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东
摘 要:20世纪,西方音乐家们狂热地寻求新奇的乐器演奏音响,他们需要色彩对比强烈、清脆的甚至金属般的声音。因此,20世纪的作曲家开始挖掘将钢琴视作打击乐器的音响。受此影响,“打击乐化”音响也大量出现在中国当代优秀钢琴独奏作品中。本文对当代中国钢琴独奏作品中存在的“打击乐化”元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钢琴独奏曲;当代;打击乐化
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大概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启蒙萌芽时期;第二阶段,五六十年代逐渐成熟,但创作内容单一;第三阶段,80年代至今形成的真正具有自己独特民族风格特点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让人耳目一新的西方现代音乐和现代作曲技法促使作曲家们思想和观念的改变,让他们其中一部分人在创作上敢于追求多元化的音响结构,在作品中大胆运用与传统钢琴音响相背离的现代不协和音响——“打击乐化”音响。
1 西方现代音乐与作曲技法影响
不同于古典、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更多地将钢琴视为歌唱性乐器,20世纪的作曲家开始挖掘将钢琴视作打击乐器的音响。可将“打击乐化”定义为:与传统的歌唱性音响相对,将钢琴本身当作打击乐器来演奏而发出的声响和钢琴音色尽力模仿真正的打击乐器音色的音响。
巴托克是在钢琴上运用“打击乐”创作手法的第一人,而“打击乐”演奏风格的最早代表人物还有普罗科菲耶夫,他在演奏上追求钢琴金属质感、打击乐般的声音。这在他的大部分钢琴创作中能感受到,特别是《第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中托卡塔式的节奏,大块的捶击和弦都将钢琴“打击乐化”的音响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们将这种创作和演奏风格称为“敲击法”或“打击乐风格”。“打击乐风格”是20世纪钢琴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巴托克、普罗科菲耶夫、梅西安等大力革新钢琴音响及创作技法时,中国还处在战争和政治运动的水深火热之中。中国的作曲家们接触到这些现代钢琴音乐和现代作曲技法时已是20世纪70年代末。相比西方钢琴艺术300多年的发展,中国当时的钢琴创作还停留在“民歌加和声”的阶段,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革新刻不容缓。钢琴作为源自西洋的乐器,在创作手法上肯定首先想到的是去借鉴西方的音乐理论,所以,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者们很快就学习运用了20世纪的西方现代作曲体系。最先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的是80年代的“学生作曲家”,他们大胆创新,标新立异,将各种现代作曲体系运用于他们的创作中。同时,老一辈的作曲家,他們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同样追求着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钢琴音乐新风格。
中国钢琴音乐的创新仅仅运用现代作曲技法还不够,巴托克、普罗科菲耶夫作品中的“打击乐风格”在给人们带来震撼的同时,也给予了中国作曲家以启发——挖掘钢琴新颖的音响和色彩变化。
巴托克与普罗科菲耶夫两位伟大的作曲家分别在钢琴创作与钢琴演奏领域对钢琴音响作出了划时代的革新性改变,彻底颠覆了以往人们所知的柔美的歌唱性钢琴音响概念。巴托克钢琴音乐的“打击乐风格”特点是以不协和、不平衡、紧张躁动的音响为主。有许多中国作曲家在作品中模仿与借鉴巴托克的“打击乐风格”,如陈怡的《多耶》与周龙的《五魁》两首作品中不对称、不规则的节拍与节奏,双手交错节奏,不协和和弦这些音响上的表现与巴托克作品中“打击乐风格”就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许多其他优秀作品中也能看到“打击乐风格”的影子,如权吉浩的《长短的组合》、汪立三的《东山魁夷画意》组曲第四首《涛声》、陆培的《山歌与铜鼓乐》等。
2 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的融合
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广袤、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形式。我国的钢琴音乐创作者们一直致力于从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中获取钢琴作品题材和内容,以此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音乐风格的钢琴音乐创作之路。只有从传统的本质出发,我国的钢琴创作才能获得经久不衰的艺术价值。“中国钢琴创作实践清楚地显示出:中国钢琴曲的艺术生命,源于传统。”
中国当代钢琴独奏曲中的“打击乐化”音响也是相同的,在表现手法上受到巴托克等人“打击乐风格”的启迪,在创作手法中融入现代作曲技法,但其本质上还是从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中发展而来的。《多耶》与《五魁》中运用的不规则、不对称节奏与节拍,不协和和弦这些“打击乐化”音响,与巴托克“打击乐风格”的创作非常相似,实际上,这些音响素材都是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多耶》中“打击乐化”音响素材来自广西侗族少数民族传统的歌舞形式,不对称、不规则的节奏与节拍与不协和的“打击乐化”音响都是对侗族特色音乐舞蹈的表现;《五魁》同样是以中国的少数民族满族的传统舞蹈为创作素材,其中的“打击乐化”音响也是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形式的体现。
除各种少数民族舞蹈是中国当代钢琴独奏作品中“打击乐化”音响形成的有关来源之外,钢琴作曲家们对我国种类繁多的各民族打击乐器节奏、音色的借鉴也成为中国钢琴曲中“打击乐化”音响形成的缘由之一。利润,《长短的组合》,此曲是朝鲜族作曲家权吉浩从其本民族(朝鲜族)的民间音乐特色节奏“长短”节奏为基础写成的。“长短”节奏一般由朝鲜族乐器长鼓来演奏,作曲家在这首作品中通过模仿长鼓和手鼓等打击乐器音色来表现这些节奏,让该曲形成明显的“打击乐化”音响。
3 结语
中国当代钢琴音乐创作领域在70年代末走进了标新立异的展现时期。改革开放为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者提供了宽松的创作环境和崭新的创作理念,改革创新的政策则是他们创作的动力,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者们把创作的双手一手伸向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中的不规则节奏、不协和和弦等西方“打击乐风格”,另一手紧握住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中的打击乐器音色和传统歌舞,最后将这些全都糅合于具体的创作之中,形成了中国钢琴曲独特的“打击乐化”音响。“打击乐化”音响正是在传统音乐文化的土壤中浇灌西方现代音乐肥料而结出的果实。
参考文献:
[1] 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北京华乐出版社,1996.
[2] 魏廷格.从中国钢琴曲看传统音乐与当代音乐创作的关系[J].中国音乐学,19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