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PA 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及非心源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研究

2018-07-23 12:02黄明雷
健康大视野 2018年7期
关键词:酶原心源性纤溶

黄明雷

【摘要】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CE)及非心源性脑梗死(NCE)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48例CE患者作为心源性组,选择同期收治的48例NCE患者作为非心源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rt-PA静脉溶栓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h、治疗后24h以及治疗后7d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h、治疗后24h以及治疗后7d 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h、治疗后24h以及治疗后7d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心源性组(5625% VS 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源性组患者皮肤黏膜牙龈出血以及脑疝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心源性组(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CE及NCE患者取得的临床效果均十分显著。但是,与NCE患者比较,CE患者治疗后皮肤黏膜出血以及脑疝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关键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心源性脑梗死;非心源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054-01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发病原因不同,脑梗死可以分为心源性脑梗死(CE)和非心源性脑梗死(NCE)两大类。目前,临床上治疗脑梗死有效的方法是超早期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2],但是,该方法的安全性及对患者的预后仍存在不同的意见。我科应用rt-PA静脉溶栓分别治疗了CE和NCE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48例CE患者作为心源性组,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41-81岁,平均年龄(611±76)岁。选择同期收治的48例NCE患者作为非心源性组,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43-80岁,平均年龄(614±78)岁。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梗死相关标准,发病时间均低于45h。排除颅内出血、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剂量为09 mg/kg,最高剂量≤90mg;其中,rt-PA总用量的10%采用静脉快速推入的方式给药,其余药量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治疗24 h后,经头颅CT检查证实无颅内出血后,心源性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0 mg,2次/d;7d后改为口服华法令,INR维持在20-30。非心源性组患者改为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d。

13观察指标{缺少值}在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h、治疗后24h以及治疗后7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少值}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症状性脑出血、非症状性脑出血、皮肤黏膜牙龈出血、脑疝以及再梗死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数据的分析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治疗后2h、治疗后24h以及治疗后7d 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h、治疗后24h以及治療后7d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如表2所示,心源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心源性组(5625% VS 1667%,P<005)。其中,心源性组患者皮肤黏膜牙龈出血以及脑疝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心源性组(P<005)。

3讨论

rt-PA是一种由重组 DNA 技术生产的单链分子的一种糖蛋白,激活纤溶酶原后将其转化为纤溶酶,导致纤维蛋白降解,溶解血栓,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的优点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2]。心房颤动是rt-PA溶栓治疗后血管不能再通的独立的预测因素之一;另外,静脉溶栓还可以导致未脱落的栓子脱落的风险[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源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心源性组。综上所述,rt-PA静脉溶栓治疗CE及NCE患者取得的临床效果均十分显著。但是,与NCE患者比较,CE患者治疗后皮肤黏膜出血以及脑疝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傅懋林,肖雪玲,戴为正,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7):772-774

[2]邓伟华,杨勇,潘小平,等.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1):1781-1783

[3]李建彬,段伟,陈秀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

[4]心源性脑梗死及非心源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4):1404-1406

猜你喜欢
酶原心源性纤溶
脑有病,“根”在心——关于心源性脑栓塞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美国FDA批准Ryplazim用于成人和儿童治疗1型纤溶酶原缺陷症
勘 误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替罗非班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的临床疗效
尤瑞克林与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联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