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智,周燃犀,李 曼,丁长松
(湖南中医药大学 管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制定的《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修订稿)》从7个一级指标、19个表现指标评价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体现出培养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中医药院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培养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中医药院校新生的计算机基础不断提高,同时不同的学习需求也会提出,与之相适应,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更新,因此,通过调查掌握入校新生的计算机基础和学习需求,对于有效地开展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2016年湖南中医药大学面向本科招生的21个专业(不包括3个计算机相关专业),共招收新生2 619人(独立学院除外),每个专业抽样调查一个教学班,共计1 053 人,被调查人数超过总人数的1/3,调查结果能反映出整体情况。调查在大一第2学期计算机基础课开课前进行,采用问卷调查法和重点访谈法。本次调查问卷包括计算机基础和学习需求两方面的问题,具体设计见表1。采用电子问卷形式,学生在机房完成问卷的填写提交。本次调查共收集问卷1 026份,27人未提交问卷,有效问卷978份,有效率达95.3%。
表1 新生计算机基础调查问卷
调查数据显示,在进入大学前,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机,从小学就开始使用计算机的占64%,进入大学前接触过计算机的占98.2%,但也有12人在进入大学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目前获取计算机知识的途径如图1所示。
图1 目前获取计算机知识的主要来源
图2 学习过的计算机知识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计算机普及程度高,学生接触计算机时间早,对计算机不再有新鲜感。68%的新生认为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并不是通过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通过访谈可以了解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由于不需要考试,学校并不重视,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任教师,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也有学校虽然开设信息技术课,但是常被其他的课程占用。虽然学生接触计算机早,但是知识来源途径多,学生自学能力毕竟有限,导致计算机基础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性,甚至有些是错误的。
调查数据显示,学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集中在Windows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如图2所示),学过以上两项内容的人数占比分别为53.5%和57.0%,入校新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通过访谈得知,办公软件Off i ce使用率最高,其中Word最为熟练,其次为PowerPoint,Excel很少使用。调查结果也表明将近一半的新生没有学习过相关知识,新生间差距明显;学习过计算机组装的人数占比为9.7%,了解计算机内部结构的人数相对较少;学习过计算机维护的人数占比为4.9%,能解决常见软硬件问题的人数更少;学习过图像处理的人数为18.5%,人数相对稍多,这与学生喜爱自拍处理照片有关。
互联网使用情况是本次调查的重点。调查发现,新生经常上网的人数占比为69.8%,超过一半以上的新生对网络依赖程度高;使用数码设备上网占比最高的是智能手机,达到82.1%,超过笔记本电脑(61.7%)、台式机(37.0%)和平板电脑(21.1%)。由此可见,由于智能手机使用的便携性,其现已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最主要的网络终端设备;上网行为主要集中在聊天社交(77.7%)、看电影(61.5%)、游戏(48.7%)、购物(49.5%)等(如图3所示),网络使用偏好明显;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占比为54.2%,说明互联网正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只有31.5%的新生认为自己能够熟练地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有68.5%的新生认为自己并不能熟练地查找资料,其中2.1%的新生认为自己不会,大部分新生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能力需要加强。
图3 平时上网行为分布
调查数据表明,93.3%的新生对学习计算机知识感兴趣,其中有21.1%的新生特别感兴趣,想用计算机设计出一些作品;75.8%的新生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目标是要掌握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如图4所示),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大部分新生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和理性,同时也有8.2%的新生仅从应试的角度考虑,认为学习计算机是为了通过学校考试。主观学习需求呈多样化趋势(如图5所示),受到新生青睐的课程中位于前3的分别是网络技术及应用(59.7%)、信息处理基础(50.6%)和多媒体技术及应用(50.0%);78.9%的新生有意向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希望获得二级证书。
图4 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想要达到的目标
图5 希望开设哪几门计算机基础课程
高校非计算机类专业中计算机教育的本质是计算机应用的教育[1],同样,中医药院校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理论知识,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具有能胜任工作岗位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应用,经过多年教学积累,教学团队编写了适合中医药院校使用的两套教材《医药信息基础》和《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并公开出版。教材中所使用的素材和实验内容都与医药领域有关,如《医药信息基础》教材部分实验内容安排见表1。
表1 《医药信息基础》部分实验内容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计算机语言开发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项目驱动的方式。首先向学生展示教学团队自己开发的简化版“住院管理系统”,操作演示系统各种功能,然后激励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也能开发出这样的系统,接着提出具体要求和阶段性开发任务,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同步开发,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开发成果。
通识教育力图使学生兼具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具有正确价值分析与判断能力的高素质人才[2]。大学生是互联网上最具有活力的群体,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是其必须具备的一种科学素养。教师在讲授计算机网络这部分内容时,不仅应介绍计算机网络组成和分类,还应介绍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和TCP/IP协议;结合当前网络应用,介绍二维码原理、共享单车的运行模式、家庭Wi-Fi无线网络组建等,学生反响很好;介绍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更精准地找到所需的信息;引导学生通过校园网访问学校图书馆各种数字资源,如学术期刊数据库、电子读物、教学视频等,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通过具体案例,介绍如何防范网络诈骗,增强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内容相对稳定,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讲授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互联网+教学”模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拓展教学深度和广度[3],使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随时随地进行课外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学习,较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例如,我们创建了QQ学习群,提供了很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利用QQ空间创建“杏林IT学堂”,发布各种自制的教学微视频,如网页的制作、短视频的编辑、美图秀秀的使用等,另外QQ空间的评论功能增强了师生互动;创建“杏林IT学堂”微信公众号,同步推送相关资料,使得学生通过手机访问更为方便。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同步设计一些课外活动,将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活动分个人和小组两种形式,如讲授Word使用,要求每位学生制作电子版的手抄报;讲授PPT使用,要求全班分小组围绕主题“医药学与计算机”完成课程设计;组织主题表演比赛,用小品的形式生动有趣地展示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识别网络诈骗等;学习Visual Basic语言时,分小组展示项目开发成果。这些课外活动都将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高,效果十分明显。另外,以考促学,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这样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更加具体,学习投入时间也会更多。
通过调查入校新生的计算机基础和学习需求,更加准确地掌握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采取了相应教学对策。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务系统网上评教结果显示学生总体满意度超过90%。在中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新生的计算机基础和学习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会一直持续进行并采取更多方式,如分层次教学、MOOC 教学等。中医药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还要进一步结合行业需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