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与机制研究

2018-07-20 01:40马春影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13期
关键词:预警机制大数据时代

马春影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这无疑给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带来巨大挑战。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大学生充分利用好网络工具,引导网络舆情朝着正确方向发展,进而完善大学生人格。该文首先分析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进而对目前高校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阐述,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与机制的相关策略,希冀相关人员能够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重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3-0012-02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每天刷微博、看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如果高校没有对网络舆情进行积极引导,便会影响大学生的“三观”。因此,高校应该认识到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大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

1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主要特点

1.1 传播速度更快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大学生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能够了解当前社会即时发生的“新鲜事”,不再单纯依赖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由于传统媒体需要花费较长时间采集信息、录制、审核,最后才能播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新闻的及时性。大数据有海量的数据作为支撑,使得信息内容更为丰富。大学生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能够表达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充分体现了个体的言论自由权。但是,现在很多人利用网络传播信息速度快的特点,对大学生进行错误引导,使大学生产生激进的想法,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不利影响。例如,“江歌事件”给社会带来较大影响。这一事件发生后,很多大学生在微博上表达了自己对事件的看法,甚至发表了一些较为激进的观点,还得到很多网友大量转载,这给大学生带来较大的负面情绪,给高校舆情引导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1.2 传播主体具有特殊性

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在18到22岁左右,思想较为活跃,对事件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但由于缺少社会阅历,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他们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具有一定特殊性。如果高校没有对网络舆情进行正确引导,很容易使大学生误入歧途,给学生、给高校,甚至给社会带来较大损害。在出现热点话题时,大学生很可能受到一些负面言论的影响,盲目跟风,情绪化地表达自己意见。如果跟风信息不真实,会把真实的信息掩盖起来[1],这样不但会给社会带来较大影响,还会影响事件的真实性。因此,高校要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对学生进行积极教育,让大学生理性判断事件,不要受到网上言论的左右,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才能减少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从而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1.3 传播内容更为丰富

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传播新闻事件,以此表达自己对事件的观点,宣泄对事件的某种情绪。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传播内容相对较多,使得数据结构相对复杂。如果高校没有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很容易产生蝴蝶效应,进而发生校园事件,给高校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开展网络舆情工作时,高校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这样不但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任务量,还能对事件进行全面分析;高校可以开展相应的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活动中,让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这是传统的道德说教所无法比拟的,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此外,大数据使传播内容更为丰富,学生了解事件的范围逐渐扩大,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重视度,避免大学生浏览黄色信息,导致树立错误的价值观。

2 传统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引导理念相对落后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重要阶段,思想较为活跃,容易在网络平台发表自己对事件的看法,但现在网上信息鱼龙混杂,监理力度较差,很容易出现网络暴力事件。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高校缺少对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重视,认为网络不会给学生带来较大影响,但随着校园突发事件逐渐增多,如“复旦投毒案”等,给高校带来较大负面影响,降低了人们对高校的满意度。一旦出现热点事件,高校对网络舆情的管理方式主要是删除评论、禁止转发等方式,减少学生对事件的表达权,但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如果高校严禁学生关注热点事件,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意外情况的发生。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更多,如果高校仍然运用较为落后的引导理念,很难适应社会发展步伐,无法满足学生实际需求,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2.2引导队伍整体水平相对较低

现在很多高校缺乏专业的引导队伍,很多网络舆情引导人员都是辅导员,由于辅导员缺少对网络舆情工作的了解,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一旦辅导员发表带有主观的想法,很容易使热点事件朝着错误方向发展,与最初的目的相违背,不利于高校长远发展[2]。在网络舆情引导队伍建设过程中,很多高校都缺少专业人员,由于网络兴起的时间较短,对网络舆情队伍的培训力度相对较低,使得专业人才较为匮乏。如果出现网络热点事件,很多教师和辅导员往往束手无策,往往采取压制、删除信息的方式,减少事件的传播范围,但这种方式会使得学生的言论更加激烈,降低对学校的满意度。一旦事件超出预期程度,会加剧舆情的扩散范围,使高校受到网上舆论压力的影响做出妥协,影响高校整体形象。但随着网络事件逐渐增多,很多高校都认识到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开展网络舆情预警课程,加强对学生和教师的培训,从而减少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3缺乏完善的引导制度

现在很多高校缺乏完善的引导制度,一旦发生網络事件时,不能对学生正确引导,给学生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首先,没有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很多高校都是等到网络舆情事件范围逐渐扩大、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时,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错过了最佳挽救事件的时间,给高校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如果高校建立预警机制,能够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在事件爆发之前对学生正确疏导,使大学生正确看待事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具有爆炸性的特点,所以,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过程中,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但能够避免校园事件的发生,还能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减少同类事件的发生[3]。其次,没有建立应急预案机制。如果高校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机制,当网络舆情事件出现时,工作人员能够有相应的解决措施,不至于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扩大事件传播范围,这就需要高校领导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舆情事件给学校带来的损失,进而提高高校整体形象。

3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主要内容

3.1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机制

高校网络舆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很多方面内容,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网络舆情监控机制是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控制网络舆情有着重要作用[4],监控机制能够对网络舆情事件内容进行有效掌握,使高校领导了解整个事件的发展趋势,从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避免网络舆情进一步扩散。

3.2高校网络舆情信息汇集机制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汇集机制能够对网上的信息进行有效收集,从而整合资源,对整个事件进行全面分析,判断整个事件的走向,进而降低事件给学校带来的影响[5]。高校网络舆情参与者主要是学生和教师,班级干部可以把学生的想法向辅导员汇报,而辅导员把内容进行汇总上报到学院,高校领导根据了解到的信息内容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这样不但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真实想法,还能滿足学生实际需求,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处理网络舆情事件,从而降低事件给学校带来的影响力。此外,高校还应该建立周上报制度,在每周开会时,对一周发生的主要内容进行上报,及时做好预防措施,避免网络舆情事件进一步扩大。

3.3高校网络舆情预控演练机制

由于网络舆情事件具有不确定性,使得高校领导缺少对网络舆情的重视,没有建立预控演练机制,导致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时,找不到相应的解决措施,使得事件传播范围逐渐扩大。预控演练机制对于控制网络舆情有着重要作用,能够使工作人员保持紧张状态,确保事件在可控范围内。

4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与机制实行的相关策略

4.1树立正确的舆情引导理念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应该高度重视网络舆情,树立正确的舆情引导理念,一旦出现网络舆情事件,要进行正面解决,减少删除评论的现象出现,这样不但能够有效解决舆情危机,还能增强学生对高校的满意度,从而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2加大对引导队伍的建设力度

现在大数据对于学生的影响力逐渐增大,高校要想把握舆论导向,必须加强网络舆情引导队伍的建设,提高工作人员整体水平,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从而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控制。首先,高校要加大对网络舆情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工作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积极鼓励工作人员进修,这样不但能够加强工作人员对网络舆情的正确认识,还能根据实际情况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高校还要引入高素质网络人才,让其讲解网络方面的知识,从而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其次,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对舆情背景的信息进行全面搜集,提高对事件的判断力,从而对舆情做出合理处置。最后,高校要加强对校园网络舆情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工作人员掌握网络新技术,紧跟社会发展步伐,使校园网络舆情跟随社会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进而提高引导队伍整体水平。

4.3建立完善的引导制度

首先,做好网络舆情日常监管工作。有的高校在网络舆情严重时,才采取解决措施,错过了最佳控制舆情的时间。在平时工作中,高校要提前做好预警工作,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这样才能减少网络舆情给高校带来的影响,避免舆情危机爆发,日常监管工作能够为接下来的舆论引导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确保网络舆情工作顺利进行。

5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给高校带来较大挑战,这就需要高校领导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正确看待网络舆情,提前做好网络舆情预警工作,建立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最大限度内控制网络舆情事件。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环境相对复杂,给工作人员带来较大困难,因此,高校要加强对网络舆情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从而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

参考文献:

[1] 仲昭慧,杨建.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策略思考[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9(02):43-46.

[2] 孙莉玲.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研判与治理[J].江海学刊,2016(03):204-209+239.

[3] 王文浩.微信在高校网络舆情中的影响以及管理对策——基于大数据时代[J].中国商贸,2014(31):219-220.

猜你喜欢
预警机制大数据时代
高校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