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在南方
吃席是我们乡下方言,有点像普通话说的赴宴。只是像,赴宴只是吃,而吃席却还有些额外的事,不管红白喜事,都要贴一张执事单。从督管支客,大小廚房,到调席端盘,再到劈柴挑水,二三十项事务,每一样事务下面都有人名,站在执事单前头瞅,有的差事一个萝卜一个坑,有的差事几个萝卜一个坑,瞅着自己的名字,忙活。执事单上没写名字就坐着吃席?也不是,因为执事单末尾还一句:其余人等,相机行事。也是闲不下来的。这般,乡下吃席,还有一半事主儿的担待。
席面丰俭,看主家情形,给督管交个底,就由督管来主张。丰则锦上添花,俭则不丢脸面,好钢用在刀刃上,同理,好肉铺在碗面上。事情办得顺当,我们那儿叫“入辙”,不出格就好。
小时候,逢着谁家吃席,我们高兴。小孩子没眼色,一桌十个人,偏偏还有两个椅子,几个人推去让去不肯坐,自个儿兴冲冲坐上去,被男家长扯住耳朵拉下来,有时还得吃一巴掌,抽抽搭搭地向女家长哭诉,难怪别人都不坐,原来是要挨打的!女家长找个碗,在厨房里添饭,堆些肉出来,这算什么?坚决不吃,等下一拔上桌子!小孩儿对食物的热忱显而易见,小伙伴在别家吃了白席回来,瞅着白发苍苍的奶奶问,您啥时死呀?奶奶问,你想奶奶死呀?小伙伴说,也不是啊,就是你死了,咱家也做苞米干饭吃!
乡下席面好像一直都是老样子:大方桌,先是八个干果盘,八个凉盘上来时会收果盘,再是四个炒菜四个汤碗间隔着上,凉盘不收。最后是十三碗下饭菜,摆成花的样子,这席面有叫八大件子的,也有叫十三花的。后来看齐如山先生的书,这知道这样子是旧时官席的吃法。
一般来说,上座的人会领菜,他夹一筷子说来菜啊,大家伙这才开吃。有时上座忙着喝酒忘了领菜,会有人请他,他要说一声,怠慢。
上座要能喝酒,若是酒量不行最好不端盅子,陪坐的自然要敬酒,受了张三的敬,李四来敬也得喝,不然失礼。一桌人敬下来,喝个半饱,让他歇一会儿,同桌的人要猜拳猜宝热闹(白事不猜拳,默饮),谓之打通关。不想猜拳猜宝的,打老虎也行,一个杠子,一个老虎,一个鸡,一个虫,一物降一物,一齐出声,降住喝酒。有一回有个客玩巧,他只喊两个口令:打了,吃了。别人喊鸡,他喊吃了,别人喊虫,他也是吃了。赢了个满堂红,然后让人发现蹊跷,罚酒又喝了个饱,直是讨饶,回头再也不敢玩花啦。
坐在桌上,安心吃喝,不担心菜、酒、茶、烟,都有专人来管。吃好喝足下桌,那调席的上来,一古脑儿收了,再铺新的。
长大才明白,那两个椅子是上座,得由支客“看座”,然后才是请坐。一般人,都要敬而远之。我后来也坐过上座,邻居新女婿上门,得要陪客,正好我在家。主人三番来请,不好推辞,喝得壮美。后来请人刻了一方印曰:山野酒徒。甚是得意,只是慢慢吃不动酒了,那印也不知所踪。
有个朋友说,婚宴是世上最难吃的宴席,不知菜味。他说的有些道理,因为城里宴席盛大,一次吃完,厨家自然预备在先。而乡下不存在这个,最多开十桌,先来先吃,几个柴灶,个个火旺,炒好即端,自然热乎。
多年前,我在陕西商州吃过一回席,至今难忘,商州是秦变法者商鞅封地,颇有古风,宾客席地而坐,已有很多矮桌,但还不够,就将大木盆翻过来,将竹编蒲篮翻过来,当桌子。菜是大锅菜,不用盘子,都是小黑碗,类似击鼓传花,传来传去,热火朝天,那真是:没舀满了,没吃完了,没等又来了!
乡下人吃席高兴,狗也高兴,如果主人不撵它,它陪着主人去吃个油嘴。人吃好的,脾气也好,没人踹它。
摘自作者公众号nanzainan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