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中医药思想的主要内容

2018-07-21 20:02付媛丽
青年时代 2018年11期
关键词:毛泽东启示内涵

付媛丽

摘 要:毛泽东中医药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都起到了不可质疑的推动作用.毛泽东受益于中医的切身体验以及对以中医、中药文化为依托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使其非常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他不仅高度评价中医药的现实价值,而且纠正了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轻视,排斥中医药的错误,还进一步提出了一些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意见,并指明其发展路径.这些思想和措施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为新中国的卫生事业的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毛泽东;中医药思想;启示;内涵

目前世界范围内烈性传染病已基本得到控制,心理生理性疾病,包括亚健康问题正逐步上升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民族传统医学讲究人与环境的平衡;注重五脏调和,阴阳平衡;强调防重于治,未病先防.同时对于已病状态的治理也有很好的疗效.然而,现在医学界对中医的认可度却不如人意.毛泽东向来对中医药秉持认可,支持鼓励的态度,并形成独有的毛泽东中医药思想。毛泽东中医药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中医学术理论是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上惯用的否定中医常用的手法是用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和西医知识与中医知识加以简单对照,不符合的即指为虚妄、不符合科学.如余云岫曾用西医解剖知识论证中医脏腑理论,中医学认为肝与目存在密切关系,“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余云岫经比较后则认为,“肝与目的关系,与解剖上求之,不见有相联系的痕迹,生理学上亦无相干之作用,病理学、医化学中,皆不能得其相依附之点……肝主目之言,无根捏造,不可信也[1]。”余云岫用这种手法,对《内经》中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中医的基础理论横加肢解和抨击,为了废止中医学术做了大量的舆论宣传.这种做法从根源上来说完全是错误的:它完全以西医理论的是非为是非,把中西医学术上的差异,变成了是非、优劣、科学与迷信之分,显然,这是不符合科学原则的,但是很可悲,这种做法在当时却非常普遍.

中医药学十分注意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许多人认为是迷信和玄学,毛泽东却有自己的见解.他以明朝著名中医叶天士取秋天的梧桐叶做药引为例,论证中医的环境生命观是科学的.他认为,从叶天士取秋天的梧桐叶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中医懂得人的疾病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叶天士把人体的病变和气候、环境联系起来,是很高明的,这种认识即使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也是很先进的[2].

二、中医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毛泽东把中医和四大发明相提并论,认为它们都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伟大贡献,这些都是有事实作为依据的。

中国的针灸术于17世纪传入欧洲各国,并且在一些国家应用于临床.明朝医学大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由西方传教士翻译介绍,在西方一些国家广泛流传.这部被达尔文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的药学巨著,为他创立生物进化理论提供过有力证据[3]。中医对世界的另外一项巨大贡献,是中医学家发明的抗天花传染人痘接种术.大致在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年到1572年间)(或者更早),我国首先发明了“人痘接种”以预防天花的方法,后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逐渐研制出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清朝康熙皇帝亲自提倡并采取措施使之普及到中国各地,随后甚至传播到日本、朝鲜、欧洲等地。

中医对世界的贡献还在于它的整体观.毛泽东在1954年8月29日的一次谈话中,深刻指出:中医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之一,中医强调人的整体性[4].中医研究的是反映人体健康、疾病的机制和规律的整体的人,所以,在近些年,随着现代科学转向综合方向发展,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理论已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中医药的系统观也得到了一些中外科学家的认可与赞许.这些事实同时也更好地论证了毛泽东关于中医药价值的肯定的言论的正确性。

三、明确指明了中医药发展的方法、路径

关于中医药学的发展方向.1958年,毛泽东在其著名论断“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中,也为中医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要发掘,二要提高.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医学古籍浩如烟海,再加上一些人民群众点滴积累的经验,经过世世代代的反复验证,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只有将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继承并加以创新,才能不断推动中医药事业的飞速发展。

关于中医药的发展路径.一是遵循“双百方针”的路径.在中医领域贯彻双百方针,毛泽东特别强调两个方面:1、中医与西医团结共处,争鸣互补,在我国伟大的医学事业中,中西医这两只医学体系共存是基本国情.这两种医学各有长短,都不可能独自包揽防病治病的全部任务.所以毛泽东主张这两种医学要团结起来,要相互学习.双方可以争鸣互补,但不能互为攻击诋毁.对于中医,则既不能看不起,也不能强调得太夸大[5]。2、中医内部各学派和谐共处,争鸣互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个地方自然地域条件差异较大,所以中医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产生了众多的流派.各个流派独树一帜,既有真理性的一面,也有局限性的一面.甚至有些因为地域、师承关系的不同,产生了很深的门户之见.但也正是各流派的存在与争鸣,才促进了中医的繁荣与发展.对此,毛泽东还做出过精辟的论述.他说,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生活习惯和各地人民的气质,都有很大差别,不能以一概全.而中医正是重视这种差别,才派生出各种学派、各家学说.各个学派的不断发展,汇成了中医这个整体的源源巨流,这对现代科学也有可以借鉴之处[6]。

四、探索中西医结合之路

自从西医进入中国之后,中医就一直被一个重大问题所困扰:中医药学究竟应该如何发展—是按中医药自身的学科特点来发展,还是借鉴新的外来的方法、手段加以改造?对此,毛泽东表示:“历史上,中医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从不拒绝接受外来的好东西,比如中药胖大海,实际上是进口货,但是中医拿过来了,现在谁能说它不是中药呢?中医所以得到了发展,是由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7].”

1954年,毛泽东强调:“要大力号召组织西医学习中医,鼓励那些具有现代科学的西医,采取适当的态度同中医合作,向中医学习,整理祖国的医药遗产.”至此,毛泽东已经清晰地表达了中西医结合的思想:通过西医来学习中医,中医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中医西医密切合作,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和发展祖国医学遗产,去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

五、发掘整理中医药典籍

毛泽东强调,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首先要重视中医药典籍的整理.为此,要组织在理论和经验上造诣很深的知名老中医,整理历代有代表性的中医典籍,并将他们对中医理论的认识和临床宝贵经验整理传授[8].根据这一思想,1956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伊始即组织专家整理中医典籍,并编写中医教材9种,成为西医学习中医以及进行中医教育的重要參考书.在此基础上,1960年,卫生部又组织北京、上海、广州等5所中医学院,又编写了《中国医学史讲义》、《医古文讲义》、《中医诊断学讲义》等[9].同时,卫生部还先后以科研任务的形式面向全国进行招标,对中医药古籍进行全面的整理和修订,使许多古代医学典籍得以出版,从而为培养全面、系统掌握中医药理论和临床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了方便.

参考文献:

[1]邓铁涛.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1.

[2]李经纬.无尽的思念[N].中华医史杂志,1993,23(4):195.

[3]王玉璋.谈古论今话中医[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180.

[4]陈晋.毛泽东的文化性格[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211

[5][6]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47.

[7]邢思邵.毛泽东同志关怀中医事业 [N].健康报,1983-12-15

[8]丁名宝.毛泽东卫生思想研究[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2.

[9]李经纬.中医学思想史[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732.

猜你喜欢
毛泽东启示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挖掘习题的内涵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