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族人民都有着自己本民族的特色风俗习惯。本文主要对汉族和维吾尔族两个民族的葬婚礼习俗进项分析。
关键词:汉维族;婚礼;葬礼;分析
一、民族风俗习惯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各民族在自己内部的发展中,都历史地产生了适应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风俗习惯(服饰、饮食、居住、生产、礼节、娱乐,婚葬、节庆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喜好、习尚、风气和禁忌的总称)。
二、婚姻习俗概况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间段和不同的环境下创造了自己特殊的文化,同时这些民族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婚礼习俗的形成往往是基于婚姻的孕育,它集中展示了做为民族共同体的社会阶层的生活现象,和民族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以及民族综合性发展的趋向。
汉维族婚礼习俗分析。
汉族婚礼一般经过一下过程: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些过程统称六礼。
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男方行纳彩礼后,如女方接纳,那么男方就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问名绝不是简单地向女家询问待嫁女子的姓名。问名还要取得女方的生辰八字,以供男方占卜之用。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南方将聘礼送给女家。女家若接受男家的聘礼,则表示两家婚姻已成,不得随意更改。
请期:请期称为“定日子”,也就是说男方请人查看黄历或进行占卜之后,得出黄道吉日。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为了表示谦和,男家便派使者到女家征求娶亲日期,但日子最终还是由派遣者送去的为定。
亲迎:经过前而的五道繁琐的程序之后,便剩下最后一关“亲迎”,也即迎亲。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完整的婚俗除了 “六礼”之外,还有催妆、铺房、送嫁妆、拜堂、撒帐、合苍、闹房等礼俗。
维族婚礼一般经过一下过程:
派媒人:媒人去主要是介绍男方的家庭情况并传达男方给女方提亲的愿望。争取女方同意这门亲事就商量订婚日期。
送“茶”:订婚以后,男方向女方送“茶”,这“茶”不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茶,而是指男方给女方订婚送去的彩礼。通过送”茶”,可以达到促使男女双方家长及亲戚直接见面并相互认识的目的,此次送的物品可以直接影响双方联姻的好坏程度,也是婚礼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婚礼仪式:维护婚姻合法权力的社会因素有两个,即法律和社会舆论。法律是一种硬控制机制,所以其监督更为有效。婚礼分两天进行:第一天在女方家举行出嫁仪式。第二天是婚礼的高潮,这一天同样是在欢宴中度过的。女方家的亲戚到男方家去。
迎亲:新郎手捧鲜花在三十个男的陪同下,到伴娘家里接新娘并且嘴里唱着迎亲歌。迎接的车前系紅布。
晚宴:把新娘接来以后,男方的晚宴便开始。晚宴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三、葬礼习俗概况
葬礼是人类对死亡超越的外在仪式,但不同的葬礼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关于葬礼,顾名思义,即是埋葬的礼仪。葬礼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葬礼习俗。虽然葬品准备及丧葬程序不断简化,但是主要内容槟没有太大的变化,并且流传至今家家离不开了。葬礼习俗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文明史中的一部分。
汉维族葬礼习俗分析。
汉族葬礼有以下程序:
沐浴:沐是洗头,浴是洗身,为死者沐浴在招魂之后进行,当死者即将咽气或者刚刚咽气之后,洗其头发和尸体。洗尸时先设袭床,将死者要穿的衣服放在上面。再设立浴床,将尸体移到浴床上面,脱去死者病时所穿衣服及覆在尸体上的复衣。
入殓:入殓分小殓和大殓。小殓是指为死者穿衣服换铺盖。小殓时无论尊卑贵贱,衣服都是十九称,以像天地之数。不同的等级阶层,小殓时摆放衣服的位置及衣服的质地不同。大殓是指收尸入棺。大殓之礼在死者死后的第三天进行。
成服:入殓之后死者家属分别按血源关系的远近穿着不同等级的衣服。
择日:选择黄道吉日。择黄道吉日非常重要的大事之一,择吉避凶非常关键,以能使活着的人安康吉祥,并世代官禄荣昌大吉大利。
出殡,把灵车运到安葬或寄放的地点。这一过程有一段间隔,称为葬期。传统出殡时场面热闹,礼仪繁多,是亡灵“上路”前往另一世界,也可以理解为开始新的生命旅程,亲人的主旨是想尽办法让亡灵一路顺利走好。
下葬:下葬之前,要将随葬的器物提前摆放于墓道两侧,然后送葬人员要各自就位。棺材抵达墓地以后,女孝子们下了车,又痛哭一次。如果是在祖坟里,死者的女眷将给早先死去的先人烧纸,并大哭一场。
谢孝:过七又称“做七”,就是从人死的那天算起,每隔七天,丧家要设宴祭祀,一直到七七(共计49天)为止,民间称为“过七”。 人死一百天时,称“过百天”,也是隆重的祭供日,又称“百日祭”。亡者去世满周年时,家人也要举行祭祀活动,头周年、二周年时,祭祀活动基本同于过百日。只是至亲孝子上坟祭拜、贡献生前喜吃食品水果,上香烧纸而已。
维吾尔族葬礼以下的程序:
洗尸:先洗尸体,洗完之后用新的白布将遗体缠裹起来,用布绑住其下巴。
穿葬礼服:人死了之后主子家的人穿黑色衣服。朋友亲戚也穿黑色衣服。
下葬:壁开洞,把尸体放置在洞里面,之后用土把洞堵死,再填平直坑。
乃孜尔: 维族在死者当日起3日、7日、40日和周年进行祭奠活动,这维吾尔语称作“乃孜尔”。在所有的祭奠活动中,7日、40日与周年都比较隆重,其形式主要是宴请亲属、朋友、乡亲与同事,邻居来参加。
四、总结
民俗习惯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民族经济、思想、文化精神的反映与折射。婚葬俗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时代的步伐而变。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汉维族婚葬礼了有了不少的变化简单化了。经过写这篇文章我对汉维两个民族的婚葬礼习俗的认识更加提升了。通过认识汉维族的婚葬礼文化这个窗口可以更好地处理好两个民族间的关系相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灿辉. 葬礼和葬礼文化浅谈[M ].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2]吕钱钱.浅析中西方传统婚姻习俗中体现的文化差异[J].中国外资刊〔下半月).2012
[3]热米拉·阿卜力克木.学术论坛.新疆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与发展现状以维吾尔族为例,2008
作者简介:热衣拉·阿不都热合曼(1991.04-),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