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和声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2018-07-23 06:50崔东伟
艺术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摘 要:高师和声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近年来探讨的重点问题。要想实施改革措施,首先要明确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另外,需要注意教学改革的方向,不能使改革偏离轨道,从一个误区踏入另一误区。笔者结合搜集的资料和近20年的授课经验,梳理了和声学课程教学的背景,总结了目前和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和声学教学的本质与目的层面入手,研究和声学教学改革尝试与探索期间出现的问题的起因,试图强调与深化和声学教学改革的目的。

关键词:和声学;教学改革;四部和声

1 改革的背景

和声学课程能够培养学习者对多声部音乐在感性与理性层面的理解,掌握多声部音乐的发展规律,也为复调、曲式与作品分析等课程打下基础。因此,高校一般将和声学设置成为核心课程,尤其重视该课程的建设。和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可追溯到上海国立音专成立时期,黄自引入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单独授课或小班授课讲授四部和声写作的理论知识,并结合个别改题方式。讲授普适性知识,个别改题纠正实践过程中的认识误区。该授课模式要求教师在讲授或改题过程,演奏实例音乐作品或者和声习题,帮助学生建立对多声部音乐的感知与理解能力。

高师院校面向音乐专业的和声学授课模式,借鉴且沿袭了这种授课模式,以在课堂讲解四部和声为主,以批改课后作业习题为辅。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了问题。

2 高师和声学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高师和声学的传统授课方式暴露出的主要问题,从学生的角度看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第一,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在读谱能力、多声部音乐听辨能力、键盘乐器演奏能力方面存在个体上的较大差异,而这三种能力对和声学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考虑到学生在能力方面的个体差异,高校将课程教学进度设置得相对较慢、较易,导致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不够深入,但如果设置得相对较快、较难,能力较弱的学生会无法适应课程的节奏,从而产生心理落差。

第二,受和声学教学内容影响,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接触的音乐作品大多为均衡典雅的傳统音乐风格。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尤其是地方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地区,这些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触西方传统音乐特别是器乐重奏、管弦乐作品的机会甚少,因此对西方传统音乐的形式与理念感到陌生,认同感较低。此外,20世纪末至今的多元文化冲击对我国音乐文化造成了重要影响,部分学生青睐流行音乐,对西方音乐的关注度不够,甚至有些排斥。

从教师的角度看,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目前大多数高师院校的班容量少则20人,多则60人,并且是集体授课形式,教师难以实现“一对一”改题。“在对和声的理论认知上与实际作品和声性质的确切认定上,都不能仅停留于概念,而要体察音乐的结构本质及其音响的实际效应”[1],教师需要大量的时间批改作业,或利用课时进行习题讲解,由于订正作业所需专业性强,小组相互评价作业的效果不理想,任课教师工作量颇大。

第二,随着教育教学技术日益新颖与多样化,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日渐丰富,例如利用互联网学习等。但高师和声学教学仍以“板书+钢琴”的课堂授课方式,或是“PPT+钢琴(或实例音响)”的课堂授课方式进行教学,第二种方式虽然形式更高级,但与第一种方式在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

第三,新时代高等学校教学理念强调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化,该理念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学生应成为课堂主体,教师的职责应该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但是目前和声公共课教学在教学理念转换时普遍面临的瓶颈是和声学课程内容理论性强且较为抽象,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易被调动,教学理念的转换存在一定难度。

3 高师和声学教学中的误区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部分教师对于和声学教学授课模式的改革观点存在一定的误区。如以下两点:

第一,对教学内容的盲目质疑。一些教师认为西方传统调式和声与时代脱节,应在西方传统调式和声理论的基础上增加民族和声或流行和声的知识。此观点否定了传统的重要性,一味强调实用价值,实用性不应作为高校教学唯一的价值评判标准。经过2~3个学期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西方大小调式功能和声理论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其他和声体系的教学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第二,对音响感知建立的过分追求。和声“源于音乐、用于音乐”,最终的目的是能够认识与解析多声部音乐音响。一些教师在和声教学中有“唯音响论”倾向,认为音响感知的建立和培养是第一位的,加大键盘和声相关知识的授课力度,应抛弃或者部分抛弃和声学理论中相对“烦琐”的部分,减少甚至放弃四部和声写作训练;还有一些教师过分强调四部和声的感性听觉,例如频繁利用音乐软件直观地将不同音色渗入到和声教学中。和声学是从音乐作品中凝练出来的,作品中和弦的理性布局、声部之间的合理走向、和弦的色彩变化等因素所体现出的音响感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学生能否理解音乐作品与四部和声之间的关联才是重点,而非以何种方式展现四部和声的直观音响。

4 结语

长期以来,高师和声学公共课的教学始终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一部分来自学生,一部分来自教师教学误区,并且长期制约着教学的发展,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和声课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但教学改革不能盲目进行,和声学教学的目的与本质不可更改。

参考文献:

[1] 吴式锴.和声——源于音乐用于音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01).

[2] 杰拉尔德·亚伯拉罕(英).简明牛津音乐史[M].任达敏,译.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3] 杜晓十.和声教学中的听觉培养[J].中国音乐学,1991(04).

作者简介:崔东伟,教授,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院长。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