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寒 郑敏娟 傅昶源
摘 要:政产学研用是一种创新性的合作系统工程,是当前教育行业主要的创新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本文基于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并指出高校在协同创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高校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高校;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创新机制
1 研究现状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指结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用户等创新主体,在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各自具有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整能力,以及利用用户的市场导向作用,来提升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安排。政产学研用作为当前教育行业主要的创新合作方式,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但是对于协同合作机制的建立如何结合高校现状并不断完善取得的成果还不深入,尤其是学研单位如何与企业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方面的研究较浅。另外,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科技型和应用型人才如何高效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方面,也缺少相关的研究。
2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政产学研用必须有动力机制,而且这种机制若基于市场导向,那就更易实现协同创新。组成政产学研用的各方成为协同创新体系的主体,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发挥各自优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各方共赢的基础上,具备了动力机制。一是实现了知识的共享。知识共享实现了参与各方的优势互补和互利互惠。各个参与方可以成为创新成果的拥有者,在协同创新机制下各方都可以受益于知识体系的更新。二是有利于风险控制。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明确了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各方可以发挥优势充分识别各类潜在的风险,风险识别的范围扩大了,并且风险评估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可以提前规避风险,将风险控制到最低。
但是,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也面临着多种挑战。如协同创新机制要保证治理结构的合理性,消除原有模式下行政化治理方式具有的缺陷,在当前产权制度下获得发展,通过不同主体相互推动保证运行效率;协同创新机制应该结合经济增长的实际,采用市场化的运作和经营方式,把握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的持续增长;协同创新机制必须重视高素质人才,高校与各方的合作要明确培养人才的目标,在专业设置上要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强化人才培养的效果。
3 高校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践存在的问题
3.1 团队结构问题
政产学研用团队的结构直接影响到创新实践的效果。在原有的高等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师的主要精力多用于教学,而对于科研缺少精力。虽然部分教师也在长期从事科研工作,但是缺少市场意识,对于科研没有经济意识,所以科研成果的市场效益难以实现。在政产学研用模式下,为了发挥协同作用,团队结构要保证合理,既要懂技术,又要熟悉市场变化,还要掌握必要的财务知识。团队结构的合理性有利于强化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效果。
3.2 评价模式的合理性
当前,高校对于科研的评价模式多集中于论文发表或专利申报情况。在政产学研用模式下,原有的评价模式难以保证合理性。在协同创新机制下,评价模式一方面要注重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注重社会效益,特别是在政府的参与下,要重视对社会效益的评价。此外,成果的评价还要考虑到存在的各类间接效益。
3.3 利益分配问题
政产学研用由于存在多个参与主体,所以对于协同創新成果存在利益分配问题。协同创新是一种新的模式,实现了创新的多元化,所以利益分配要考虑到创新主体存在的协同作用,协同创新的利益分配要消除原有区域、行业以及经济体制存在的壁垒。对于创新人才和项目的推动者要保证获得应有的报酬。利益分配是激励制度的具体体现,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提升全员的积极性,以实现协同创新的持续效应。
4 高校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
4.1 机制上的突破
机制上的突破要消除创新主体存在的壁垒,以发挥创新人才的技术优势,使人才可以在宽松的环境下完成技术研发。协同创新的运行首先要结合体制改革,实现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尤其是政府要发挥协调作用,为协调创新机制的运行创作良好的发展环境,不仅要出台配套的人事制度,更应依据机制需要,设置科研岗位和管理岗位。此外,增加相应的考评制度,客观、合理地评价人才,以此激励人才的创新动力。评价方式体系的设计要合理,评价要多方面参与,评价要体现考核科技创新产生的综合效益。
4.2 创新能力的突破
协同创新机制对于创新能力有新的标准和要求,因此高校作为知识密集区要特别注重创新能力的提升。首先,要提升专业人才的综合职业养质,特别是创新实践能力,针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加强学术上的突破,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研发能力,有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针对创新能力问题,政、校、企要发挥协同作用,通过搭平台,实现多层合作。最后,为提升创新能力,还要注意创新的资金投入,通过机制上的完善,实现资金投入、技术提升、增值的良性循环,实现协同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4.3 团队建设的突破
协同创新机制的运行必须注重团队建设。团队的组织要消除不同区域、行业存在的壁垒,打造出创新专家引领、科技人才参与的团队,为协同创新的发展奠定人力资源方面的基础。另外,团队建设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企业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针对团队建设问题,政府要发挥协调优势,将各方的优秀人才汇集起来,并通过制度的完善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4.4 协同创新机制的法人治理结构
协同创新机制下的校企合作办学要实现持续发展,需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保证办学目标的实现,实现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由于协同创新机制办学存在多种主体,投资也有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合理的产权配置结构是基础。高校可以尝试混合所有制办学持续发展的治理模式,立足于维护投资主体的利益,实现决策、执行以及监督的公司制形式下的法人治理结构,以保证办学管理的科学性。
4.5 协同创新机制合作模式
协同创新机制下的教育办学,可以采用市场化的合作模式。这种运作模式可以保证职业教育的活力,为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在多元化投资主体的产权配置条件下,管理机制要结合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调节功能。首先,协同创新机制要直接面对市场,建立和完善相关的人才培养机制。其次,协同创新机制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一方面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创造相应的环境,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以调动学生的“双创”热情为出发点,转变原有的教育思想,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的基本思路,教育思想要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同时,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要有配套的运行机制,学生在协同创新机制办学条件下可以提升实践技能,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结语
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政产学研用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这种方式的最大优势在于人才培养可以与实践紧密结合,符合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高校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构建方面还需不断研究,以期进一步拓展建设路径。
参考文献:
[1] 王文利.甘肃高校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创新研究——基于工科类高校视角[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3(2).
[2] 汪独友.基于行业特色的高校产学研合作[J].中国高校科技,2014(6):38-39.
[3] 冯锦敏.血统创新,开辟高校产学研用合作新篇章[J].管理视野,2013(6):71-72.
[4] 纪旭,刘一宁,熊金钰.教育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05(4):63-64.
[5] 李振祥.高职院校产学研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3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