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柳 秦浩 于晓洁 程晓晗 王婷婷 董彬
摘要:在国际化浪潮的推动下,随着普通话的广泛推行以及义务教育的普及,地方方言的地位也受到了冲击,而吴方言作为全国第二大方言,此刻也正面临着使用人数减少,其语音、语调变异,语义曲解的尴尬现状,对此本文从科技,教育等方面对吴语的保护提出对策,使吴方言得到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吴方言;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5.9;H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8-0078-02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具有多个民族,多种语言,且方言多类化的国家,包括56个民族80多种语言和方言。然而,汉语是我国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语言,包括七大汉语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语方言、粤语方言、赣方言。其中,吴方言是汉语方言中居于第二位的方言,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普通话的推行,吴方言的地位日渐式微,地道的吴语严重退化萎缩,有可能是中国主要方言中最早消失的一个。如果吴方言消逝,使用吴语的昆曲、评弹、沪剧和苏剧等艺术形式也将被遗忘甚至消失。吴方言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对其进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2015年,国家推行“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江苏省积极响应这一工程,建立调查点。鉴此,本文对吴方言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方言保护的应对策略。
二、吴方言的发展现状
吴方言,又称江南话、江东话、江浙话、吴越语,在国际语言排名中位居全球第十位,而吴语在中国排第二位,使用人口数量大约在8000万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官方语言,在中国其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江西、上海、安徽、福建等地,因其委婉动听,有“吴侬软语”的称号,在历史长河中享有极高的地位。但近20年来,由于吴地经济、文化繁荣发达,人口流量大,普通话日益受到推崇,吴方言的使用严重衰退。据调查,全国15-29岁年龄段中96.77%的人认为国内交往中普通话最为重要,仅有15.67%认为汉语方言更为重要,能用普通话交谈的比例高达70.12%,而只有约25%的学生更喜欢苏州话。汉语方言的使用率及认可度相较于普通话更低。对于保护苏州话,15-19岁青少年中约有44.44%认为有需要,20-35岁人中83.33%认为保护苏州话很有必要。
普通话对苏州话有着很明显的同化作用,大量普通话词汇替代了方言词汇,使得许多独居特色的俗语方言渐渐消失。种种迹象表明,方言弱化问题不容小觑,而导致方言弱化的原因也复杂多样。
三、吳方言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普通话的推行
1956年2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普通话推广的指示》,1994年,国家推出了普通话等级水平测试项目,掀起了全国各地学习普通话的热潮,淡化了方言的使用。调查显示(如图1所示),6-20岁能熟练使用吴语的人群比例较低。时至今日,普通话越来越规范,而吴方言地区的种类和使用却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二)区域人的“面子工程”
发达城市与较发达城市大多已完成普通话推行,相反落后城市以及发达与较发达城上^落后地区的方言使用还是占主导。不知不觉中,普通话甚至成为了发达的标志,带有口音的普通话甚至被嘲笑。许多农村家庭将孩子从小送入城市接受教育,导致年轻一代的乡音被更改甚至被遗忘。2000年《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资料》显示,城镇居民对普通话的认可是高于农村居民的,其中城镇地区居民认为普通话对社会的影响分值大约在4.7分左右,分值较高,而农村居民对其评判的分值略低大约在4.5分左右,相反,在对方言对社会影响方面农村居民评判分值比城镇居民高,大多农村居民认为方言更具有价值更有社会影响。
(三)受教育程度的不同
调查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普通话的评价越高(如图2所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会说普通话的几率越大。生活中老一辈的人普通话水平偏低,年轻一辈的人大多会说普通话,这和受教育程度脱不了干系,随着教育水平进一步的提升,普通话的影响力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相应的,地道的吴语文化大大概只存在于老一辈的记忆里了。
(四)国际化浪潮的席卷
每个国家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标志性语言,汉语作为使用人口最大的语言,成为我国走向国际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与全球化使我国迈入国际化的浪潮,这就促使我国需要用统一的具有代表性的语言去向世界介绍自己,与别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普通话作为国语,其重要程度显而易见,因此忽视了对方言的培养,但方言的多样性标志着文化的多样性,许多当地的文化只有用方言才能释意,因此方言的文化价值不容忽视。
三、对吴方言的保护措施
(一)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保护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电子产品成为保护方言的一种手段。方言由于其人群聚集形成固定方言,外来人员的迁移使方言汉化,正宗方言已逐渐失去原有味道。对此,可以用录音笔记录下正宗的方言,与当地博物馆进行合作保护,建立智能有声系统,搜集出纯正发音和采集吴语方言生活视频,保护正宗吴语。给当地孩童做正确的示范,令外来的游客印象深刻。
当地电视传媒可以和大学合作制作宣传吴方言纪录片和各种积极视频,在当地广播电视上进行播放,允许人民免费下载。利用这一手段进行吴方言的传播。网络信息的发展给吴方言的保护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各种信息平台的诞生为吴方言的传播提供了渠道。同时可以开通吴方言微信公众号、微博号、贴吧等交流传播平台,传播积极正宗的吴方言,从而使吴方言与吴文化得到传承与保护。
(二)需要教育活动及教育者的支持
随着普通话进一步的推广,吴方言的使用人数正在逐步减少。青年人和青少年对吴方言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低,青少年的传承是吴方言保护有力措施。学校及家长对吴方言的重视程度是青少年传承的前提。在提倡普通话的同时,也需要保护吴方言。当地学校可以积极推行吴方言课程教学,引进苏州评弹教育项目。教育者要重视当地的特色传承,利用地方特色课程教学将吴方言使用程度加深。而家长作为一个独特的首要教育者,首先要自我认识到吴方言的重要性。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潜移默化的进行吴方言的教育,使孩子不排斥也并不感觉到陌生。
(三)开展各种文艺形式的发掘、整理和推广工作
让吴方言以文艺形式进行推广,在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富有知识性休闲活动的同时,丰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进而为具有大众参与性艺术活动的开展搭建一个更稳固的平台。方言的介入在很大一定的程度上强化了经典文化的厚重感和戏剧感。昆曲,既被成为“百戏之祖”,又作为第一批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产品,同时也是吴语文化的精髓;评弹,是独具一格的苏州评话与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的说唱艺术。这两种艺术形式,现大多流行于中老年一辈当中。对此,可以依托经典的曲目,将昆曲和评弹以更喜闻乐见的形式带进课堂、舞台,在欣赏和感慨经典的厚重文化感的同时,用吴方言的细腻动听吸引观众和学生,从而达到保护吴方言的目的。吴方言也可以借助rap、歌曲等形式,在融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为不同年龄段特别是年轻人提供了一种学习和宣扬吴方言的途径。借助rap这种国际化的文艺形式,首先,加强了吴方言和吴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再次,凭借区域特色鲜明的文化优势可以实现本民族世界观价值观的国际感染力,也不失为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四)给方言以必要的法律地位,明确语言政策
在方言方面,应做到与其他法规或政策一样,凸显语言政策。在做到推广普通话的使用的同时,明确地将保护语言多样性、提倡多种语言发展写进法律条文中,让这同等重要的两部分都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尊重。吴方言区作为中国文化经济等都高度发达的地区,若能将对吴方言的保护以一定的法律或规范加以确定,不仅能更加凸显其地区特色,而且将对方言的保护起到关键示范作用。因此,建议颁布《方言保护法》,做到普通话和方言的平衡,在法律地位上给保护方言打下坚实的根基;同时借助法律的力量,帮助方言使用者克服其“怕丑”心理,加强方言传播力度、广度和效度。
四、结语
方言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话也是方言的一种,也是从方言演变而来。而吴方言作为方言中第二的地方语言,更应当采取有效的方式去保护并传承它,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不止吴方言,国家所拥有的一切语言,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宝。方言的保护传承是每个公民都值得谨记且付之行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