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思政教育及新媒体工具的运用

2018-07-21 17:55李咸洁
北方文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隐性教育思政教育新媒体

李咸洁

摘要:当前,新媒体正在成为青年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借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应正确认识其价值和利弊,还要将青年学生的价值诉求融入其中,以便对其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积极影响。鉴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隐性思政教育的内涵与外在表现,然后在新媒体场域中对隐性思政教育的瓶颈进行了分析,最后借此构建了隐性思政教育的现实途径。

关键词:隐性教育;思政教育;新媒体;融合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大力推动下,针对青年学生进行的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离不开新媒体的参与。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也因此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更为隐性思政教育赋予了全新的涵义[1]。这是因为,在新媒体时代中的网络平台铺天盖地,不但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得到了加强,思政教育宣传和推广当中的亲切感也得以提升,青年学生不但愿意参与到思想教育当中,还能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接受教育。这不但有助于青年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效率的提升,还能让其更好的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思政教育人员就有必要灵活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对青年学生予以正确引导和动员,使之能够逐渐转变思想,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过程中,不断提升隐性思政的教育效果。

一、隐性思政教育的内涵与外在表现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国家的建设者,担负着十分重大而重要的时代责任,而只有不断提升其政治素养,才能在发挥其主体性、积极性的过程中,让自身价值得到最大释放[2]。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就有必要在显性思政教育的同时,深入开展隐性思政教育工作,借此让青年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能建设国家发展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隐性思政教育的内涵

隐性思政教育指的是教师以含蓄、隐匿等形式把教育和受教育者的日常学习、生活等融合在一起,引导其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习效果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为了可以更加深入的掌握隐性思政教育的内涵,一般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1)受教育者能够接受的隐性思政教育一般不具备系统性或者统一性的特征,它要求于课堂之外,对受教育者的情感与信念等非智力因素进行非线性开发——这种非学术性的文化活动是隐性思政教育的关键手段;(2)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具有共同属性,彼此之间并非从属关系,而是要通过配合和相互辅助,才能起到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3)隐性思想教育需要负责并承担提升受教育者智慧与觉悟的双重任务,使之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甚至可以借此实现自我教育,达到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隐性思政教育的外在表现

当前,对受教育者开展隐性思政教育一般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的和教育意义等,通过合理的方式隐藏在相关活动和载体当中,让受教育者能够于无拘无束、喜闻乐见当中,以感同身受的形式获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第二,借助教师的良好思想和言行以及情感品质、文学修养等,让其正派、正直的行为能够以榜样的形式出现,对受教育者产生深远影响,然后借此提升隐性思想教育的成效。鉴于此,隐性思政教育的外在表现为:(1)在思政教育实践中,教师更为注重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和以情育人,以确保受教育者在熏陶和浸润当中,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长远性;(1)教育客体与教育主体之间不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直观显性的理论灌输关系。教师和管理人员可以借助多种有益的措施开展教育工作,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深入到受教育者的内心;(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受教育者的行为和精神,以提升其思想境界为目标。在实际操作中,一般会借助积极健康的学习风气和学术氛围创设教育体系,通过间接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目的产生隐性影响;

二、新媒体场域中隐性思政教育的瓶颈分析

当前,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深入推进[3]。同时,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更是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新媒体的“介入”,一方面让思政教育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另一方面,让隐性思政教育面临着诸多瓶颈,比如弱化了思政教育的权威性和引导性、对新媒体形成了过度依赖、提升了思政教育难度、消弱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如此等等。

(一)弱化了思政教育的权威性和引导性

基于新媒体的隐性思政教育更加注重手段的生动性、活泼性和趣味性,而这样一来,教师的教育权威性就势必会得到稀释,不但课堂教育无法在严肃的氛围中进行,受教育者的学习行为也难以认真起来。此外,新媒体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媒体技术,将其应用到隐性思政教育当中,虽然能够借助现代科技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但是,在该模式下,受教育者的思维会受到新媒体的引导,教师的引导就会被逐渐弱化,继而消弱受教育者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对新媒体形成了过度依赖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新媒体技术能够在很程度上为思政课教师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诸多方便——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但是,在简化教师教学设计和对思政教育进行有机优化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和受教育者会对新媒体形成过度依赖。当教育的主客体沉迷在虚拟世界当中之后,就会对现实世界产生冷漠情绪。比如,在教师的引导下,受教育者会逐渐习惯借助新媒体到网络上寻找视频资料,虽然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效果,却有可能接收到源自网络世界的负面信息,针对隐性思政教育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三)加大了思政教育难度

在新媒体场域中,人们的活动范围显著拓宽,思想观念与心理也因此处在了转型期与发展期。此时,对部分意志力薄弱的受教育者而言,如果对新媒体的使用不当,就极有可能影响其人生观与价值观,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比如,基于新媒体的很多负面事件以及突发性事件等,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支持能夠在极短时间内进行快速传播,尤其那些垃圾信息与非主流新闻,其传播速度会更快,而这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势必会造成负面影响。

(四)消弱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

在新媒体技术的作用下,为了提升隐性思政教育的效率和效果,教师能够在同一时间针对不同受教育者开展教学工作[4]。比如,按照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这不但可以优化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还会因教学内容的创新而受到受教育者的欢迎。可是,由于新媒体在消除“距离感”的同时也消除了“现场感”,教与学在实时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被大打折扣,虽然这能够减轻受教育者的戒备心理和心理压力,但彼此之间的互动效果也因此失去了,这对隐性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以新媒体为视角构建隐性思政教育的现实途径

在新媒体时代,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隐性思政教育的模式,让青年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范式等也处在了深刻的变化之中[5]。基于此,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消除教育瓶颈,本文认为,除了要借助新媒体优化隐性思政教育考评体系、提升教师新媒体素养、确保隐性思政教育顺利推进外,还应将新媒体与隐性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借助网络实践创新隐性思政教育模式,借此为隐性思政教育的创新改革提供更加有效的途径。

(一)借助新媒体优化隐性思政教育考评体系

在新媒体场域中开展隐性思政教育需要全面转变考评模式,在拓展思维的过程中年构建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为丰富的考评体系,以此最大限度的满足受教育者学习思政教育内容的多元化诉求。为此,需要有针对性的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弥补,借助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农工具和交友软件,完成教师布置的题目,并借此开展全程网络跟踪与记录。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实现对受教育者学习态度的系统考察,还能了解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二)提升隐性思政教师新媒体素养

对隐性思政教育工作者来说,有必要在新媒体场域中积极引导受教育者朝着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为了能够更好的承担起自身的职责,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新媒体修养,借此强化隐性思政教育教学的效果,让每一位受教育者都可以健康成长。此外,隐性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受教育者进行心理疏导,使之能够以主动的姿态抵制外来文化的侵蚀。

(三)将新媒体与隐性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在隐性思政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最大限度的借助新媒体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思政类学科的教学特征,借助精巧而细致的教学设计,让教学内容能够渗透到受教育者的内心。同时,要将隐性教育理念和新媒体结合在一起。比如,可以借助动画画面把人类社会的变化规律展现到受教育者眼前,使之能够感受到人生的真正意义所在,借此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再如,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上的焦点事件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够以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借此提升其思想道德素养。

(四)借助网络实践创新隐性思政教育模式

网络实践作为对现实世界中思政教育活动的模拟,虽然源自现实生活与学习体系内的原型,可是能够取得的效果却更加理想。为此,有必要借助网络实践创新隐性思政教育模式,让基于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更加新颖,让受教育者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可以借助新媒体传播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受教育者能够借此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大限度的培养其对民族的归属感与骄傲感,借此提升受教育者的向心力与创造力。

四、结束语

在新媒体工具的影响下,青年学生的隐性思政教育工作需要为此做出必要的调整,以便使之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应对新变化和新情况。唯有如此,才能让隐性思政教育顺利推进,让新媒体在融合到思政教育体系之后,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加充分而准确的把握新媒体的基本特征与功能,借此及时捕捉和优化青年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提升隐性思政教育的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高峰.高校隐性思政教育:以新媒体构筑新阵地[J].黑河学院学报,2017(2):136-137.

[2]卢芳.关于新媒体时代青年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2016(12):90-93.

[3]高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创新性分析[J].山东工会论坛,2017(6):55-57.

[4]郑磊.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创新探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26-29.

[5]齐琳娜.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创新探究[J].新媒體研究,2017(6):28-29.

(作者单位:西昌学院)

猜你喜欢
隐性教育思政教育新媒体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