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鹏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乡村振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文化自信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和支柱。一旦文化自信缺乏,势必会影响到乡村振兴发展。然而受到历史、现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文化自信成为当前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需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等方式,促进乡村文化自信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文化自信;提升路径
纵观全世界的发展历程,乡村衰退问题是世界各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不仅仅在中国出现,在国外,包括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没能避免。然而,大多数国家都能够及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永续发展。例如英国的乡村更生工程、美国的“乡村巧发展”战略、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等。文化是一个城市、国家、社会发展之根、富强之魂,是最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文化因子决不能丢,要增强文化认同,构建文化自信。鉴于此,本文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文化自信与提升路径”进行的更深层次的分析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化自信缺失现状
(一)乡村文化自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乡村不再尊崇乡村价值观,普遍认为传统的价值观念,例如勤劳、守信、诚实以及互帮互助等,均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与当前社会市场经济需要的谋略、投机以及善变等完全不符。乡村广大人民群众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过程。传统的乡村生活习惯被视为落后的生活方式。传统的节假日并没有存在的价值,反而认为洋节更具品味,对乡村传统文化骨子里瞧不起,对于乡村传统技艺的态度,普遍是持有轻视态度,并不注重传承与保护[1]。除此之外,广大人民群众已然树立了以离开农村为荣的错误价值观,认为留在农村生活是无法体现个人价值的,只有城市生活,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2]。
(二)乡村文化自信缺失的历史原因分析
乡村文化自信的流失具有历史、现实、主观以及客观等众多原因。从历史角度而言,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造成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造成乡村文化自信不断流失[3]。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表明,城市的出现,主要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城市不仅仅是大规模的建筑,还是经济活动集中地带。秦汉时期,城市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规模,相比初期发展,经济价值明显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城市建设明显初具规模,并且在城市居住的人口,生活所需成本主要依靠經商等,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娱乐活动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4]。由此可见,在城乡分工之后,城乡差距便开始不断拉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城乡这种差距进一步的扩大,并没有缩小的趋势。具体表现在城市就职机会、收入水平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乡村,从而逐步形成了乡村不如城市这一意识,造成乡村文化自信逐步流失[5]。
(三)乡村文化自信缺失的现实原因分析
自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城乡差距并没有得到有效缩小,反而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下,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从国家制度角度而言,城市工业化发展,主要是在牺牲农村、农业的代价实现的。通过户籍管理以及社会保障等,造成城乡发展呈现了极为不公平现象。自改革开发之后,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但是总体而言,城乡差距并没有完全消除。曾经有人将中国的城乡差距形象比作欧洲与非洲,虽然说法有点夸张,但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中国乡村的落后这一情况。随着农村大量务工人员的外出,造成乡村成了实实在在的空巢。上述局面的出现,均是乡村文化自信的流失。除此之外,乡村文化自信缺失还受到部分舆论传播的影响。在电视电影当中呈现的城市形象往往是高大上的,然而乡村形象往往是落后、贫穷等。同时在网络上随处可见的便是对乡村存在偏见的语言,更为严重的是一句“农村来的”,成为当下嘲讽人的代名词。鉴于这种偏差,势必会影响到乡村广大人民群众三观的形成,从而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文化自信逐步流失。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化自信的提升路径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当下乡村广大人民群众明显缺乏文化自信,造成其无法树立正确的三观。鉴于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们必须对其引起高度重视,并且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提升乡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实现乡村振兴,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以此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文化自信
精神文化在新时代已经是生活的“必需品”,关系到民心凝聚、人心向背,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精气神和幸福感。乡村广大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了,将会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城市与乡村,自然不会盲目崇尚城市文化。同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就不会简单认为城市生活就是个人价值的体现,而是能够清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懂得如何在生活中实现个人价值。然而乡村广大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均需要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得以实现。除此之外,还要摒弃乡村一些不符合时代需求的落后或者消极的思想,进一步弘扬、传承优秀的乡村价值理念,让爱护自然、勤劳节俭、互帮互助等乡村传统美德具有永恒的价值。
(二)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培育乡村文化自信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效益的提升,还包括文化建设。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乡村文化自信的培育,不仅要注重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还要不断完善制度机制。通过系统的文化活动,逐步提升乡村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在参与中不断发挥乡村广大人民群众的才能,促使其文化自信得到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推行乡村文化艺术激励机制,促使乡村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传承,以此促进文化自信的提高。
(三)借助特色节庆、打造特色小镇,培育乡村文化自信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发展不仅要保护和挖掘优秀民间传统文化,还需要搭建平台,开展特色节庆活动,打造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项目,策划一批乡村特色节庆活动,打造一批乡村特色民俗品牌,开发一批文化旅游线路,促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乡村文化自信进一步彰显,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在决胜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当中,乡村振兴战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之举。乡村文化自信的提高,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当下乡村文化自信缺失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则需要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化艺术活动、打造特色小镇等提升乡村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杨瑜婷,何建佳,刘举胜.供销合作社合作行为演化博弈及其稳定性分析——以“振兴乡村经济”战略背景为视角[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03):297-302-334.
[2]陈建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农业特色小镇探索——以广州种业小镇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8(07):104-105.
[3]张秋容,齐世香.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治理路径探讨——以邛崃市“为村”为例[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8(01):5-9.
[4]田春成,张亚.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指引——以《贵州省水城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7(36):214-216.
[5]蒋星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村寨游艺民俗资源开发的方向、原则与路径——以贵州黔东南苗侗聚居区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