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美术课中的应用

2018-07-24 10:18张栋明
甘肃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美术课应用

张栋明

【关键词】 美术课;情景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9—0125—01

一、创设富有文化气息的情境

充满文化气息的教学语言,其效果能使学生不但从形式上而且从内容上感受文化的深厚底蕴,不但作用于感官而且震撼心灵。通过美术学习,能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差异性、认识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认识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加深对艺术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二、创设富有童话趣味的情境

针对低年级学生天真浪漫、富于幻想的特点,用童话故事导入新课能很快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贺卡》一课时,我往黑板上贴了一张小熊的图片,然后向学生介绍:“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欢欢,请同学们和他打个招呼。”学生们个个很新奇,急着打招呼。然后我说:“今天欢欢来是有事请我们帮忙,你们愿意帮他吗?”学生渐渐融进了故事情节,都表示愿意帮助欢欢。我趁机导入新课:“欢欢的朋友乐乐快过生日了,他想学做一张贺卡送给乐乐。听说我们班的孩子又聪明又肯帮助别人,就来到我们班,让我们来教他做贺卡。”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都想在欢欢面前露一手,几个人一组开始研究起贺卡的制作方法来,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所要解决的问题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得到了发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做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换。

三、创设富有生活体验的情境

生活情境即把学生带入社会,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其绘画兴趣。《美术课程标准解读》指出:“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美,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只有学习活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能为生活增添色彩时,学习才会变得欢乐有趣。

四、创设能激发想象的情境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和学生谈话中创设情境,在美术作品、音乐作品或文学作品欣赏中创设情境,让每个学生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如,我听了这样一节课:上课伊始,教师分别让学生欣赏两段节奏一样和节奏不一样的音乐,再请两名学生到黑板前将听到的音乐节奏用画笔分别表现出来。然后播放一段优美的录像,带领学生从缤纷的花朵、林立的大树、满地的落叶以及小溪边的鹅卵石中寻找节奏的变化,引导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可以怎样表现变化的节奏?”学生回答:“用大小的变化”“排列时注意疏密变化”“颜色的浓淡深浅”……学生们的回答个个出彩。接着,老师又问:“你们能不能用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呢?”学生在前面的談话中脑海里出现了许多画面,有了这样的基础,回答很有信心。

五、创设勇于探索的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探索中,教师要关注其合作意识的培养,重视发挥群体的智慧解决问题。

如我在教学二年级《装饰瓶子》一课之前,让学生收集了许多瓶子和各种毛线、花布、扣子、旧挂历纸、豆子等生活中被废弃的物品,又把自己制作的装饰瓶和上一个年级的优秀作品精心布置在教室里。学生一进教室,马上被这五颜六色的作品吸引住了。课上我让学生把收集的作品堆在桌面上,引导学生:“这些东西在日常生活中都被视为废弃物而被抛弃,造成了资源浪费。这堂课我们开展变废为宝活动,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把这些废弃物变成艺术品呢?”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在他们有了答案后,再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用各种方法装饰的瓶子,并让学生讨论其优点和不足。接着,我继续提问:“大家有没有更好的想法呢?”我这一问,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激情高涨、跃跃欲试。在本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举办一个小型装饰瓶展览会。当学生看着自己的作品时,她们的内心涌动出很强的成就感,而成功的情绪体验是一种维持并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巨大精神力量。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情景教学法美术课应用
美术课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趣味美术课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运用情景教学法开展酒店英语教学的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