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凤萍
【摘要】目的:探讨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入院分娩护理,并在产褥期发生感染的68例产妇,将其列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院分娩护理未发生感染的68例产妇,列为对照组,根据两组产妇的临床信息分析,探讨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中68例产褥期感染产妇感染部位在呼吸系统、生殖道、手术切口、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的占比分别为294%、265%、250%、132%以及59%。而产妇的剖宫产、经产妇、合并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生殖道炎症、产后出血与胎膜早破均与产妇产褥期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而感染产妇的血红蛋白Hb比未感染产妇的低,破膜时间、产程以及卧床时间均比未感染产妇更高,P<005。结论:影响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因此医疗人员要注重对产妇的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尽可能降低产妇的感染率。
【关键词】产妇;产褥期;感染;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216-01
产科临床上,产褥感染是产妇在分娩时以及产褥期过程中被病原体侵入生殖道,导致局部或全身遭受感染,严重的还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或多器官障碍衰竭,对产妇的预后有直接影响。探讨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长期以来都是临床医疗人员研究的重点,能够为产妇产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借鉴指导意义[1]。本研究现选择本院近两年收治的68例产褥期感染产妇,并选出未感染的68例产妇,对比分析这些产妇的临床资料,以找出与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现将其整理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产科收治的分娩产妇并出现产褥期感染的患者中选出68例,将其列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产褥期未发生感染的产妇68例,列为对照组。观察组中,产妇的年龄在21岁~42岁之间,平均为(279±28)岁,孕周在37周~41周之间,平均为(393±04)周,包括初产妇17例,经产妇51例,阴道产28例,剖宫产40例。对照组产妇中,年龄最大为43岁,最小为20岁,平均年龄(278±30)岁,孕周范围为37周~41周,平均孕周(394±04)周,包括初产妇45例,经产妇23例,阴道产50例,剖宫产18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中的年龄、孕周数据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观察组产妇产褥期感染部位分布情况进行统计,通过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原因,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其中产妇产褥感染的诊断以下述为标准:(1)产妇的体温均超过378°C;(2)产妇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9/L;(3)产妇分泌物经细菌实验室检查显示为阳性;(4)产妇临床出现子宫压痛和恶露恶臭的情况[2]。
13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计数单位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量单位采用t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結果
21观察组产妇感染部位68例观察组产妇产褥期感染部位主要分布在呼吸系统、生殖道、手术切口、泌尿系统以及消化系统,其中呼吸系统、生殖道以及手术切口的占比较多。
22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产褥期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由表2可知,产妇的生产方式、生产状况、合并妊娠高血压、合并妊娠糖尿病、产后出血以及胎膜早破均为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具有相关性,P<005。
23产妇血红蛋白Hb、破膜时间、产程、卧床时间比较从表3可知,观察组产妇血红蛋白Hb比对照组低,破膜时间、产程和卧床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
3讨论
长期以来,产科临床研究结果显示[3],产褥期的产妇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多以呼吸系统感染、产褥感染以及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出现,这是因为产妇分娩后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伴随产后疼痛、照顾新生儿、母婴同室哺乳等影响睡眠与休息。还有一些产妇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分娩后紧关窗户,导致空气不流通,而探访的家属较多,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机率。另外,由于女性生殖道的结构较为特殊,也很容易导致病原菌入侵,或是分娩的侵入性操作等等,都有可能损伤产妇的生殖道,感染阴部,这时的机体防御能力进一步下降,于是增加了产褥期的感染风险。
本研究结果发现,产妇生产方式、生产状况、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生殖道炎症、产后出血以及胎膜早破都是产褥期发生感染现象的影响因素,与感染结局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经剖宫产的产妇手术过程中因接触器械等,增加了病原菌侵入的感染机会,而经产妇则经历了分娩或人流,盆腔炎症发生的概率更高,再加上抵抗力下降,也要关注感染的问题。另外,如产程延长、胎膜早破等等,导致产妇体质虚弱,抵抗力进一步下降,机体失去防御能力,或是宫腔中的密室环境被改变,羊水流失,丧失杀菌功能和自净功能,也会增加感染机率[4]。
综上所述,针对产妇产褥期的感染因素,临床医疗人员必须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如加强孕期的保健卫生宣传,告诫产妇产前两个月避免盆浴和性生活,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合理搭配营养提高免疫力。产妇分娩过程中全程坚持无菌操作和消毒工作,保护好产妇的会阴,针对侧切的产妇要取侧卧位,并做好清洁卫生等。只有排除感染的相关因素,才能尽可能降低产妇的感染率。
参考文献
[1]谭丽颖.浅析产褥期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1):75-76
[2]王鑫炎,范丽英.产妇产褥期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4):920-921
[3]张瑞,吴菠.产妇产褥期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1):1704-1705
[4]何叶.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与临床预防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0):2364-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