手拿着大板,对表演有所影响,必要时可以把右手腾出来,把大板夹在左腋下,或者把大板放在桌子上。
大板的基本打法有三种:
1.扣板是抡起上扇猛击下扇,产生出“呱”的声音,这是大板的基本点。
2.马蹄点是手背弓起握住下扇,形成共鸣槽,两扇板连续撞击,手一张一合,产生出“得哒、得哒”的声音,好像马蹄声,一般用于板头或特殊效果处。但在演唱过程中,大板不宜多用,用多了容易产生杂乱的效果。
3.磕板是用下扇轻磕上扇,产生出“得”的声音。马蹄点。
(二)小板
用五块竹板做成,每块长约三寸三,宽约一寸三,有弧度,每块板上端各钻两个眼,四块板阳面朝前,一块板阳面朝后,在前四块板中间各放两个铜钱,板眼和钱眼对正,用丝线或棉线、尼龙线连结在一起。小板由左手拿,将食指插入四扇和一扇的合缝处,拇指放在第一块板上,其他三个指头贴在后一扇板上。演唱时打节奏主要是小板,小板又叫节子,也叫碎嘴子,前四扇板和后一扇板轻轻撞击,靠腕子使劲,形成惯性,产生出“嘀嗒、嘀嗒……”的声音,这是小板的基本点。板和点是紧密相连的,打的是板,听的是点。在打单点的时候,拇指上下跳动,就产生出“嘀咯嗒、嘀咯嗒……”的声音。在演唱每个自然句的衔接处,往往是用双点填空,便于演员换气。一个单点加一个双点就是混合点:“嘀嗒嘀咯嗒、嘀嗒嘀咯嗒……”,在演唱中也是常用的点。碎点,也叫撮点。小板连续打一个点,有人管这叫打撮儿,声音是“嗒嗒嗒……”,常用于特殊效果处。
二、辅导初学者应注意手势手法和看眼
(一)表演的时候应该是手到眼到
手指哪儿,眼看哪儿,当然也有看前指后、看左指右的,这在于演员的处理,不能绝对化。手势对眼神来说,一般是起领路的作用。人常说:看人先看脸,看脸先看眼,眼睛是传神的工具。还有的说:表演表演,表的是“眼”。可见,眼神的运用对于表达感情起着直接的作用。表演快板运用眼神要做到视线要集中,演员在舞台上要眼看一条线,而不要眼看一大片。看一条线,视线集中,就能用你的眼神把观众拢住;看一大片,眼神就散了,观众也就跟著散了。眼中要有物,演员根据作品提供的环境、人物、情节,进行表演,无论台上调度大小,动作多少,眼睛总是闲不住的,或极目远眺,或近眼细瞅,或眉开眼笑,或怒目而视,都要做到眼中有物。有物就是有实感,像真看到一样。
(二)配合身段
这里讲的身段,是除手以外的动作都在其内。在表演的时候,要把手上的动作和身上的动作结合起来,协调起来,统一起来。搞好这几个配合,还要求手势要准确,鲜明,大方,有目的性,不能含糊,琐碎,小里小气,乱划拉,比划了半天不知道你在干啥,这只能分散观众的注意力。要同观众交流,曲艺的表演都是直接对观众的,要通过你的眼神同观众进行感情交流,让观众进入你演唱的作品中来,如身临其境;配合要唱什么样的词,就做什么样的动作,用手势协助内容的表达。如何配合得好,也是有讲究的,比如,你的手是动在词前,或是动在词中,还是动在词后,要反复琢磨,反复实验,然后再确定下来。同时,也让自己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亲切、热情的印象,总像是在哪儿和你见过面、谈过话,对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感,这回看完你的演出,下回还想来。手在舞台艺术表演中,是刻画人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部分。手和眼睛有着配合的关系,有这样一句话,“手到哪里眼到哪里”,也可以说手是眼睛的指挥者。手在舞台上起着眼睛所起不到的作用。比如:千人的剧场,当你在表演的时候,最后排的观众是看不清你的眼睛的,这时手就能帮眼睛的忙。例如:“要听书,看东南。”这样一句台词,如果演员只用眼睛表示,后面的观众难以辨别,这时候,手朝眼睛所看的方向一指就使观众加深对台词的理解。作为快板书演员,只用唱不用手,就显得舞台画面呆板、无生气。
三、初学者特别注意造型动作吐字清晰
初学者要特别注意造型动作不是单指的抬手、转身、迈步之类的动作,而是指经过演员精心设计,有助于造型的动作组合。造型动作要具有鲜明性、形象性、典型性、连贯性。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演员把演唱的作品吃透,根据作品的内容和人物形象出发,而又经过加工、提练,设计出具有鲜明特色的造型动作来。在演唱一个作品的时候,其中几组的动作,肯定会引起观众的反响。表演对口快板时吐字清晰,气要用匀,是对快板演员的起码要求。字吐不清,会直接影响内容表达,板打得再好也没用。所以,说快板既要板上下功夫,更要在嘴上下功夫,字音要念准,说快板要用标准音的普通话,听起来字眼清,音韵美。不能把日读成“意”,把人读成“银”。根据以上举例,说明了仅仰仗嗓音高昂,不一定能抓住观众,只嘀咕不高昂也同样抓不住听众,只有配合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你采用嘀咕的演唱方法演唱时,你会发现观众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场内鸦雀无声。
在表演上注意,结合对口快板的特点,运用了戏剧表演的手段。辅导起来针对性更强,更大限度地满足学员的需求,从而使辅导更富有成效,指导意义才会更强。辅导老师们不断地更新观念,因境而变、传承提升、创造精品才是快板艺术活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守部;快板杨:十年义校 弟子逾千[N];中国民族报;2004.
[2]李骏鸣;八旬老汉写快板 村民 争学谢延信[N];焦作日报;2006年.
[3]张菁;快板声声敲清响 茶话句句畅箴言[J];曲艺;2007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