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进方
(濮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濮阳 4570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诱发的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指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通道在新生儿出生后未能及时关闭,其主要原因是氧诱导的动脉导管收缩机制发育不成熟,动脉导管对血管活性物质反应敏感性增高[1-3]。PDA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在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出生极低体质量婴儿中占40%[4]。通过口服布洛芬悬液关闭PDA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和有效的治疗手段[5]。血清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和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 isoenzyme,CK-MB)在诊断心肌损伤时是最敏感、最特异的血清标志物,本研究通过对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PDA的新生儿血清cTnT和CK-MB的测定,探讨此类患儿是否存在心肌损伤,以及通过口服布洛芬悬液关闭PDA后其心肌损伤的情况是否有改善,进而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PDA患儿的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住院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90例,胎龄为28~36周,平均32.01±2.14周,入院年龄0~48 h,平均24.12±3.19 h。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因呼吸窘迫综合征入院治疗;②无其他临床合并症及并发症,如其他先天性心脏疾病、染色体异常和新生儿心肌炎等;③无精神神经发育障碍;④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非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②合并有其他先天性心脏疾病、染色体异常、新生儿心肌炎患者;③精神神经发育迟滞者;④患儿家属不同意本研究者。
1.3分组方法 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PDA组和对照组。其中PDA组患儿出生后3 d,动脉超声心动图显示其动脉导管直径>1.5 mm,存在舒张期左向右的分流[1],而对照组无此表现。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胎龄、分娩方法、出生体质量、抢救药物、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比例和气血分析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4标本收集与测定 2组病人分别在出生后72 h和治疗1个疗程(7 d)后采集股静脉血0.5~1 mL,离心,取上清液,样品置于-80 ℃保存,成批检测。cTnT和CK-MB均采用罗氏诊断E170免疫模块仪(上海前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剂盒系该公司产品)进行测定。
1.5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彩色超声(PHILIPS诊断仪,美国)检测,指标包括动脉导管直径、分流方向、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等。治疗方法:PDA组口服布洛芬悬液,第1剂给药10 mg·kg-1,第2和第3剂给药5 mg·kg-1,隔日1剂,每疗程3剂,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组均是7 d 1个疗程。2组均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包括吸氧和保暖等。
1.6临床指标 胎龄、体质量、分娩方法、是否入住NICU、出生后24 h的平均心率、是否吸氧、初次血气分析的pH值和碱剩余(BE)值等。
2.1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2组性别、分娩方法、胎龄、出生体质量、抢救用药和气血分析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超声心动图显示PDA组患儿均有心脏杂音(41例),6例心率过快,2例胸片可见肺血增多,且经口服布洛芬悬液治疗1个疗程后,成功关闭导管者共32例。见表1。
表1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指标PDA组(n=41)对照组(n=49)t或χ2P性别(男/女)27/1433/160.880.86阴道分娩(是/否)12/2916/33胎龄/周31.43±1.9131.76±1.920.910.34体质量/g1 646.23±391.481 730.14±292.021.460.30多巴胺使用(是/否)32/931/182.530.17入住NICU(是/否)32/930/193.230.11吸氧(是/否)26/1522/273.460.06624 h心率/次·min-1154±11148±81.860.85pH值7.35±0.077.37±0.071.640.15EB值/mmol·L-1-2.91±2.26-2.35±2.581.310.17
2.22组患者的血清指标对比 出生后72 h,PDA组血清cTnT和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治疗后,PDA组32例导管关闭患者,血清cTnT和CK-MB的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第2次检测血清cTnT和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治疗失败者,血清cTnT和CK-MB水平较治疗前稍有降低(P>0.05),但与对照组第2次检测结果相比,血清cTnT和CK-MB水平仍明显偏高(P<0.05),见表3和表4。
表2出生后72h2组患者血清cTnT和CK-MB比较
组别例数cTnT水平/μg·L-1CK-MB水平/μg·L-1PDA组410.262±0.1427.38±2.52对照组490.082±0.0525.68±1.92t9.7532.604P<0.01<0.05
表3治疗后7d2组患者血清cTnT和CK-MB比较
组别例数cTnT水平/μg·L-1CK-MB水平/μg·L-1PDA组(治疗成功)320.059±0.0315.30±1.48PDA组(治疗失败)90.197±0.0476.89±1.61PDA组(治疗前)410.262±0.1427.38±2.52对照组300.076±0.0425.12±1.29
注:PDA组(治疗成功)与PDA组(治疗前)比较,cTnT:t=9.232,P<0.05;CK-MB:t=5.462,P<0.05;与对照组比较,cTnT:t=1.792,P>0.05;CK-MB:t=1.814,P>0.05。PDA组(治疗失败)与PDA组(治疗前)比较,cTnT:t=1.527,P>0.05;CK-MB:t=0.823,P>0.05;与对照组比较,cTnT:t=9.135,P<0.05;CK-MB:t=4.743,P<0.05。
表4PDA关闭组与关闭失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指标关闭组(n=32)关闭失败组(n=9)t或χ2P性别(男/女)24/86/32.581.04胎龄/周31.2±1.531.6±2.16.151.01体质量/g1 612.23±421.591 680.49±341.914.210.91动脉导管直径/mm2.42±0.692.12±0.563.160.30多巴胺使用(是/否)9/235/43.230.21
2.3血清指标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cTnT水平与动脉导管内直径呈正相关;而CK-MB与性别、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均呈显著相关,见表5。
表5PDA患者血清指标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
Tab.5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erum parameters and clinical indicators in patients with PDA
指标cTnTP偏相关系数CK-MBP偏相关系数性别0.17-0.060.04-0.12胎龄0.83-0.03<0.01-0.23出生体质量0.75-0.040.010.15是否阴道分娩0.72-0.410.34-0.16是否入住NICU0.180.170.69-0.16吸氧0.790.160.190.14多巴胺使用0.72-0.110.220.12平均心率0.680.040.51-0.15pH值0.16-0.120.320.06BE值0.310.160.41-0.06动脉导管直径0.020.100.150.16左室射血分数0.530.380.08-0.03左室舒张末期容积0.690.060.350.15
新生儿出生后肺部开始膨胀,肺血管阻力下降,此时若出现PDA,可引起严重的左向右分流,加重左心室负荷,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室内出血、肺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喂养不耐受等严重并发症[6]。新生儿PDA和呼吸窘迫综合征两者互为因果,伴有PDA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增加慢性肺部疾病的发展,因此需要对这类患者及早使用药物进行导管关闭。本研究对PDA组患者采用口服布洛芬悬液治疗1个疗程后,成功关闭导管者32例,有效率达78.05%,表明布洛芬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诱发的PDA新生儿疗效较好。
CK-MB升高是公认的心肌坏死的指标,血清cTnT是心肌损伤最特异的指标。这是因为cTnT是心肌特异性抗原,对于诊断心肌损伤具有高度特异性,其在轻微心肌损伤时即可释放,因而具有高度敏感性[7-9]。本研究通过测定PDA新生儿出生后3 d血清中cTnT和CK-MB的水平,发现PDA患儿血清中cTnT和CK-MB的水平均显著高于非PDA患儿,由此表明PDA对新生儿心肌存在潜在的损伤。
血液中CK-MB主要来源于心肌细胞,在心肌损伤发生2~13 h内其水平急剧上升,其上升程度与心肌坏死面积呈正比[10-12]。研究显示,在PDA患者血清中CK-MB水平显著增高,经药物治疗关闭后,CK-MB水平又恢复正常。说明因PDA引起的新生儿心肌损伤,可经药物治疗有效改善心肌损伤的程度。
相关分析表明,PDA新生儿血清cTnT水平与动脉导管直径呈正相关,即动脉导管直径越大,心肌损伤越严重[13-15]。McNamara P J等[16]认为动脉导管未闭导致的左向右分流可影响冠状动脉,引发心肌缺血,出现血清cTnT水平的升高,这也支持了本研究结果。另外,对临床指标和CK-MB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发现,CK-MB的水平与性别、胎龄、体质量和分娩方法相关,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7]。
轻微的心肌损伤是可逆的,其表现为血清cTnT水平的暂时性升高[18]。本研究中,药物治疗后动脉导管关闭的患者其血清cTnT和CK-MB的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第2次测定值相当,证实了PDA引起的新生儿心肌损伤是可逆的。PDA患儿经治疗成功后,左向右的分流消失,心肌损伤可获得修复。若窒息患者血清cTnT浓度持续升高,则预示着严重的心血管问题和较差的预后[19-20]。当新生儿发现PDA有临床表现时应及时给予干预。
本研究中,PDA治疗失败组血清cTnT和CK-MB表现为持续性的高水平,提示动脉导管未闭对心肌造成持续性的损伤。因此,越早关闭动脉导管对患者的心肌损伤影响越小,其治疗预后也越好。
综上所述,有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PDA的患儿,测定血清cTnT和CK-MB的水平有助于对其心肌损伤程度的检测。口服布洛芬悬液治疗将动脉导管关闭后,其心肌损伤也得以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