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研究的价值和维度

2018-07-23 15:50孙斐
牡丹 2018年14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研究

使用现代精湛的影像、声音的形式将民间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完整地保存下来,将传承人创作过程中的经验、技艺及状态记录下来,同时拓展口述史研究的价值和维度,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尤为重要。

当下,“非遗”口述史的记录更多是田野实践,记录方式不断变化和完善,更多地使用新媒体、新工具,尤其是当下自媒体的传播和使用,为抢救民间文化遗产提供了更多的收集、记录、整理以及传播的方法。

一、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研究的价值分析

(一)口述史研究的实践价值

在借助新媒体、新手段的同时,人们要重视和掌握相应的技巧。例如,剪辑多媒体影像时,人们不能避重就轻,剪辑要有一定的限度。可以让著作有“可读性”,撰写笔法可以采取“灵活”的处理方法,但其原则是在整理口述录音并加工制作成著作时不可以随意改变传承人的口述访谈录音。

在做记录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这些大国工匠、民间艺人对自己所钟爱的艺术全身心投入的那份热忱、那种信仰、那份执着,这些都是人们需要记录和传承的。同时,将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行传承也是口述工作者的职责所在。笔者通过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梳理,对民间艺人进行口述史研究,清晰地记录了陕西民间艺术的历史脉络,归纳整理其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和使命精神,使陕西民间艺术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口述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融合及拓展,通过口述史研究,进一步为非遗赢得市场,提升口述史的认知度,使口述史不仅成为学者的一种研究方法,也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提高口述史的文化、战略地位,进一步融合、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口述史研究的理论价值

口述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可以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中,它可以说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实用学科,很多艺术理论的传承和方法记录都来源于影视、影像等口述形式的记录。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建设必须结合实际有效的口述访谈工作来展开,口述史抢救非遗的历程也是民间传统艺术重塑的过程,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口述访谈的前途广阔,因此抢救口述资料的任务也非常迫切。

口述史是指对访谈者的艺术见解进行录制,并对一定的艺术见解进行综合分析而产生结论,给予本质上的解释并揭示其规律。目前,陕西非遗口述史研究者主要集中在高校和专业的研究所,因此人们应从学术角度丰富和提高口述的研究思路,强化口述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并通过展开一系列重要的非遗口述史访谈计划,推进全省非遗口述史的调研,在口述访谈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提升口述访谈者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将口述史这门新兴学科真正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中。

总之,通过口述史研究,人们可以借助政府的公信力,加强对口述史规范的研究,制定系统的口述史研究规范和具体操作规则,如访談、资料的整理和编辑、保存和传播等,进而推动口述史工作的标准化并不断取得新成果。

二、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的维度拓展

(一)口述史资料音像文献档案库建设

在研究过程中,人们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无限资源,科学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史研究与市场群体沟通的价值平台,挖掘潜在客户群体,开启新媒体视域下口述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融合研究新模式,最终通过口述史的研究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利用网络数据库进行图书资料库建设,构建影像图书资料数据库。由于非遗口述史研究在国内刚刚兴起,相关图书资料相对缺乏,这给研究者带来非常多的不便。现代云端技术发达,可以尝试将各种渠道搜集到的中文和外文非遗口述史资料进行归类整合,并在相应的国家图书馆及省市和高校图书馆内,筹建非遗口述史资料音像文献档案库,为口述史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史模式整合

口述史可以作为文献资料的补充,这是相当有必要的,但目前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生活地域、文化层次、生活习惯或民族信仰不同,口述记录的调研和整理工作面临一定困难。口述史的保存、整理、归档问题是研究的重点,在一定条件下,口述人及资料的正规性、完备性,以及资料的反复修正和记录的真实性是需要人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从技术层面来说,在研究口述历史的实践中,人们尝试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如录音录像设备、网络技术、档案储存设备以及网站管理等,对口述史研究进行新的全方面的整合研究。

三、结语

目前,西安市政府逐渐重视用“口述史”这种方法来抢救和记录民族历史,特别是用来抢救那些濒临失传的藏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作为地方绣种分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秦绣”,其记录和传承方法就是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来完成的,笔者尝试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和手段,以口述形式记录下秦绣独特的技艺与针法,并建立了相关数据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利用好新视域下的现代化手段对口述史进行融合研究和维度拓展,对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市2018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西安秦绣传统艺术‘口述史研究”(项目编号:18T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孙斐(1982-),女,陕西西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色彩学、图形、包装、艺术审美。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研究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