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子
只要夏日未尽,小龙虾便永远在城市的宵夜席制霸。落日的余温伴随香辣的热气,让收工的人们卸下满身的疲惫,专心投入到剥壳吐皮的畅快之中。
小龙虾,本是外来物种,却输给了中国人的嘴巴,呈现出教科书级别的“入侵失败”。
再没有一种美食,能像小龙虾一样,以如此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破地域歧视和口味壁垒,火速虏获了几乎所有国人的味蕾。
根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小龙虾总产量为112.97万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小龙虾生产国;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有10万创业者投身其中。
不难预见,在未来,小龙虾会继续扮演着红利香饽饽的角色。于是,问题来了,它是如何在中国迅速走红的?
小龙虾爬上中国人的餐桌,其实也花费了不少时间。
关于它的原产地,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说来自欧洲,据传16世纪以来,瑞典人就有吃小龙虾的传统,还诞生了具有几百年历史的龙虾节。另一种说法则是,小龙虾原产于北美。在欧洲殖民者到路易斯安那州之前,美洲原住民就已经开始广泛食用小龙虾了。美国人食用小龙虾的历史已超过一百年,其中98%都产自路易斯安那州。路易斯安那州曾是全世界最大的小龙虾产地,还将小龙虾选为该州代表动物,每年都举办小龙虾节。
而日本则是小龙虾进入东亚的跳板。1927年,先是有人从美国夏威夷带了20只小龙虾回日本,以繁殖培养成为牛蛙的饲料。1929年前后,日本人又将小龙虾作为饲料带到了我国江苏南京一带。这是小龙虾在中国的最早登陆地点。从此以后,性情凶猛的外来小龙虾便开启了环境适应能力极强、超速繁殖的模式。
上世纪60年代之前,小龙虾并不被我们当做食物来看待。由于小龙虾肉少,而且人们大多认为它不干净,极少有人会拿来食用。
后来,它开始被端上南京人的餐桌,盱眙的十三香小龙虾也打开了国人味蕾的新世界。可是,小龙虾被不慎重、不严谨地大范围推广,被贴上了“污水生长不干净”“重金属超标”等失实标签,以至于不少食客被误导,坚决不吃小龙虾。其实,如果水质差,小龙虾的繁殖也会很困难。在传闻和谣言被一一粉碎后,大家又一起愉快地吃小龙虾了!
现在,从东北到海南、从上海到新疆,都有小龙虾的身影出没。不过,它的主要栖息地和产区仍在华东地区,长江中下游流域是小龙虾养殖的重要基地。而京沪、四川、湖南、湖北、江浙以及各个沿海地区,则是小龙虾消费的主要地区。
小龙虾是全球公认的社交食品。
去年,一组“上海文娱消费大数据”显示:上海电视电影节期间,小龙虾的销量猛增30%。
和好友相约看电影,散场以后来顿小龙虾;各界相关人士拓展人脉,来顿小龙虾;业内大佬们谈项目,来顿小龙虾……还有什么能比小龙虾让我们更加心贴心?小龙虾简直是为了人类社交无限贡献着自己的生命。
大家吃小龙虾,更多的是吃个“气氛”,是夏日夜晚好友们聚在一起的那种人情味儿。
目前,小龙虾的主要消费群体为20岁至39岁的年轻人,正是最有活力、荷尔蒙旺盛的一代。吃着喷香美味的小龙虾,每人手上都是油,谁还管旁边的手机?嘴里啃着虾肉,再喝着啤酒,一起聊天吹牛皮,夏夜的灵魂便是如此吧。
从某个程度来看,吃小龙虾和嗑瓜子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种“剥壳吃肉”带来的征服感,可不是能随随便便被代替的。
剥小龙虾有讲究,从虾头或虾尾开吃会收获不一样的体验。吃之前先吮吸一遍汤汁,这是“前奏”。从尾巴开始的话,有一门诀窍:掐住尾中段,虾肉便可以一整段都抽出来,一口吞下,完成对自己的最佳奖赏,成就感满满。或者,小心翼翼掰开虾头,确保金灿灿虾黄的完整,然后和硬邦邦的虾壳作斗争。有经验的人可以把虾肉剥得十分完好。新手嘛,就剥得乱七八糟地就着蘸料一吃,满嘴酱汁四溢,很可能溅得衣服上都有油渍。不过,一群好友围着聊天大笑,才不会有人在乎吃相如何。
在我国,小龙虾的做法至少有十几种。不过,据说小龙虾的各地口味也存在着“鄙视链”。以辣为第一要紧的川渝人,自然是对盱眙十三香不屑一顾;吃惯了北京的“麻小儿”,遇上湖南的口味虾说不定还会嫌弃呢。
那么,各种口味的小龙虾,你最好哪一口?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小龙虾就已经是南京夏季餐桌的常客了。只不过,当时多以红烧这一做法为主。转眼到了90年代,南京的大街小巷早已遍布专卖小龙虾的餐厅,并且开始出现盱眙十三香小龙虾的身影。
有着“中国龙虾之都”称谓的盱眙,绝对是江浙人民心中的小龙虾第一出产胜地,地位不可动摇。盱眙小龙虾比一般的小龙虾个头更大,壳薄肉厚,头部还有虾膏,而它更出名的则在于闻名遐迩的菜式——盱眙十三香小龙虾。
这个“十三香”是十三种各具香味与特色的中草药物,有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白芷、紫蔻、良姜等等,而想要炒制出完美的盱眙十三香小龙虾,既要善用香料,又要注重火候,只有猛火才能让虾肉的清甜充分释放。爆炒清洗干净的小龙虾,加入少量啤酒和十三香焖煮,十几分钟后便可出锅。和其他“麻小”不同,它是富含麻辣香的综合滋味,吃后就知道什么叫食而不忘。
俗话说:“中国小龙虾看湖北,湖北小龙虾看潜江。”
湖北潜江,有着“中国小龙虾之乡”的美誉。《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曾说:“上世纪80年代的湖北潜江,油田家属们最开始炒制小龙虾。”这或许也是小龙虾在中国最早由蒸煮到炒制做法的转变。
潜江的油焖大虾,最关键便是“油焖”二字。一锅上桌,香气袅袅萦绕盘旋在红色虾壳之上,油亮的诱人汤汁包裹着雪白的虾肉,叫人如何不爱它!
油焖大虾很快在湖北风靡,并在上世纪90年代初被拷贝到了武汉,成为武汉夜宵界一霸。武汉人对小龙虾也是长情得很,一年可以吃掉约1500吨。
湖北甚至还有个潜江龙虾学院,专门开设小龙虾专业,小龙虾爱好者表示,“我可以去一直读(吃)到博士后!”
上世纪90年代初,口味虾在长沙教育街、南门口等地出现,从此登上长沙夜宵餐饮的头把交椅。已过20余年,口味虾依旧长盛不衰,也算是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吃虾奇迹。
长沙市场上的小龙虾分为红虾和青虾两种。红虾肉少、有土腥味,多用来做口味虾。青虾肉多、有弹性、更鲜美,多用来做油爆虾。不过,像蒸虾、油爆虾等都属于新长沙人的创意口味。对于老长沙人来说,最偏爱的永远是口味虾:色泽红亮、活色生香,以压倒性的诱人气息把食客包围。扯下虾钳、掰开虾壳,将弯月一般的白嫩虾肉蘸点汤汁再送入口中。或许会被辣得头皮发麻,却过瘾到忍不住要一个接一个地吃,直到面前堆起虾壳小山。口味虾啊,回味无穷。
对于生活在北京的很多年轻人来说,夏天最钟爱的事情,无非就是喝冰啤、吃麻小儿。
簋街,是北京最早火起来的食街,也是北京“刷夜”的鼻祖打卡地点。如今,簋街和簋街的麻小儿,早已变成了北京的一个饮食符号。
簋街最兴盛时,那便是“人人皆啖小龙虾,夜夜欢歌到凌晨”的景象,堪称麻小儿活跃不夜街。北京的麻小儿,麻辣口味足够透彻,吃起来舒服又痛快,也算是长沙口味虾的改良版本。
在北京愈渐闷热躁动的日子里,深夜里的风带着些许潮湿的气味,汗水顺着脸往脖子下流,衣服也粘在身上。和朋友们几个围坐,毫不拘束敞开了吃掉面前这一大盆小龙虾,当然还得配上扎啤。一口虾肉一口啤酒,麻辣劲爽里的四九城夜晚,正!
说起对小龙虾的爱,生活在上海的人们也是不甘落后的。根据支付宝“口碑”去年公布的“城市小龙虾消费指数”显示,上海消费者以年消费10万笔以上位居全国前列。“千人齐剥小龙虾”的画面,早已成为上海夏日夜晚的一道经典风景线。
除了麻辣小龙虾,上海还开发出了各种创新做法,交织出新的味觉盛宴。更是不管什么都能往小龙虾里加:三四年前,上海人吃小龙虾,里面最常见的也不过是年糕片,到现在,田螺、玉米、锅巴、蛤蜊、螺蛳、土豆之类,统统放进去。上海小龙虾的口味也十分多元,清蒸、十三香、麻辣、油焖、酸汤、南乳、蒜香、花雕酒醉、咸蛋黄……都不在话下。
有人说,没有小龙虾的夏天是不完整的夏天,在湿热难耐的夏夜里,人们的殷切盼望,就是和三五好友围着几盆小龙虾配冰啤,边吃边侃大山的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