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娅姆:网名麦子,原杨春风高山探险公司登山助理,高山沸腾高山公司创始人。2008年登顶慕士塔格峰;2014年登顶马纳斯鲁峰;2016年5月19~20日连登珠峰、洛子峰。
2007年,杨春风组织珠峰(北坡)登山队并一举成为首个完成珠峰登顶的新疆人。麦子当时任职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专职秘书,有机会接触到新疆户外探险人士王铁男、马玉山、杨春风、侍海峰等国内早期登山人群以及他们的探险故事,潜移默化中促成了她从事8000米级高峰的后勤保障的开始。
2009年,杨春风成立高山探险公司同时也将麦子带到成都担任内勤助理,中国民间首支境外8000米级高峰—马纳斯鲁峰的商业攀登团队成立,当年登山队员有王石、王静、张梁、葛振芳、张伟等人,几人全部登顶,国内登山爱好者也因此将杨春风视为中国民间商业登山的“先驱者”。而后,发生在2010年道拉吉里峰的山难、2012年中国民间登山队首登的几座8000米山峰(如:K2峰、安纳普尔娜峰、干城章嘉峰等)、2013年杨春风(已经完成11座8000米级高峰)、饶剑峰(已经完成10座)和陈宏路在巴基斯坦境内攀登南迦帕尔巴特峰遭遇恐怖袭击遇难等一系列与8000米山峰商业攀登相关的重要事件……至2018年,中国民间登山者境外死亡人数达9位。
如今再回首中国民间登山历史,可谓代价惨重,其经历很残酷也悲壮,这也是中国民间登山自我发展、摸索和提升的必然过程。对麦子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历练,同时成就了后来她独立承担高山探险事业的基础和胆识。
自2013年秋季杨春风遇难后,麦子在原杨春风所建立登山事业的基础之上,与国际登山群体和尼泊尔夏尔巴高山向导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2014年初,她建立了尼泊尔登山基地、组建夏尔巴高山向导团队,在珠峰(南坡)建立中国民间独立登山大本营和中国首支女子珠峰(南坡)登山队。接触8000商业攀登多年,麦子把中国民间登山者逐年递增的境外登山看在眼里,对期望成就14座8000米的高山历程以及背后的故事了如指掌。
当然,也许是“知道的太多了”,伴随而来的不断受到男性同行排斥和一些谣言,演绎出各种版本的是是非非。其实对登山与人性早已坦然面对的麦子自接手境外登山公司后,并不影响夏尔巴团队在马纳斯鲁峰服务8年无伤亡的纪录。在遭遇2014年珠峰昆布冰川雪崩、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珠峰大本营雪崩后,命运反而似乎开了挂:2016年,麦子的夏尔巴高山向导团队完成了4座8000米级高峰登顶,2017年又增加一座,近期更是刚完成了5月珠峰全队成功登顶的任务。
2017年,麦子组建首支夏尔巴国际高山向导团队的核心人物来中国8座城市进行登山文化演讲,使得普通户外爱好者有了近距离接触国际资深夏尔巴高山向导群体的机会,虽然这并没有给她带来什么实际利益。然后没过多久,团队的核心成员就宣布独立注册高山探险公司,麦子的高海拔攀登事业刚刚渐进佳境却又面临着严重的人事变更,不过这对经历过风雨和生死的麦子来说真不算什么了。
麦子实话实说:“绝望和希望都是组成人生的一部分,只要还活着,就会继续下一个目标,人的一生还是要追逐和实现一些值得传承的事。不管忧虑之后的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集中能力,专注目标,即使外界阻力再大,仍能继续翻开中国民间登山事业新的篇章。”
2017年麦子筹建的中国“民间登山历史馆”,是对关爱登山人们的共同情怀,这是一份长久甚至用尽终生的非功利性公益行为,承载了一种使命和责任。为了让事情做起来简单,麦子并没有做出冗长的规划,没有什么理论的根基,这里只有嘱托、信任和共鸣,因为 “坚守使命者,总是以行动做事的”。即使是以商业攀登为生,也依然期望为登山事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作为一个40多岁的女人,麦子做职业登山后勤服务已经11年,见证中国民间商业登山的起步至今:从辉煌到低谷、从欣喜又绝望再希望,然而“谁也无法阻止人类探索的脚步”。国内登山者对14座的追求,体现了中国民间登山者在国际登山舞台上的努力。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下,按照各自的攀登目标,无论谁先完成14座,都是值得中国登山界为之自豪的事情,而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同样值得期待。作为登山爱好者,也不应该简单地做出谁赢谁输的推论。让登山运动更有魅力,让国内登山者的国际视野和思维更广阔,是麦子对有志于14座的民间登山者更美好的祝愿。
近几年,国内民间商业登山(无论国内或境外)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机遇,发展过程必然存在对商业登山理解的误解,思维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现代商业登山源自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喜马拉雅式攀登”,相比于更早期的阿式攀登,“喜式”攀登是为8000米级高峰所做出必须的适应和调整: 合法注册,雇佣高山向导和修路作为辅助,后勤和运输支撑,帮助登山客户反复长时间适应和高海拔训练,在合适的时间内直至登山客户成为合格的登山者成功登顶并下撤。但是现在有些人一边享受着商业式登山服务,一边却丑化商业登山。
麦子认为,商业登山的本质不是培养“巨婴式登山者”,也不是造就“女神或男神”的方式,更不能是“保姆式登山”。商业登山根本目标应该是在服务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登山客户的独立性和综合实力。许多商业登山者因此走向了自主攀登之路才是最为成功的模式。如果为了迎合客户和作秀,以降低对独立性和综合实力的历练和积累为代价,这样的登山是侥幸的,大自然会以残酷方式教育所有的登山者。
尼泊尔13次登顶珠峰的普鲁巴·旦增夏尔巴曾说:“母亲给了我生命,珠峰给了我生活。但现在也有些夏尔巴人把登山客户当成了神。”在真正的登山者心里,在大自然面前,只有山神,没有将客户尊称为男神女神的。
即使登山有规则,但在诸神山脚下,包括外国登山者在内的亵渎行为从没有停止过:打着“自由、自主和个性”的名义、或者能争取到优惠登山费以及拉拢高山向导为其服务,公私不分甚至以危险为代价,还有人直接把沿途看到的尸体图片不经家属认可就抛在社交媒体上。而违规的夏尔巴高山向导表现得相当坦然,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一份工作或干脆是生意。麦子也曾在尼泊尔登山圈接触多个案例,直击人性背后的不堪一击。而这也是目前商业登山的一部分,让人无奈。
对于普通人来说难于上青天的珠峰路,对于高山探险公司和夏尔巴高山向导来说却是“用生命成就登山者梦想”的“上班之路”,有他们的服务,即使残疾人也有登顶的可能。
那么,如何自主攀登8000米级山峰?偷登概率几乎为零。首先需要了解山峰所属地登山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以尼泊尔热门山峰之一珠峰为例:合法注册登山许可(包括声明攀登方式等)、必须雇佣至少一名有资质的高山向导、限制使用直升机去往高海拔营地等等规定会直接影响自主攀登,除非你具备独立攀登的积累、很强壮并且有足够的技能,按照自主攀登的方式(起码不是使用已经出资队员的资源:如路绳、营地和氧气)另开辟新路线,无氧或自主。仅获得登顶证书但对其攀登方式无权威记录的各种自吹自擂的“玩法”,这样的登山实在没有什么意义。
无论早期还是现代,关于8000米“登山死亡概率”的问题应该被重视, 以珠峰为例:截至2015年,登顶人数与死亡人数分别为 6871人和276人,死亡率为4.01%。对高海拔攀登有过切肤经历的人常挂在嘴边的话:“山,越登越害怕!”人类能力远不及大自然的瞬息万变,随时准备应付可能的不幸,无论如何做到极致控制概率,运气好像总是占了首位,其次是苛刻的自律和高强度的付出以及财力的支撑。而商业攀登的组织者,更是需要为此付出很多努力。
“死亡概率”并不是距离遥远的一纸数据,登山是一项危险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完全杜绝登山死亡事故是不可能的。而只喊着加强自律、提高技术、严格管理、保障质量、分析事故原因、严密监督手段……这些虽然是必须的,但这对于登山行业高危特点而言,基本就是属于“天真派”了。随着管理运营的成熟、保障力量的提升、救援系统的发展,以及技术装备的提高,死亡概率也会随之逐渐降低,看清楚,只是降低,死亡概率依旧会存在。
自2009年中国民间第一支境外8000米攀登商業队伍开始,之前夏尔巴高山向导多为欧美及亚洲的日本、韩国队服务,尼泊尔商业攀登的服务意识和夏尔巴攀登技能已经得到了很大提升,造就了许多令人咋舌的纪录。同时也成就了尼泊尔山地和高海拔直升机高效救援的世界水平。因此中国的8000米商业攀登虽然相比之下起步较晚,但也可以说是幸运的,毕竟有了前人多年的经验,也希望在近几年逐渐增长的情况下,能够向着更好、更安全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