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平视域下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8-07-22 15:10赵红艳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5期
关键词:均衡改革教育

摘要: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问题。嘉荫县是我国边疆地区的农业大县,在我国欠发达县域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文章基于公平的视角,以嘉荫县为样本,通过深入分析嘉荫县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建议,为我国欠发达县域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教育;改革;均衡

一、前言

嘉荫县位于我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北麓,黑龙江中游右岸,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多年来,嘉荫县在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大力实施教育强县战略,着力在保障投入、深化改革、优化队伍、强化管理等多方面下功夫,认真研究体现县域特色的教育发展模式,不断提高教育的覆盖面和实效性,持续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健康、快速发展。

教育公平是一种意识形态,其本质是人们对于教育领域中的利益分配进行的评价,包含了人权思想,体现了对社会全体教育资源以及教育权利进行的综合性平均分配。教育公平始终都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念,教育公平并不是绝对的公平与平均,而是一种体现了将平等作为主要内容的相对性趋向。

二、嘉荫县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

目前,嘉荫县实有教职工900人,任课教师563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3%,平均年龄42周岁。41~50岁任课教师236人,占任课教师总数的42%;30岁以下教职工58人,仅占教职工总数的6%。教师主体以年近半百的中老年教师为主,教师队伍整体年龄结构不合理,严重老龄化。除此之外,教职工中部分教师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现有28人因體弱多病,每周仅担任12节以下课时, 15人带病坚持满课时量工作,35人因病无法从事正常教学。优秀教师留不住,青年教师不愿来;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 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体弱多病,第一学历层次偏低,大多数教师都是代课后转正的,学科结构不合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总量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尤其幼儿教育师资严重匮乏,乡镇中心校没有专业的幼儿教师,几乎全是由年老体弱、无法胜任班主任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的教师担任幼儿教师,学生不喜欢这样的“奶奶老师”,更无从谈及对幼儿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嘉荫县教育面临着新课改举步维艰、教育教学缺乏生机活力、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二)教师职称指标僧多粥少

职称问题已经成为所有教师的一块最大心病。嘉荫县专任教师中,中级职称172人,占全县任课教师的30%;副高级职称22人,占全县任课教师的4%。而在农村学校184名任课教师中,仅2人为中高职称,占农村学校任课教师总数的1%;中级职称72人,占农村学校任课教师总数的39%;初级职称110人,占农村学校任课教师总数的60%。全县中高级职称的教师80%以上退居二线或者从事管理岗位。工作在一线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65%以上是初级职称,最大的一位初级职称班主任年龄为52岁。嘉荫县从2007年开始,由于职称指标的限制,一直未获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名额,也因此8年未开展中小学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现在学校一线教学骨干教师中很多还是初级职称。由于看不到职称晋升的希望,又没有实行绩效制度,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已经严重影响到一线骨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优秀教师外流问题十分严重。2005年至2015年,流失教师250人,平均每年流失人才25人。人才流失,师资短缺,使中小学校很难开齐学科教育,教育质量低,学生综合素质差,生源减少,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家庭教育问题突出

教育一般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然而家庭教育问题已成为目前嘉荫县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一是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为了改善经济条件,嘉荫县外出打工的年轻父母越来越多。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生养分离,留守儿童在情感、学习、道德和生理等方面缺少父母的关怀和指导,导致一些留守儿童感情比较冷漠,性格比较孤辟、偏激,精神经常恍惚,学习成绩和道德品行都比较差。二是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许多家长只重视书本知识、物质投资和个体教育,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实践能力、心理素质、个性品行的培养,没有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兴趣,挖掘孩子的潜能,只是简单地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文化课程学习在家庭的延伸和强化。三是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家长教育方法贫乏。多数以金钱为诱饵,以打骂为主要教育方式,成绩好则给以金钱和物质奖励,成绩差则一顿打骂,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严重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四是教育上过分依赖学校。近年来,嘉荫县育人环境明显改善,极大减轻了家庭负担。但是,这也助长了家长参与教育的惰性,致使家长过分依赖学校。

三、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一)动态管理教师编制

随着嘉荫县教师队伍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迫切需要教师编制管理与时俱进。从传统的静态数量管理,向总量平衡的动态管理转变,这是推动嘉荫县教育持续发展的现实诉求。

1.建立教师编制动态统筹管理制度。落实省《关于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激励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意见》。建议教师编制采取总量控制、阶段平衡、动态管理的做法,通过明确教师编制的“控编数”和“使用数”,构建教师编制“双轨动态调整”体系,实现对教师编制总量的动态占补平衡控制。通俗来讲,就是为解决目前教师老龄化问题,可能产生的教师编制赤字,通过未来3~5年教师编制盈余来补充。这样就可以实现教师编制收支总量的动态平衡,以突破当前引进、使用优秀教师的障碍。

2.建立空编调剂机制。建议在编制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行政、事业空编总数内,确定一定比例的空编数用于编制跨机构调剂,解决重点、关键教师岗位的增编需求。

3.改革教师内退制度。将20世纪90年代转正的民办教师内退年龄提前,动员年龄偏大的教师提前退休,空出编制解决目前教师老龄化问题。

4.积极对上争取放宽嘉荫县专任教师编制标准。嘉荫县作为边境县份,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农村贫困学生居多。需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争取国家相应的政策支持,增加专任教师编制总量,为嘉荫县补充师资提供空间,以有效解决嘉荫县目前教育存在编制差额较大的问题。

(二)开辟职称评聘绿色通道

从公平角度,建议开通绿色通道,解决边疆地区所有教师最关心的职称问题。

1.对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开辟职称评聘绿色通道。获得全国模范教师以上荣誉和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以上奖励的主要完成人;获得省级优秀教师、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和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的获得者,可以直接聘为高级教师。

2.职称评定要向农村和一线倾斜。一是提高一般义务教育学校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农村学校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设置最高,县镇学校比例设置略低,增强农村学校的吸引力,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教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对在农村教学第一线连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满30年,且当年年底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满5年的农村教师,可以不受单位结构比例限制,专设职数考核、认定和聘任中小学一级教师。三是进行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选择适当时机开展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

3.对职称外语不做一刀切要求。要坚持重能力、重业绩的评价导向,对于一些特殊岗位教师可以免除相应职称外语的要求。

(三)把家庭教育指导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

从社会事业发展角度来看,家庭教育问题不是个人和家庭的私事,而是一项基础工程。仅仅依靠学校很难真正解决问题,需要政府为家庭教育提供社会支持。

1.保障基本投入和覆盖。政府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基本投入买单,每年安排家庭教育专项工作经费。根本职责是公平均衡、合理高效配置公共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公共利益最大化。保障基本覆盖所有家长,提供“普惠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2.设置家庭教育指导专项经费。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用于家庭教育指导的专项经费预算,做到对中央划拨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资金专款专用。对于犯罪、生理残疾或心理问题造成父母家庭教育困难的,政府可以设立专项救助资金用于聘请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帮助其进行家庭教育救助和干预。

3.加强基础建设。政府可以为家长免费提供家庭教育基础理论方面书籍和音像制品;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与专业人员的培训,依托社工、志愿者、家長等开展各项活动,为家庭教育提供高水平指导;开办家长学校,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家长进行讲座培训,唤醒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的意识,普及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改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

4.用市场手段购买家庭教育指导的相关服务。以政府在市场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政府、社会与市场共同承担家庭教育指导公共服务功能。政府可以借助合同承包、特许经营、凭单等形式让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来。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政府在提供服务上解决产品形态单一、经费短缺、服务质量低下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多元的供给机制,满足家庭教育指导受众需求多样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赵红艳,张壮.黑龙江嘉荫县“小财政”办“大教育”路径探究[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7.

[2] 涂卓特. 基于教育公平视域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1).

[3] 付国军.嘉荫县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黑龙江大学,2015.

[4] 张玉玲.中小学教师职改破冰[J].决策探索,2015(10).

[5] 胡杰.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均衡改革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改革之路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改革备忘
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形式法则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