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芬
摘要:《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英国证券经纪人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在四十多岁时突然决定要放弃一切投身艺术的故事。本文旨在从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爱情与情欲、艺术与灵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的人物形象。
關键词:月亮与六便士;思特里克兰德;形象;艺术;追求
毛姆被誉为是“最会讲故事的作家”,他笔下的人物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大多都是为理想舍弃一切,实现精神追求。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为读者展现了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从一个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到天才画家的历程。四十岁之前,思特里克兰德是个典型的证券经纪人。家有妻子和一儿一女,生活看似幸福,惹人羡慕。突然有一天他给妻子留下一封信,告知她,他已决心抛下她和孩子们,他要去巴黎,不回来了。在巴黎,他的生活其实过得非常地艰辛,穷困潦倒,又不愿意长期干其它工作,常常挨饿度日。他的画除了荷兰画家戴尔克·施特略夫以外没有人喜欢。之后他又浪迹奔波,最后病死在塔希提岛,四年后,他的艺术创造被奉为神话。
一、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
思特里克兰德原本在伦敦过着安宁的中产阶级生活,一家四口,他负责挣钱养家。他对这种日复一日枯燥泛味的生活渐渐失去了兴趣,他开始去夜校学习画画,不久毅然决定抛妻弃子前往巴黎。他说他“要画画”、“必须画画”。他住在巴黎肮脏破乱的小旅馆,穿着破破烂烂油迹斑斑的衣服,极其消瘦。他在物质上几乎没有什么要求,在他看来,物质生活仅仅是为了延续生命,而精神生活就是他的生命。
思特里克兰德在精神上的追求是非常纯粹的。“如果你不在乎某一个人对你的看法,一群人对你的意见又有什么关系?”他不愿意听别人的指点,他画画是为了画给自己看的。他自己一点点地摸索技巧,花费了很多时间,但却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创作出独树一帜的举世闻名的作品。
正如刘瑜在《另一个高度》里所说:“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思特里克兰德在自己的后半生终于挣脱了世俗人情的枷锁,从臣服于现实的“自我”提升到追求内心完满的“超我”。
二、爱情与情欲
思特里克兰德视爱情如疾病,视女人为奴隶。决定去巴黎时,他对自己和妻子长达17年的婚姻没有丝毫眷恋。甚至可以说,和他的证券经纪人生涯一样,他的这段婚姻也只是他甘于现实的产物,只是起到类似衣服和食物的作用。当他选择要将自己从生活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时,婚姻和家庭也就自然而然地被他抛在身后。
跟爱情不同的是,情欲在思特里克兰德眼中是正常的,健康的。他虽然穷苦潦倒,但也许是他性格中的狂热与不羁格外能诱发人内心深处的欲望,有不少女人被他吸引。戴尔克·施特略夫的妻子勃朗什就深受其害。一开始她一遍遍告诉自己和别人,她讨厌思特里克兰德,她永远也不会让他进家门。在戴尔克的哀求下她勉强同意让思特里克兰德住进家里,但后来她的表现完全不一样,她像被施了魔咒一样,疯狂地爱上思特里克兰德,离开了深爱着她的丈夫。而思特里克兰德并不爱勃朗什,他爱的是她那美得刚好可以让他画一幅裸体画的身体,画画完以后,他就对她没有兴趣了。他发现勃朗什正跟他以前的妻子一样想要“控制”他时,他就让她走了。勃朗什自杀惨死后,他一点也不感到内疚,甚至觉得他并没有理由要对此内疚。塔希提岛上的爱塔更是满足了他兽性的欲望,是他眼中的最佳妻子。她从不干涉他的任何事情,听话,温顺。在他得了麻风病无药可救时,他还在嘲讽这个死也要跟着他的女人。
三、艺术与灵魂
跟小说的原型法国画家保罗·高更一样,思特里克兰德生前并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或欣赏,主要是因为他的画作里所蕴含的东西实在让人难以理解,不是一般人能看懂的,更别说与之产生共鸣了。
欣赏他的画作时,人们常常能感到心灵的震撼,生出一股莫名的畏惧感。这就是将灵魂附于艺术的力量。思特里克兰德在艺术中抓到宇宙的灵魂,展现人最原始的天性。他在屋子里画的气势磅礴的壁画,与其说是艺术创作,不如说是他自己创造的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他死前让爱塔保证把画满壁画的房子烧光,因为他已经实现了自己的追求。他也没有要与世人分享他的成果的想法,他根本不在乎除了艺术追求以外的东西。
一直以来,思特里克兰德这一人物,和他的塑造者毛姆一样,都饱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思特里克兰德在精神追求上有着超乎常人的渴望,对人性有其独到的理解,并将自己的理解融入画作里,最后实现了内心的完满和对艺术美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毛姆著,傅惟慈译.《月亮和六便士》[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2]李冰.《月亮和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的形象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28).
[3]苏雯.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解析《月亮与六便士》[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9(15).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