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 李美兰 孙秀香
【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胃炎胃溃疡的临床疗效,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20例胃炎胃溃疡患者,将患者分为奥美拉唑组、兰索拉唑组和泮托拉唑组各40例,观察三组患者连续用药4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为925%,兰索拉唑组的总有效率为900%,泮托拉唑组的总有效率为975%,泮托拉唑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组治疗胃炎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均良好,但泮托拉唑组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胃炎胃溃疡
【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086-01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治疗在不断地提高,饮食的多样性,造成许多人饮食不合理,显著大多数人都患有大大小小胃部疾病。胃炎胃溃疡是非常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对于治疗胃炎胃溃疡的方法有很多,在临床治疗上常采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抗生素治疗。选取2016年9月一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胃炎胃溃疡患者分别给予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的临床资料,旨在观察三种PPI药物治疗的胃溃疡愈合、腹痛缓解效果,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20例胃炎胃溃疡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经临床表现、14C-尿素呼吸试验、胃镜检查等确诊,同时排除恶性溃疡、幽门梗阻、出血、消化道严重疾病及心肝肾等功能不全患者,奥美拉唑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5.384-4.77)岁。兰索拉唑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35.86±4.68)岁。泮托拉唑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36.54±4.97)岁。3组性别、年龄、职业、工作环境、社会地位、家庭状况、体质评分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三组胃炎胃溃疡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抗菌治疗、保护胃黏膜治疗以及抑酸治疗,抗菌治疗选用阿莫西林胶囊(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3020932,规格:005g×20s),给患者2次/d,1g/次。保护胃黏膜治疗选用胶体果胶铋胶囊(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949,规格:50mg×12s),给予胃溃疡患者4次/d,3粒/次,饭前30min和税前服用。抑酸治疗根据药物的不同,奥美拉唑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30309,规格:20mg),2次/d,20mg/次口服。蘭索拉唑组给予兰索拉唑治疗(天津武田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36,规格15mg),1次/d,30mg/口服;泮托拉唑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湖北生源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697,规格:40mg),1次/d,40mg/次口服;三组胃炎胃溃疡患者治疗2周后停止抗菌治疗和保护胃黏膜治疗,抑酸治疗4周后停止。对胃炎胃溃疡患者行胃镜复查,观察三组患者连续用药4周后的治疗效果。
13疗效评价标准本次研究采取的疗效评价标准[1]:1)治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溃疡面完全消失,Hp转阴;2)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溃疡面积减幅不低于80%,Hp转阴或弱阳性;3)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溃疡面积减幅不低于55%,Hp转阴或弱阳性;4)无效:未能达到前述标准。总有效率以有效率+显效率+治愈率计。
15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x2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三组的临床效果对比,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为925%,兰索拉唑组的总有效率为900%,泮托拉唑组的总有效率为975%,泮托拉唑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胃溃疡的主要发病原因多是因为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或者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对胃粘膜造成了刺激或者损伤,导致胃粘膜的屏障功能受到破坏,从而导致胃溃疡的发生[2]。目前治疗胃溃疡的手段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一般与抗菌治疗以及胃粘膜保护治疗进行联合应用能够取得不错的疗效[3]。在临床治疗上常采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抗生素治疗。PPI是一种通过高效快速抑制胃酸分泌和清除幽门螺旋杆菌达到快速治愈溃疡的治疗措施,抑制}{+/K+-ATP酶可阻断由任何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其抑酸作用强,特异性高,持续时间长久。本文研究中采用了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三种PPI药物联合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片抗生素治疗胃炎胃溃疡。
奥美拉唑是第一代PPI药物,本品选择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抑制处于胃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的H~/KATP酶的活性,从而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起效迅速,可逆,且无H受体拮抗剂诱发精神方面的副作用[4]。
兰索拉唑是第二代PPI药物,作用于胃壁细胞的H,K一ATP酶,使壁细胞的H+不能转运到胃中去,以致胃液中胃酸量大为减少,疗效显著,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根除Hp的首选[5]。
泮托拉唑是第三代PPI药物,本品是一种不可逆质子泵抑制剂,减少胃酸分泌。在胃壁细胞的酸I生环境下被激活为环次磺胺,再特异性地与H/l(一ATP酶上的巯基以共价键结合,使其丧失泌酸功能。与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在胃溃疡愈合和症状缓解上无明显差异,但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特异性和耐受性[6]。
综上所述,胃炎胃溃疡属于常见疾病,采取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可取得不错的效果,但近几年大量的研究显示采取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也可取得不错的效果,同时安全性高,而且可更好地缓解疼痛,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杨玉英,张兰华.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药业,2014,23(9):23-24
[2]李榕萍.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比较[J].海峡药学,2011,23(6):114
[3]郑日男.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症状缓解的比较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9,18(7):642
[4]邹菁华.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2,22(3):130.
[5]周昌奎,吴晓华,陈清亮.泮托拉唑临床应用新探索[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0,2(15):226.
[6]卢年芳,郑瑞强,林华,等.国产泮托拉唑与进口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的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7,4(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