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装制作作为舞台演出的一部分,影响演员的表演与舞台的视觉呈现。在一般情况下,化装制作的物品有头套、胡须、头饰、面具等。这些物品的制作材料多种多样,通常分为传统的毛发材料与创新的特殊材料。本文主要讲述两类化装制作材料在不同剧目演出中的运用。
关键词:毛发钩织;特殊材料;化装制作
一、前言
一部剧目的整体制作风格是根据制作方的要求以及导演对这部戏的风格定位而定,关联着舞美、服装、化装、道具等各个专业。一旦方向确认,那么每个工作口的设计师就会朝着这一方向共同努力,创造出统一风格的剧目演出。千百年来,每个时代、每个时期有着不同的演出风格,到当今时代,各个种类的演出层出不穷。不同的演出模式,存在不同的舞美制作模式。化装作为舞台美术的专业之一,在舞台上对表演者的人物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化装制作材料的选择,影响着角色人物的形象与整体舞台效果。
二、化装制作材料的分类
1.传统写实的毛发钩织制作
通常情况下,一部剧目的风格若是以写实为主,那在人物造型的各个环节都是要结合时代背景,塑造出与之相符的人物形象。在人物角色的化装制作上,演员佩戴的头套、胡须多是用类似人类的毛发材料制作出来的,这类材料有动物毛、人发,也有纤维发,这些材料在使用之前都是经过化学处理的。利用这些材料经过钩织、造型等技术处理可以制作出属于这部剧目的人物形象。这样的角色形象是写实的、是符合剧中人物时代的真实形象的。
2.創新的特殊材料制作
在当今时代,技术飞速发展,各类物品材料层出不穷。在一些演出中,演员造型的头套、头饰、胡须材料有的是毛线,有的是松紧带,还有羽毛、塑料……这些材料经过改良创造,再加上设计师高超的设计,能够塑造出具有创新风格的人物形象。
三、以剧目为例对不同材质的运用
1.话剧《家》
这是2008年中央戏剧学院2005级音乐剧班的毕业实习剧目演出。《家》原著作者为巴金先生,著名戏剧家曹禺在六十多年前将其改编为戏剧。故事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的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剧中人物的塑造都是写实版的形象再现,把现代人用头套、胡须这样的外部装饰,塑造成剧中年代的人物形象。这些化装制作物品都是选用了传统的毛发材料,用毛发钩织技法制作出一个个仿真的胡须及头套。演员演出前只需要佩戴粘贴上这些毛发制作的物品,就可以瞬间进入剧目角色中。
2.舞剧《朝兮》
2016年歆舞界制作了一部新媒体实验表演作品——《朝兮》,从多元实验到前沿探索,以历史题材为核心支点,展开以现代舞蹈语言为主要形式的表达。整部作品在几何构成的建筑空间里展开对历史长卷的写意素描,三个章节,九声叹息。涉及魏晋南北朝、唐朝、清朝、三国、宋朝等多个年代。每个章节有着属于它的人物形象。
剧中的人物都是在现代的布景下以当代舞蹈的形式表现历史人物,是一部现代与古代结合的作品。这样的结合,不是简单地做一个历史题材,一次身体的炫技,而是对自己想象力的验证;不是直接进入历史,而是带着今人当下的困惑、感触甚至悲伤重回历史,找寻相通的境遇,以获得卑微的慰藉。对这九叹中的九组历史人物形象设计来说,关键有两点:一方面在于是用当代舞蹈动作来体现历史中的人物;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于所在朝代中历史人物根深蒂固的形象记忆。笔者作为这部舞剧的化装设计师,认为当代舞蹈有着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舞蹈动作快、幅度大、演员出汗多,这对于剧中的人物造型来说造成一定的困难。由于这个特殊性,妆面化妆就要考虑到防水脱妆;毛发制作就必须考虑到轻便、牢固、易戴,尤其在演员做大幅度动作时不能因为一个甩头动作而让头套位置移动。本着轻便的原则,这部舞剧的头套、饰品、胡须多数使用了一些像毛线、绳子、鞋料等特别轻便的材料进行制作,这样做出来的物品重量也就是完全写实物品重量的十分之一。用现代的材料制造毛发、金属王冠等符合历史年代的传统人物形象道具,呈现在最终的舞台上,使剧中所有人物都体现了角色的年代人物感。
四、总结
针对剧目的风格定位来选择化装制作材料,不同的材质会有不同的舞台呈现效果。传统写实的材料是在演出制作过程中最常用的,但它的造价较高、重量较重。而创新的特殊材料就会根据具体状况发散出不同的创造性,它轻便、有创新,可以丰富演出形式。只有把适合的材料用在适合的地方,才会创造出完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方绪玲.歌与舞的化装艺术[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
[2]徐家华.舞台化妆设计与技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林颖,女,中央戏剧学院硕士研究生,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研究方向:人物造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