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向辉 张玉红
中国古代文学具有特殊性,内涵丰富,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将其作为专业必修课。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具有比较稳定的特性,所以其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方法一直以来并没有多大改变,教师所构造的课堂模式基本相同。中国古代文学其本质是对古代文化的一种传承,但这种传承与教授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本文探讨了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策略,以新的视角重新看待古代文学对当下学生的意义,从而实现对学生现代化能力的培养。
信息时代,高校教育正在进行整体改革,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古代文学与现代生活较大的差距性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对于该门课程的改革,教师必须具有明确的教学改革方向,通过简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改革学生最终成绩测评方式,利用成绩测评结果来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的效果。
一、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中国古代文学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沉淀而形成的文明产物,应将其纳入高校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时间跨度大、内容复杂、教学任务繁重。学生通过四个学期的课程完成整个古代文学的学习,课时较少,学生的学习效率、接受效率与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保证。此外,信息时代与新课程改革冲击了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所以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依然存在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方式比较单一,教师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内容教学枯燥乏味,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古代文学晦涩难懂,與当今的语言形式有较大差异,学生理解困难。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不少教师仅仅传授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知识,无法将古代文化与现代生产生活相联系,学生理解、吸收古代文化的效果较差,注重作品的文本学习,强化国学经典的诵读,但是实施效果不佳。在考核方面,考核方式单一、传统,很难真正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创新教学方式,深化课程改革
树立学生创新学习的态度,深化课程改革,创新型的学习观就是指有目的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和课程研讨等方法,在课堂上提出研究对象,让学生自由讨论,让课堂真正变成解决实际学习问题的地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增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师根据学生探讨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分析,增加与学生的沟通。这种以研究为基本手段的学习,可以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更加具有综合性、科学性和研究性,使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实行资源共享,拓宽教学思维
运用互联网技术,抓住教学重点,打牢基础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一般不会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知识相对匮乏。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进行网络阅读,延伸课外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在实际教学中,互联网解决了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资源的共享让学生获得了更加新颖的知识来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使教学变得声情并茂,生动活泼。情景交融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在遇到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时,可以再现故事情境,帮助学生分析和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手段进行古代文学教学,从而缩小当代学生与古代文学之间的距离感。
与互联网相似的教学方法还有微课,其通过播放简短的视频进行教学,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该段历史文学的发展历程,使学生有一个大体的发展轮廓,这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微课一般用于教学前,内容较为笼统,但是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自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此外,在课前对学生提出思考问题,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三)改变教学模式,建设师资队伍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但是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所以,要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加大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倡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当前,我国教育提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独立发展的要求,教师不应该只讲授古代文学的书面知识,应该以提高学生古代文学素养和文学审美能力为重点,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课程改革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要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新课改环境下,人们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增强探究意识,为学生学习做好榜样,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结语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高校要积极深化课程改革,夯实课程建设的基础,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将科学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使每一位学生都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所有专业任课老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将科学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教学观念同中国新时代的特色相融合,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启发、诱导中提高学习效率。
(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承德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