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
【摘要】目的:确定手术时机对急性阑尾炎预后影响;方法:通过时间段内急性阑尾炎治疗差异性进行分析,形成手术时机对比条件,同时排斥其他影响因素;结果:从预后影响和并发症影响方面,均可以确定手术组比延迟组治疗效果好;结论:在6小时急性阑尾炎发病时间环境内,针对患者治疗仍具备有效治愈的条件,但相比较6小时以内展开治疗而言,在治疗效果方面有所欠缺,同时极易造成病程加长,增加病人痛苦,并导致住院费用增加。
【关键词】手术时机;急性阑尾炎;预后影响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009-01
一、急性阑尾炎预后影响在手术时机研究中的重要性
急性阑尾炎是当前急诊外科功能运转环境中常见的病症,主要治疗手段以切除为主。基于此种炎症发生的特性极易造成其他部位疼痛,随后便会导致右下阑尾区域疼痛状况出现,在此期间医师需要针对病症有足够重视,并采取适当及时的处理措施才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痛苦。故而,在论述手术治疗效果过程中,通常会基于最佳手术时机展开分析,确定实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能够有效降低的同时,还应当降低住院期间经济的耗费,以确保患者自身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最完善的保障。所以在论述手术时机过程中,应当基于固定医院在时间段内针对急性阑尾炎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时间先后的影响,才能够保障整体治疗水准和手术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二、试验材料和方法
1试验材料选择在固定医院环境中,基于2016年4月~2018年4月之间的428例急性阑尾炎病患展开资料分析,确定急性阑尾炎基础手术环境具备全面消毒的基础措施同时,应当针对病症状况和影响条件确切分析,确保不会影响整体试验结论,才能够开展后续论述。其次,在病人手术时机选取方面,应当针对不同的时间段制定手术组和延迟组,确保在发病6小时之内的328例病患能够得到迅速治疗同时,应当依据内部性别、年龄、身体素质等情况进行详细统筹,这样才能够降低数据干扰机率。另外在发病6小时之外的100例病患环境中,应当基于延迟状况基于完好的护理手段,确保内部性别等数据能够有效统筹,才能够依据实际手术状况和治疗质量进行分析,并将相应细致医疗参数录入,确保整体统计功能落实完善。
2试验方法选择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针对手术组和延迟组分别进行抗生素和补液治疗,确保整体治疗环境能够稳定,才能够依据腹腔镜条件开展手术。在此期间,对照组的选择应当基于病患病发时间和入院时间等条件进行全面分析,这样才能够确保手术開展具备基础参照条件,同时在术后提供完善的护理措施,确保整体并发症状况能够被有效降低同时,更能够基于详细诊疗参数进行记录分析,确保试验开展具备完善的基础条件。
3统计学选用在长时间的资料汇总过程中,应当提供相对完善的档案管理环境和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将确切数据差异性进行分别记录,同时更应当依据资料参数提供理念渗透渠道,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体分析结果具备参照条件。
三、试验结果
1患者预后效果比较手术组在展开工作过程中,基于手术耗时和排气量等综合数据的影响,在实际预后效果方面优于延迟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性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
2不良并发症比较在实际手术治疗开展过程中,可发现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故而可确定整体急性阑尾炎治疗环境只要满足医疗环境卫生和护理全面的基础条件,便能够有效规避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其次,基于轻微术后不良反应而言,手术组在并发症方面明显比延迟组数量少,由此可见在并发症抑制环境中,及时开展手术治疗比手术延迟更能够确保医疗质量。且两组比较差异性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
四、试验讨论分析
以往对于发病时间>6 h的急性阑尾炎病人,临床上采用保守治疗,待3个月炎症消退后再二次入院行手术治疗,而对于发病时间≤6 h 的病人则建议积极手术治疗;对于阑尾周围脓肿病人也多选择保守治疗,仅当病情迅速加重时急诊手术。然而,临床治疗中发现二次人院手术治疗会极大地延长病程,无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并给病人带来更沉重的经济负担。
目前有大量文献针对急性阑尾炎入院至手术时间的不同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有学者认为,病人入院后完善CT等首要检查确诊为阑尾炎后,于6h内行手术治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有学者认为入院至手术时间的延长虽然会延长病人住院时间,但并不会增加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出急性阑尾炎为半择期手术,可延期6~24h 至第2天白天进行手术以节约夜间医疗资源和减轻术者疲劳感。然而,针对发病时间至手术时间的不同对急性阑尾炎预后影响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主要针对手术时机的不同对病人预后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对两组病人的比较分析发现,发病时间>6 h的病人住院费用有所增加,但其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肠梗阻、出血、腹腔残余脓肿、肠瘘的发生率并不会增加,而且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发病时间>6h的急性阑尾炎病人也可行手术治疗,且预后与手术组无明显差异。
以往观点认为,当阑尾炎发病至手术时间>6h,阑尾容易与周围肠管,腹膜以及大网膜形成炎性包块,手术切除难度增加,而手术时间也会大大增加。而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可见,6h内手术组与延迟手术组的病人手术时间分别为( 14±07)h,( 13±07)h,)。因此,发病>6h的病人手术时间也并不会明显增加。但目前大多数文献中急性阑尾炎平均手术时间为40~50min,若平均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则可能与阑尾切除术的术者多为低年资医生有关。
自首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成功以来,因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逐渐被应用到临床治疗中。本研究病患中,668% 的病人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仅有332% 的病人行开腹阑尾切除术。可见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已逐渐取代开腹阑尾切除术成为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手术方式。炎症性手术曾为腹腔镜手术禁忌证之一,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提高,以及临床医生对腹腔镜操作熟练程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发病时间>6 h的急性阑尾炎同样为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本研究通过对两组病人中转开腹率的比较,发现发病时间>6 h的病人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并不会增加转开腹率,如此也印证了上述观点。
五、结语
急性阑尾炎手术时机选择应当基于实际治疗状况提供完善的治理条件,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患者安全受到影响。但基于现有医院医师环境的约束,往往展开急性阑尾炎手术需要安排时间列表,以便整体治疗工作开展能够完善,如此便生出了时机差异性影响观念,只有确保整体手术功能环境具备稳定性条件,才能够在病患治疗方面具备优势。故而,在展开手术时机论述过程中,应当基于时机差异性展开分析,确定实际工作开展不会影响患者自身健康,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体试验落实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天野, 赵海鹰, 孙文郁,等. 手术时机对急性阑尾炎预后影响研究[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37(2):179-181
[2]丘汉育, 陈国强, 龚皓. 不同手术措施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预后影响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26):22-24
[3]康明奇, 侯天有. 即时与延迟手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对比[J]. 医药前沿, 2017, 7(13).
[4]马建新. 不同手术措施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预后影响评估[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17):3248-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