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之美学

2018-07-23 07:57高源王鹤然
艺术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美学特征演唱艺术歌曲

高源 王鹤然

摘 要:古诗词艺术歌曲可以说是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一大经典,是我国歌唱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诗词在产生之初就是为了歌曲演唱而存在的。介于两者之间所产生的音韵美与文学美,本文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美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探討。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美学特征

0 前言

古诗词艺术歌曲从20世纪20年代发展到现在,已然在音乐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的音乐脉络和风格特点。它的出现一方面拓宽了我国声乐艺术演唱作品的范围,另一方面更是将中国古诗词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看到古诗词在音乐中的可塑性,为古诗词穿上了“音乐的外衣”。当然这一切美好的前提是,运用音乐巧妙的表达中国古诗词的意境,准确演绎出古诗词中所蕴含的美学韵味,所以笔者就美学这一视角展开了论述。

1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概念及发展

1.1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概念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由古诗词与音乐两者相融合的一种声乐体裁,古诗词是音乐的核心,而音乐演唱则是歌曲的表现方式,音乐所体现的本质在古诗词的寓意里,音乐表现在演唱过程中。它之所以能拥有众多人们的青睐,源于它既有诗歌的美妙优雅,又具备歌曲的灵动性。众多周知,我国古诗词大多都是朗朗上口,十分押韵且有深意,故被历史所传承,作曲家通过不同的旋律在演唱中将古诗词的意境充分表达,进而将古诗词与歌曲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创作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1.2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

古诗词艺术歌曲隶属于中国艺术歌曲的范畴,紧跟着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而产生。早在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后,音乐艺术创作的呼声空前绝后,一大批从国外留学归来的音乐人,取欧洲国家的作曲精华,结合中国艺术歌曲的特点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和创作,例如作曲家青主、黄自、刘雪庵等人纷纷以古诗词为载体,融合中国传统音乐、现代音乐以及欧洲传统音乐等相关技巧,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形式。其中比较著名的艺术作品有黄自的《花非花》、青竹的《大江东去》、马思聪的《长相思》等等,这些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兴起把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推向了高潮,为其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2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美学特征是多元化的,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因为其兼有古诗词与音乐两种特性,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美学特征。

2.1 古诗词歌曲演唱之韵味美

韵味可以说古诗词固有的一大特点,因为了解古诗词的人都知道,不论是绝句还是律诗,都讲究整体押韵,词语之间平整对仗,韵味就像是古诗词的灵魂,甚至比作品本身所阐述的事情更重要。当古诗词和音乐结合之后,更是将韵味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因为音乐是一种流动的听觉艺术,作曲家通过歌曲的调试、节奏、曲式及和声等方式进行合理安排,而后在演唱中用旋律的起伏变化及声音的表现形式,把古诗词的韵味美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表现出来,整体和谐而优美。

如早期作曲家青主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在进入歌词的内容叙事阶段,整个演唱的旋律舒缓自然,速度变慢,右手的伴奏织体给主旋律和弦,加强了叙事效果,而左手的三连音节奏则在演唱中不断反复出现模仿水流的状态,渲染了时光流逝的感怀。

2.2 古诗词歌曲演唱之语言咬字、行腔美

和现代汉语古诗词的文法以及句法相比,中国古诗词在这方面显得更为复杂,且文学性更强。语言咬字、行腔是古诗词歌曲演唱的基础之一,因为诗词是一种十分“跳跃性”的文体,语言描述较为简练,有时候两三个字就能说一件事,一个字不同的读音也会产生不同的含义。所以歌曲演唱者在演唱时,首先要对咬字及行腔清楚明了,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表达失误。要保证演唱的美妙与动听,要注意表达的清晰度与自然度,做到张弛有度。演唱者需要学会用舌尖、牙尖与唇间的相互配合,避免演唱过程中喉咙部位过度用力。

2.3 古诗词歌曲演唱之情感美

古诗词歌曲之所以被称为艺术作品,这跟它在演唱中的情感传递是分不开的,情感传递是艺术作品的功能之一,不同的作品通过相应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或温暖、或愉悦、或悲愤、或哀思,都极易调动人的情感。古诗词歌曲演唱在情感表现中一般较为委婉,不像现代文学那么直白,这跟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有所关联,因为我们深受儒学思想的教育,即使是表现男女爱情的古诗词作品,也相当含蓄。另外,中国文人在古诗词创作中都十分讲究语言的凝练程度,他们总是尽可能用最少的语句把事件表述出来,所以造就了古诗词歌曲的含蓄与委婉。如后唐李煜名作《虞美人》中经典的两句诗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在诗词中借助春花秋月这种意象之物,及连绵不断的流水表达自身内心深处那道不尽的哀愁与无处寄托的悲伤。

3 结语

中国古诗词与音乐演唱之间联系很紧密,两者的完美融合充分展现了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的文学美与音韵美,通过演唱的方式可以把古诗词中所表现的情感升华到最高点。在演唱过程中除了要注意音准,歌曲内在的美学特征才是真正的吸引点,这些独特的美学特征给中国古诗词歌曲带来了一股古香古色韵味,为观众留下了不绝于耳的潺潺妙音。

参考文献:

[1] 韩静.声中有境  入韵传神——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美学剖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2):127-131.

[2] 王喜娟.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J].艺术品鉴,2017(6).

[3] 陈晨星.平平仄仄入新声——试论中国早期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和演唱审美[D].杭州师范大学,2016.

[4] 王仁飞.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音乐与文学相融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高源(1993—),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声演唱与教学。

通讯作者:张玉春,佳木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美学特征演唱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现代审美变迁浅论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