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发育情况及预后的改善效果观察

2018-07-23 12:02应晓瑞
健康大视野 2018年7期
关键词:早期护理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

应晓瑞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发育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2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对照组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2017年6月-2018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2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并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发育情况及预后改善效果。结果:干预6、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MDI与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发育情况,减少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早期护理;发育情况;预后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026-01

缺氧缺血性脑病为新生儿科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性损伤疾病,其主要由胎儿发生宫内窘迫所引起,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体内代偿机制发生障碍,进而产生血压降低、脑细胞膜结构破损等现象,最终对脑细胞形成不可逆性损害[1]。以往临床对于该疾病患儿仅重视抢救治疗,往往忽视护理干预对病情好转的作用,使患儿预后效果不尽人意[2]。为此,本研究将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临床治疗中,且效果较为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2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对照组,2017年6月-2018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2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孕周38-42周,平均(3964±025)周。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孕周37-42周,平均(3961±027)周。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儿家属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儿用药服务、生命体征监测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方案如下:①听觉刺激。对患儿进行哺乳喂养时,患儿母亲应以轻柔语言及抚触与其交流,同时护理人员可在护理期间通过摇铃、与患儿轻生说话、播放舒缓音乐等方式刺激其听觉;②视觉刺激。在患儿眼前约20-25cm位置缓慢转动色彩鲜艳的小球,以吸引其注意力,15min/次,2次/d;③触觉刺激。使用奶嘴对患儿口唇进行轻触,引导其做觅食、吮吸等动作,在其处于安静状态下时被动性的刺激其四肢,并不断更换姿势,期间应确保力度适中;④运动训练。喂养前,使患儿平卧于床上,护理人员可伸出大拇指让其握住,采用食指对患儿手腕进行固定,而后协助其行双手弯曲训练,帮助患儿完成抬头动作,对于前庭及小脑系统障碍患儿应轻轻摇动其胸前部位,并不断更换姿势进行摇动。

13观察指标①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6、12个月随访并采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3]评定对比患儿发育情况,包括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②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预后情况,包括智力低下、脑瘫、癫痫及共济失调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发育情况干预6、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MDI、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造成新生儿智力低下、脑瘫及癫痫的主要病因,且该疾病具有较高致残率与病死率,通常预后较差,可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发育。此外,由于新生儿脑部发育具有较高可塑性,虽受疾病影响,其脑中部分神经已经死亡,但仍有部分区域可形成新的母神经细胞,故临床在治疗

21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67,P=0010)。

22吞咽功能两组治疗后VFG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应为其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4]。

近年来,经国内外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不断深入研究发现,早期护理干预在改善患儿智能、神经、运动功能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智力及运动障碍发生率,进而提高其各方面发育水平[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6、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MDI于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力、运动发育水平及预后改善均可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促進患儿各临床症状的好转。早期护理干预主要从听觉、视觉、触觉刺激及运动训练等方面入手,以帮助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改善各种临床症状并获得良好预后,其中听觉刺激主要采取轻声与患儿交流、摇铃、播放舒缓音乐等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视觉刺激以转动色彩鲜艳小球的方式来集中患儿注意力,加之引导其做觅食、吮吸等动作并定期刺激其四肢,同时协助患儿完成抬头动作、双手弯曲训练等可进一步提高其眼、口、手协调能力,利于促进患儿体格健康发育,进而明显改善其肌肉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情况,最终形成良性循环[6]。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其健康成长发育,改善预后,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王朝媛.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06):128-129

[2]高忆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临床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09):1213-1216

[3]郑促影,庄秋月,林云波.全面护理模式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2015,26(13):2024-2026

[4]揭海霞,金玉华,谭翠莲.康复护理路径对HIE患儿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02):136-137,140

[5]李永莲,邱燕碧,邱晓敏,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4):1922-1923

[6]王岚.循证护理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发育及康复情况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112-114

猜你喜欢
早期护理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
早期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3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MRI诊断
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肾衰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护理体会
舒适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前足部组织移植术区的早期护理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