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祯燕
【摘要】目的:讨论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现随机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出血性休克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出血性休克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生殖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局部因素以及胎盘因素等,经过临床积极抢救后,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产科出血性休克受多因素影响,临床上经针对性与有效性治疗与护理,可挽救患者生命。
【关键词】休克;产科;临床原因;治疗措施
【中图分类号】R713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253-01
出血性休克属于产科常见急危重症,因失血量多、发展迅速、病情危重,增加了治疗难度,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还会在严重情况下造成多脏器组织功能衰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产科患者及其家属对临床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临床工作者应明确出血性休克原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与护理服务。在本次调查中对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产科收治的62例出血性休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现随机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出血性休克患者62例作為研究对象,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754±35)岁,出血量760-1000ml有29例,1000-1900ml有9例,1900-3400ml有14例,3400-7000ml有10例;产前出血12例,产后出血50例;经产妇46例,初产妇16例;引产史28例,流产史22例,既有引产史又有流产史7例,既无引产史也无流产史5例。
12治疗方法主要工作包括:①病情监护鉴别发现典型的休克临床表现,包括表情淡漠、烦躁不安、低血压、高心率等,落实基本心电、血压、脉搏、意识等生命体征监护,动态评估尿量、颜色、性状特别重视尿量的监测。②评估阴道出血量、失血量动态评估评估休克指数与出血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失血严重程度;③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将患者的尿量维待在20-45ml/h;④基本保护,头低足高位,抬高下肢,做好保暖,以利于下肢静脉血液回流;⑤有效吸氧,面罩给氧,氧流量6L/min,动态气血分析,本组患者中6例出现呼吸困难症状进行机械通气;⑥迅速补充血容量,采用成分输血,首先补充血小板、血浆,通知输血科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查等。
2结果
21出血性休克原因所有患者中,造成其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如下:宫缩乏力31例(5000%);生殖道损伤11例(1774%),具体为会阴、阴道、宫颈裂伤;凝血功能障碍8例(1290%),主要是因重症肝炎、血小板疾病等造成的凝血障碍;胎盘因素占6例(968%),主要包括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膜残留、胎盘剥离不彻底等;子宫因素占4例(645%),主要包括子宫畸形、子宫过度膨胀、子宫肌壁水肿等;其他因素占2例(323%),有妊娠合并症、镇静剂、心理障碍等。
22出血与休克的关系通过调查发现出血量与休克的发生呈正相关,随着出血量的增加,发生休克的几率越大。出血量在760-1000ml的患者出现休克4例1379%,1000-1900ml患者出现休克3例3333%,1900-3400ml患者出现休克10例7143%,3400-7000ml患者出现休克7例7000%。
3讨论
一般来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宫缩乏力。产程偏长、产妇过度疲劳、水电解质紊乱等会造成宫缩乏力;羊水过多、巨大儿、双胎等会造成宫腔过大、肌纤维过度伸展,这种情况下难以形成有效缩复;②胎盘因素。主要有胎盘粘连、胎盘滞留、胎盘植入、胎盘残留等,其中前置胎盘是诱发产前出血的主要原因,孕产妇因子宫内膜病变或损伤,如刮宫术、剖宫产、流产史等;③生殖道损伤。临床上因巨大儿分娩、产道组织弹性较差、助产操作不当等,会导致产力过强;④凝血功能障碍。产科常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还有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均可能造成切口、子宫大量出血。
产科出血性休克经有效预防,可降低患者死亡率,临床上应注重围产期保健,通过宣教,使孕产妇及其家属了解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预防手段、治疗措施等,医院产科要组建高素质的抢救队伍,为相关人员提供培训与交流机会,完善其知识体系,提高其操作技能。另外,为了保证临床抢救效果,相关学者指出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明确病因并准确去除,临床工作者应给予初步止血处理,如按摩子宫、给予宫缩剂等;②评估出血量,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重要脏器血液供应,在输血过程中均要使用新鲜血液;③开展现场抢救,在抢救时应协助患者摆放正确体位,此后给予吸氧、保温,并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其通畅;若患者处于重度休克,则禁止随意移动,主要是因体位改变,可能会诱发肌肉紧张,导致心率加速,随之加重病情。为此产科应组建急救小组,对不能转诊的患者适当给予有效的抢救;④给予合理用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医嘱,规范用药,如给予抗休克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等,补充血容量后,给予多巴胺20-30mg,给药速度为5-10μg/(kg·min),静脉推注;临床上可给予西地兰02-04mg,静脉推注;肝素,24h用药剂量最高100mg,如果为低分子肝素,则为5000U,皮下注射2-3次。
综上所述,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生殖道裂伤、胎盘因素等是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根据产妇的出血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了缓解,提升了产妇的生活质量,降低了产妇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牛金秀.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原因及救治方法探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2(z1):81-82
[2]刘宗印,赵雪卉,毛红妮.针对性治疗应用于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z1):106-108
[3]黄远芹.成分输血与输全血救治产科DIC先兆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4):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