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飞产品的循环经济特征探析

2018-07-23 06:19曹天慧
艺术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英特安德森人类

摘 要:本文通过对英特飞公司的发展历史及其产品、技术变革进行研究,提出在生态语境下,探索循环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循环经济;英特飞

“循环经济”一词最早出現于1994年德国颁布的《循环经济与废弃物法》,是德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依据。循环经济以企业生产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为原则,通过具体措施实现材料和能量的循环。从广义上讲,是以减物质化和非物质化为发展方向,通过代际主义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1]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不同,重点在于“循环”,是指经济运转至出发点,是废弃物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经济是线性经济,即生产、使用、丢弃的直线过程。线性经济以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资源持续地变为废弃物来实现经济增长。循环经济讲究经济的运转与自然环境的发展相协调,模仿自然生态的循环过程,将废弃物转变成能源或原材料继续使用,以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为原则,以保护环境为己任,在资源的持续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增长。

1973年,一个叫雷·安德森(Ray Anderson,1934—2011)的美国人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偶然接触到了一种新颖的地毯设计概念,它一反一个空间一块地毯的传统思维,用一个个标准化的小方块地毯组合拼接进行地毯铺设。安德森敏锐地觉察到它的市场潜质,决定开设自己的公司,专门生产这种小方块地毯。时至今日,安德森的公司从初期的一个小作坊发展到一家全球化管理的大企业,在设计上的功劳是不可埋没的。他们善于将理性的经营和感性的设计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设计与众不同的认知来帮助我们的客户营造理想的室内空间,进而实现他们对设计的构想”。[2]到1988年,公司更名为Interface,并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拼装地毯公司。

小方格地毯在环境问题上的优势在于不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地毯的损坏往往是局部的,传统的大地毯会因为局部的磨损或小小的室内调整而整个被放弃。而如果是拼装式的小块地毯的话,人们可以将磨损的部分拆下来,换上新的。如果是室内装修,如铺设管线,只要将小块地毯割断之后就可以在地毯的下面操作,施工之后再重新黏合上就行了。这种模块式的地毯设计经济实用,不会造成严重的浪费。

尽管如此,初期的拼装地毯仍然是以一种非常缺乏环境意识的方式进行设计和生产的。设计师仅仅负责设计纹样色彩,也可能包括材料的触感和肌理,但是他们主要取决于材料本身。制作地毯的材料大多是从不可再生的石油中提炼出来,染料和胶水里面也含有很多有害物质,地毯的生产过程充斥着有毒的化学制剂,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也会污染环境。这些情况,无论是生产者还是公司的政策制定者,最初都并没有意识到。而设计师也与此无关。也就是说,人们关注的是如何设计、生产、使用,而这中间,材料和生产过程、使用过程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没有人去考虑。

然而,一本书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1994年,迫于社会对公司的生产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声讨,英特飞开始考虑公司产品的转型,安德森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来专门研究改变产品思路的路线,还要为此准备一次演讲。这时候,有人给了他一本书——保罗·霍肯写的《商业生态学》(The Ecology of Commerce),这本书终于打破了安德森的心理瓶颈,真正开始面对自己企业的过去和未来,而这时候的安德森已经60岁了。但是,安德森仍然决定开始改变公司的经营模式,并试图推动整个行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如同他在1973年要成立自己的小作坊生产名不见经传的方块地毯一样,他的同事再一次觉得安德森疯掉了。而后来,安德森在产品设计转型和经营模式转型的成功,也使得他的公司和产品成为霍肯这本书再版时候的重要案例。能得到保罗·霍肯的认可,说明了安德森的确做得非常成功。

触动安德森的是第二章“出生之死”,这一章描述了发达的工业社会给环境带来的灾难,以及企业界对于环境问题的错误认识。霍肯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一项经常被引用的研究成果,“我们人类经济目前每年使用、消费、转换、燃烧或砍伐了陆地上全部NPP的40%”,[3]照此下去,我们的消费将远远超出我们的承载力。霍肯提到了1944年白令海的圣马太岛引进29头驯鹿的例子,由于引进外来物种,缺少天敌,驯鹿的数量激增,到了1963年已经达到6000头,导致圣马太岛生态体系的失衡,尽管“疾病和饥荒导致大批驯鹿的死亡”,圣马太岛的生态系统都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而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往往是毁灭性的,可是企业却对此不以为然:“那又怎么样呢?所有存在过的物种大部分已经灭绝了!”霍肯指出这个逻辑是错误的:“过去物种的灭绝都为更多的新物种形成创造了新条件,而我们人类造成物种灭绝的速度比新生代时期要大1000到1000万倍。”[3]正是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和令人心痛的现象使安德森决定换一种方式经营自己的公司,希望在多年以后,英特飞的产品能在地球上不留下任何痕迹。

为此,安德森和他的同事们制定了零号任务,承诺到2020年,英特飞的产品将彻底消除对环境的负面影响。1994年,英特飞开始实行生态的生产政策,制定了新的产品评估标准,通过消除废弃物来减少成本,鼓励消费者将使用过的地毯返还给公司,利用自己发明的分离地毯纤维的加工方法,将回收的旧地毯重新分解加工,制成新的地毯再次出售。英特飞通过对产品的生产流程和产品本身的再设计,使产品进入了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大大减少了浪费,也杜绝了环境污染。在生产的过程中,英特飞尽可能地使用可再生性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和来自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沼气。从1996年到近期,英特飞的温室气体净排放减少了71%,从到垃圾填埋场的废料减少了67%,有至少2亿磅的旧地毯被回收或被制成新地毯,节省约4.05亿美元,生产单位产品总耗能下降了44%。

英特飞公司还利用创新设计变废为宝,从而消除废弃物。设计师大卫·奥吉看到森林中铺满落叶的地面受到启发:大地上没有一片叶子的形状是相同的,落叶在地上随意堆积,自然而然形成了美妙的图案。奥吉根据这个现象设计了具有不规则图案的方块毯,可以任意拼接,不像传统地毯那样需要精确的拼接图案。这种设计不但大大节省了地毯的更换成本,也节省了地毯的生产成本——因为图案是不规则的,所以只要类似的地毯就可以更换,而不需要寻找特定图案的某一块地毯。这种从生产和消费角度同时考虑节约成本的设计更加符合可持续的标准,我们正需要这种产品,它的设计与构造明智合理,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消费、分解或回收再利用的过程就如同自然生物的生长过程,是一个“从摇篮到摇篮”的过程。这种产品才能支持企业、消费者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共生共存,才能既保持商业的繁荣,也能保证自然生态的繁荣。

西方有很多的环境组织,他们为保护环境作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却无法真正打赢这场环境之战,因为商业和工业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自然界。而商家所提倡的環境友好型产品根本不可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因为传统的工业是线性的系统,从生产到消费到抛弃,这个系统如果不彻底改变,即使设计的产品对环境友好,也无法彻底改变对环境造成破坏的现实。

英特飞的零号任务改变了传统工业的线性商业模式,采用回收再生产的方法创造了一个新的循环经济模式。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不但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掠夺,减轻了环境的压力,也创造了新的产业链,即生产—使用—回收。保罗·霍肯虽然声称企业和商家是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但是也承认“有道德的企业重新设计产品或开办一家能保持经济和生态之间协调的企业,在经济上就会处于不利……按照经济的标准是不合理的”。[3]

但是,英特飞却创造了商业奇迹:自零号任务开始施行以来,公司销售额增加了2/3,而且利润增加了1倍。商业上的成功使环保主义者看到了希望,也让其他商家看到了希望。霍肯也认为“企业中包含着我们的福音……因为当代世界没有任何其他的机构能够有足够的力量孕育所需的变革”。[3]

英特飞公司的成功对于现代社会如何更好地可持续发展,给如何协调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而在类似的成功案例中,我们看到的是观念变革的力量。只有改变观念,新的技术、材料、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才会发生变化。

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使人类超出自然的控制,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并为人类创造了一个独立和丰裕的生存空间。在这个半人工的空间里,我们可以自行解决我们的衣食住行,唯一与自然发生关系的就是我们需要自然的资源,为我们提供动力和赖以生存的材料。人类的发展脱离了自然的轨道而独立进行,但消耗资源的速度却远远超出大自然再生资源的速度:随着人类无节制的索取,自然资源迅速耗竭,人类也到了使用半人工半自然材料的境地,单丝人却无法成为人工化的人,这时候,人类的生存就与自然和社会产生了矛盾。而人类的脆弱也在此显现无疑,越来越多的疾病体现了人类技术的复杂性后果。

所以,人必须认识到自己大自然的一分子,无法真正独立于自然之外,人类的各种行为必须符合自然的规律,即使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其运转方式也必须同自然规律相吻合。所以违背自然的行为,最终将被自然淘汰,人类的行为也不例外。越是力量强大的压制,越会得到大自然更大强度的反弹,我们尝试之后的后果也越严重。中国古代的楼兰古城曾经一度是商业繁华之地,在那个刀耕火种的手工艺年代,过分繁荣的经济最终带来的后果就是环境的崩溃,最终使一个巨大的城池消失在茫茫沙海之中。

因此,人类必须对大自然怀有无比的敬畏之心,认识到人类的渺小。变形金刚一般强大的技术,最终也不能对抗大自然的侵蚀。因此,向大自然学习,用自然的规律重新设计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技术、道德、文化,才是人类继续生存的根本之道。

回归自然并不等于回归原始,人类现有的生存方式和生存质量必须有所保证,人类文明的螺旋式上升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大自然在上亿年的进化过程中也淘汰了大量的生物物种。地球在气候变化的过程中,适应环境的物种才能幸存。而人类的肌体如此柔弱,我们不得不依赖技术以获得生存。因此,技术的发展仍然是人类继续存活的首要条件之一。产业的转型、经济模式的改变都必须依靠技术,在线性生产型社会向循环生产型社会变革的过程中,我们再一次站到了技术优先的位置。但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在文化观照和道德滋养的前提下,技术才能向好的方向和我们需要的方向发展。

从技术史的角度来看,工业社会之后是信息社会,信息的非物质化特点也意味着我们可能从物质社会转向精神社会。“非物质社会”一词在80年代就已经由马克·第亚尼论证过,并著作了《非物质社会》。时至今日,“非物质社会”已经由一个学术名词变成一个很大众化的词了,而我们的生活也加入了很多非物质因素。迄今为止,非物质文化并没有改变物质世界的旧面貌,是时候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和技术,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重新规划,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带给地球以长久的生命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黄海峰,刘京辉,等.德国循环经济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1.

[2] 英特飞官网资料[DB/OL]. http://www.interface.com.cn.

[3] 保罗·霍肯.商业生态学[M].夏善晨,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23,25,33,17.

作者简介:曹天慧(197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设计学专业,副教授,从事设计史论研究。

猜你喜欢
英特安德森人类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定格动画的新阐释——安德森和他的《犬之岛》
治胃寒痛
治胃寒痛
正已烷职业中毒防控——安德森模型的应用
治病毒性感冒
治尿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