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六一诗话》的创作诗旨

2018-07-23 17:27杨露露
牡丹 2018年15期
关键词:诗话诗作欧阳修

杨露露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谥文忠。政治上,他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他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诗坛的盟主,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六一诗话》早期被命名为《诗话》,后来诗话著作逐渐增多,为了加以区别,人们将其命名为《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诗话》《欧公诗话》《欧阳永叔诗话》等。因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其在《六一居士传》中说:“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问,是岂不为六一乎!”后人遂将其诗话称为《六一诗话》。

一、《六一诗话》的内容

《六一诗话》是中国批评史上第一部以诗话命名的著作,全书共1卷,诗话共有29则(一说第十七、十八两则合为一则,成28则),诗话各则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多为作者即兴而作。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司马光后来还作有《续诗话》,为《六一诗话》续。内容涉及广泛,包括佳句赏析、诗歌探究,还有对于诗句传承讹误的纠正,同时涉及一些诗人的名人轶事,如梅圣俞、苏舜钦、杨亿、吕蒙正、贾岛、

孟郊等。

此书是欧阳修晚年著作,是其晚年退居官场而作,作者在书前有注曰:“居士退居汝阴(即今安徽阜阳)而集以资闲谈也。”此书作于1071年6月,65岁的欧阳修退居汝阴,开始创作《六一诗话》,次年,欧阳修去世,此书应是欧阳修晚年的最后一部作品。

《六一诗话》作为“窜定平生所为文”的晚年著作,基本代表着欧阳修晚年成熟的理论思想。《六一诗话》虽仅有29则,每一则都较为短小,没有很明显的外在理论逻辑,但是人们可以将书中内容归纳为三个部分。

(一)反映现实生活,不刻意追求华丽语言

欧阳修注重个人对于现实生活的体验与描写,关注诗句是否真实反映现实生活,不应该只是探求好句,贪求好句而导致句意不通,以句害意。

诗话第二十一则指中:“自西昆集出,时人争相效仿,诗题一变;而先生老辈,患其多用故事,至于语僻难晓。殊不知自是学者之弊。”欧阳修认为,自《西昆集》以来,文人多为追求佳句,多用故事导致语意生僻难懂,这就是“佳句害文”。他列举了一些较好的诗句,如(杨大年)“凤来玉宇鸟先转,露下金茎鹤未知”,其虽用故事,但仍不失为好句。“峭帆横渡官桥柳,叠鼓惊飞海面鸥”,其未用故事,仍

为好句。

(二)诗词语言应该雕琢锤炼,不应过于浅白,即“诗穷而后工”

诗话中开篇第二则提到仁宗时有官员慕“白乐天体”,作“有禄肥妻子,无恩及吏民”。因其语言浅白易得,创作诗词的不严谨易被曲解,有人戏之:“昨日通衢遇一辎车,载极重,而羸牛甚苦,岂非足下‘肥妻子乎。”时人笑之。

诗话第十一则提到,晚唐诗人周朴作诗构思极艰,每次作诗都极尽雕刻,当时人戏之为“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如“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其在当时知名度极高,后不传。欧阳修很是推崇周朴这种“月锻季炼”、精雕细琢的创作方法。

(三)提出“意新语工”等论点

诗话第十二则提出梅圣俞的诗学观点:“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语新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同样是描写荒芜、了无人烟之地,欧阳修认为“马随山鹿放,鸡逐野禽栖”就远不如“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的意境高。前者未出前人所写,虽有荒凉之意,但仍没有令人眼前一亮之句,后者则用古槐树的根部都在风吹日晒中露出地面、官道冷清、马骨都已垒得很高来描写则此地极为荒凉,久已无人经过。

二、创作动机

对于欧阳修为何会著有这样的诗话作品,笔者进行如下分析。

(一)已入暮年,怀念往事

欧阳修此时已处晚年,这时其作品多有已入暮年的怀旧心态且多思念往事。

《六一诗话》中多次提到梅尧臣(1002-1060),两人于1031年与洛阳相识,两人政见相似,互相欣赏,此后三十年两人唱和不止,成为一生的知己好友。欧阳修著此诗话之时,距离梅尧臣去世已十年有余,这个“一生至交”在这短短的诗话中多次出现,第四则、第七则、第十二则、第十三则、第十五则均有

提到。

其中第七則写到:唐末有一诗人郑谷,官至都官郎中,多有佳句但诗格不高,世人称之为“郑都官诗”。梅尧臣晚年亦官至都官,刘原父戏之称:“圣俞官必止于此。”“西有郑都官,今有梅都官也”,不想一语成谶,“未几,圣俞卒”。欧阳修曾为其生前诗作序称其诗《苑陵集》,后在诗话中戏之为《梅都官诗》。短短几句,昔日好友的温馨旧事触动的怀旧情怀便跃然纸上,对于其友的思念不言而喻,戏称其诗为《梅都官诗》更是显得悲凉。在这则诗话中,欧阳修只叙事为作评,可见即兴而作。

(二)年事已高,即兴而作

欧阳修经历半生宦海沉浮,当时已65岁,由于古人的寿命都不是很长,一般40岁左右就已称老,所以在当时而言年事已高,精力应大不如前,这种篇幅短小、即兴而作的创作,尤为适合当时已处暮年、满腹经纶、创作批评理论极为成熟的欧阳修。

(三)为诗之不传之人作传

欧阳修在诗话中提出“当时山林田亩,潜德隐行君子,不闻于世者多矣,而贱工末艺得所附托,乃垂于不朽,盖其幸与不

幸也”。

欧阳修作为北宋文坛的领军人物,提携过众多的后生,如苏轼、苏洵、苏辙三父子、曾巩等。欧阳修读过苏轼诗作后发出“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一头,可喜!可喜!”(《与梅圣俞》)的赞叹。欧阳修的爱才之心在其诗作中多见,因此,当他意识到许多诗人、诗作将会随着时间而慢慢消逝的时候,已处暮年的他更能感受到这份

消逝。

欧阳修在文坛上作为北宋文坛的领军人物,在政治上以太子少师致仕,因此,不论在史书还是文学史上都是留有声名的。欧阳公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想借一人之力为这些湮没在历史中的普通诗人作传。诗话中有不少的诗人、诗作(也包括歌舞、轶事)在今已不传,有些在欧阳修当时的年代也已不传了。

例如,第七则中“郑都官(郑谷)”其诗虽格调不高但极有意思,“余儿时犹诵之,今其集不行于世矣”。

第十一则中的晚唐诗人周朴,欧阳修推崇周朴“月锻季炼”的作诗方法,他的诗句也极佳,如“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但是“其名重当是如此,而今不复传矣。余少时犹闻其集”。

第十六则、第二十五则中均有提到的王建,唐人,所作宫词百首,今已不传。王建多言唐宫中不言之事(史书小说均不为记载),如“内中数日无呼唤,传得滕王蛱蝶园”,滕王元婴,高祖子,《新唐书》记录较少,《名画录》仅言其擅画,仅王建提到其“工于蛱蝶”,但今罕见其画。二十五则中提到唐时霓裳舞,王建词云:“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欧阳修时代仍有教坊能做其音,但舞已不传,至今霓裳歌舞均已失传。

欧阳修除为诗人诗作立传外,对于民间的一些能人异士也有所提及,如唐代艺人公孙大娘擅舞剑、米嘉荣擅歌、曹刚擅琵琶,后世文章也有记载。

欧阳修的诗话有着浓厚的史书色彩,如“闽人谢初伯者,字景山,当天聖景祐之间,以诗闻名”,颇有史书笔法色彩。

(四)作为文学大家对于文学传承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文人对于文章的传承是极为看重的,“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曹丕《典论·论文》)。这种思想为大多数文学家所传承和坚守,与欧阳修同时代的张载(1020-1077)的横渠易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一直是古代知识分子的最高追求,是读书人读书为文的终极理想。

三、结语

欧阳修开创诗话文体的先河,后世越来越多的诗话作品出现,其在我国诗歌批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欧阳修也以其浓厚的责任感与高尚的情怀为后世文人树立了一个楷模。

(淮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诗话诗作欧阳修
梁潮诗作《水里边》·源清书法
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书
画眉鸟
상경란과 서영수합의 시작(诗作)비교 연구
闲吟居诗话(五则)
诗话
欧阳修快马追字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勤奋的欧阳修
新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