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毛诗正义》在课堂上“重获新生”

2018-07-23 05:37龙娟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教学改革

龙娟

摘要:古代文学课程对于大学生来讲往往是困难而枯燥的,怎么样才能将不受大学生们待见的古代文学课程上得生动有趣呢?这恐怕是每一位教授古代文学的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缓解甚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课程步骤设置和课堂教学内容两个个方面的改革入手。以《毛诗正义·卫风·芄兰》的课堂教学改革为例,在分析诗篇前,先疏通成书渊源,再加以正文分析,而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失为课堂教学的一大方法。故笔者提出教学步骤可以设置为三部分:(1)介绍《毛诗正义》的由来;(2)《毛诗正义·卫风·芄兰》的正文分析(主题辨析,字词训诂);(3)《毛诗正義》浅议。

关键词: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毛诗正义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8-0216-01

一、前言

古代文学课程对于大学生来讲往往是困难而枯燥的,在总结学生的反馈调查结果后发现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第一,学生们认为古代文学是一种死去的文学,与现代的白话文相去甚远,其难度不亚于重新学一门外语;第二,学生们认为古代文学是一种高高在上的经典文学作品,没有一丁点世俗烟火味,和我们的生活相去甚远,而文学作品注疏等疏解评论性作品更是以其冰冷无情的面孔将现代人拒之门外。那怎样才能将如此不受大学生们待见的古代文学课程上得生动有趣呢?这恐怕是每一位教授古代文学的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缓解甚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课程步骤设置和课堂教学内容两个个方面的改革入手。

《毛诗正义》是对《诗经》“毛传”和“郑笺”的疏解,它既吸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但又有所创新。简言之,《毛诗正义》中诸家学说杂多,成书历时久远。所以,在分析《毛诗正义》某一诗篇前,先疏通成书渊源,再加以正文分析,而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失为课堂教学的一大方法。故笔者提出教学步骤可以设置为三部分:(1)介绍《毛诗正义》的由来;(2)《毛诗正义·卫风·芄兰》的正文分析(主题辨析,字词训诂);(3)《毛诗正义>浅议。

二、介绍《毛诗正义》的由来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故传统诗经学研究源远流长。所以,在具体讲述《诗经》作品之前,笔者认为让学生充分理解《诗经》及其各家注疏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以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这一环节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的理解《诗经》及注疏诞生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也可以让学生理解任何一部伟大作品的诞生都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经》及注疏的诞生背景和原因,其教学内容可以包含如下知识点:

《诗经》原是政府作为礼乐,教育的资料和档案保存下来的,后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曾一度中断了上古文化的传播,而唯有《诗经》独全,在秦火过后的汉代重新崛起。

汉初儒者传《诗》分为四家:齐,鲁,韩,毛。到了汉末,兼通古今的经学大师郑玄独为《毛诗故训传》作《笺》,从此《毛诗》盛行于世。

唐朝初期,诗经学研究义疏分云,无统一标准,终由政府出面编撰《五经正义》。而孔颖达所撰《五经正义》的第三部就是《毛诗注疏》。此书以隋焯《毛诗义疏》、刘炫《毛诗述义》为基础,融贯群言,但又有所创新。《毛诗正义》全文保留毛传郑笺,并为其又作了疏解。它吸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是先秦两汉毛诗研究集大成之作,也是研究《毛诗》的重要里程碑。后来清人又将之刻入《十三经注疏》,成为《诗经》学最为重要的著述之一。

三、《毛诗正义·卫风·芄兰》文本分析

关于此诗的主题,历来说法各异。郑玄解释为“惠公以幼童即位,自谓有才能而骄慢。於大臣但习威仪,不知为政以礼。”正义曰:“毛以为,君子当柔润温良,自谓无知。今而不然,是为骄慢,故二章章首一句及第四句是也。下二句言有威仪,是无礼也。”孔颖达进一步指出两章中的前四句中的描述表现了童子的骄慢,违背了“柔润温良”的做人原则,后两句描述的童子“有威仪”实际上是对大臣的无礼。正义曰:“经言童子,则惠公时仍幼童。童者,未成人之称,年十九以下皆是也。”

四、《毛诗正义·卫风·芄兰》浅议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笔者认为是以一位平民百姓的口吻创作,目的在于讽刺贵族童子,强烈的表达了人民对统治者骄横幼稚,不称其服的讽刺。而非大臣官宦们的口吻。这位童子,徒有佩刀,佩玉的外表装饰,习惯于摆出贵族的架势,实际上是一个幼稚无能的纨绔子弟。他所代表的统治阶级熟视无睹人民的悲惨遭遇和艰苦生活,反尔大肆挥霍人民的财富来装扮自己,还不知羞耻的招摇过市,在贫穷老百姓面前炫耀。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让古代文学课程走下冰冷的经典圣殿,而重新在课堂教学上“重获新生”,就得让它更加接近和融入现代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这样分三步走的课堂教学设置能够让学生们更加充分的理解和体会到古代文学作品诞生的不易以及历史必要性,能让学生摆脱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主动探索和思考文学作品背后的意义所在,以及对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教学改革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高校古代文学教学“问题意识”探究一一以《诗经》为例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在文化语境中阐释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