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急诊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2018-07-23 12:02李玉梅
健康大视野 2018年7期
关键词:快速心律失常急诊胺碘酮

李玉梅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胺碘酮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0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组,对51例参比组行常规治疗,对51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比较治疗后患者血压、心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患者心率为(13497±1263)次/min,对照组患者为(14685±1367)次/min;治疗结束,102例患者的血压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比组;在治疗的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373%,明显小于参比组的2157%,以上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应用于快速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中,能够促进患者恢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胺碘酮;急诊;快速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058-02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属于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上表现主要有室性和房性早搏、阵发性室上速、房颤等[1]。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心搏频率和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的任一异常而言。可由各种器质性心血管病、药物中毒、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等因素引起,部分心率失常也可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为了探究能够有效治疗该病的措施,该文便利选择该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02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来该院就诊的102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组。观察组51例,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22~78岁,平均为(424±83)岁;参比组51例,男性24例,女性27例,年龄21~79岁,平均(452±55)岁。纳入标准:①经相关诊断所选择的102例患者均确诊为快速心律失常;②102例所选患者均神志清晰;③研究开始前,取得了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了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相关的严重功能障碍者;②患有甲亢者;③患有脑出血者;④患有急性脑梗死者;⑤曾服用过相关抗心律失常药物者。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对参比组患者选用常规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加用胺碘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91549239)治疗。治疗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好药物剂量[2]。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微量泵进行注射胺碘酮,胺碘酮的使用剂量规定为每天必须控制在1 g之内,在注射胺碘酮时必须使用葡萄糖溶液进行稀释,每150 mg使用30 mL葡萄糖溶液。在推注药物时必须严格把握好推注所用时长,推注时间一般控制在8~10 min为好。参照微量泵的使用说明书,先快速静推再持续泵入,给予维持量。大约05 h以后应该依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心率、血压等对用药方式适当進行调整。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着患者的心率、血压情况以便在出现意外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3]。另外,观察组患者还要口服一些相关药物以助治疗,在起始阶段控制患者的口服剂量为03 g以内,3次/d;若部分患者的心率失常症状明显减轻甚至完全消失,可适当减少剂量,服用1~2次/d。

13观察指标治疗结束后,比较观察常规治疗组以及加用胺碘酮组患者的心率、是否有房颤、早搏现象、血压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统计方法数据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率情况、是否有房颤、早搏现象比较开始治疗之前,102例患者的心率情况记录如下: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心率是(14867±1354)次/min,参比组患者是(14938±1485)次/min,两组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心率为变成(13497±1263)次/min,而对照组变成(14685±1367)次/min。观察组出现2例(392%)房颤,2例早搏(392%);参比组出现4例(784%)房颤,5例(980%)早搏,以上两种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血压情况比较治疗结束之后,102例患者的血压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比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治疗的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3%,明显小于参比组的2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快速心律失常是一种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脏相关手术、麻醉、器质性心脏疾病等均是可能引发此病的重要原因[4]。该病的发病速度相当快,一旦发病后患者的死亡率也非常高,紧急救治过程中必须对患者进行紧急处理以迅速控制其的心率和血压,如若救治不及时很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目前在临床上该病的紧急救治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

快速型心律失常在发病过程中一般表现出休克以及心功能不全等临床症状,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时必须严格控制药物类型以及药物剂量,尽最大可能地减小药物对患者造成的损害。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房室交界区以及窦房结的自律性,减慢电生理的传导速度,延长复极时间以及有效不应期,最终终止各种返折的发生,起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它分为静脉制剂和口服制剂两种剂型,口服胺碘酮或长时间静脉使用表现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即钾通道阻滞。而静脉用胺碘酮的作用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钠通道阻滞、β受体阻滞以及钙通道阻滞作用。临床上应用胺碘酮进行药物治疗时选择静脉推注的给药方式,目的是影响患者的血流情况从而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血压不稳定的问题,对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结束,观察组患者心率为(13497±1263)次/min,对照组患者為(14685±1367)次/min,观察组心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尤银刚等[6]相似研究结果相似,其研究结果表明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后患者心率稳定在(12891±1233)次/min,与该文研究结果相似。且,102例患者的血压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比组;在治疗的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3%,明显小于参比组的2157%,以上比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胺碘酮能够有效控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血压,显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应广泛应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

参考文献

[1]黄洁,彭潇,邱勇,等.296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的疗效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4,9(10):967

[2]丁巍,黄毅文,孙泉.急诊观察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6,21(1):62-63

[3]陈利民.胺碘酮在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4,9(19):2961

[4]易征,李长罗,杨晖,等.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0):80-82

猜你喜欢
快速心律失常急诊胺碘酮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观察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