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海
基于 “做自我成长的主人”这一教育理念而开发实施的四季课程,是小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体验式课程。四季课程依据各学科 《课程标准》和学生年龄、心智等因素,分年级设计梯度内容,形成系列子课程;按 “等待发芽的春天,迎接绽放的夏天,拥抱成熟的秋天,享受静美的冬天”四个主题,以时间为序贯穿春夏秋冬四季;以 “四季自然、四季生活、四季文化”为主要研究版块,以全课程理念为核心,融合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卫、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球形扩展学习内容,将世界万物纳入课程,在为孩子搭建一个立体的体验式课程世界的同时,引领孩子以万物为师,向实践求知,了解四季常识,关爱四季生命,体验学科知识在时间和空间里的存在,从而形成关护自然、创造生活、改造世界的能力。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人。围绕这一目标,国家课程着力于学科素养的培养,四季课程则着眼于各科知识的深度融合,形成知识与生活的链接。通过实践和体验,夯实学科素养,补充生活给养,切实感受自然、生活和文化在四季中的变化与生长。基于此,我们瞄准课内课外,积极探寻发展 “核心素养”的生活内容与实践载体。四季课程的发轫初期,我们认真研读各年级各学科课标和教材,努力寻找它们在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联系,找到融合各科内容的那个“点”。实践证明,仅从课标和课本内容中寻找融合点,不把所有学科知识进行整体地“糅合”,难以落实四季课程目标。因此我们跳出文本,从 “素养”的视角和高度,按照 “一纵八横”思路,重新梳理课程体系。“一纵”即以 “核心素养”为纵轴,建立八个课程版块共同的圆心,同时引领课程实践向纵深发展;“八横”是指用 “素养”主线钩联起八个学科课程版块之间的关键联系,组成不同定位的立体的课程星座。 “一纵八横”通过结合学科知识,夯实文化基础;通过学习体验,亲历自主发展;通过联系知识生活,践行社会参与。
我们的做法是,通过具体关注学生年龄、心智、兴趣、成长需求等重要因素,撷取四季中的代表事物,建构形成独特的四季课程体系:第一阶是四季动物 (春蝶、夏蝉、秋蝈、冬蛙);第二阶是四季天气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第三阶是四季植物 (春花、夏荷、秋菊、冬梅);第四阶是四季民俗(清明、端午、重阳、春节);第五阶是四季劳作 (麦之语、西瓜记、棉之道、酒之韵)。
课程设计囊括了四季自然、四季生活和四季文化,避免了同一学段各年级内容的重复,并能融合更多学科,形成年级目标梯度和内容完整的超学科课程体系。实施中,各阶段课程主题不变,具体内容教师可选择、可更改、可补充。师生在四季课程的学习感悟中领略自然事物,感受民俗文化,体验劳作甘苦,伴随春种、夏忙、秋收、冬藏的四季一同成长。
如何进行各学科间知识、以及知识与生活的融合,是四季课程实施的关键。为此,一是确定主题串联各学科知识,设计学习内容;二是根据学习内容拓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动手操作、学以致用,实现与生活的链接。四季课程设计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是 “四季动物”,主题就是动物,选择每个季节的代表动物,围绕这个动物设计各学科学习和活动的内容。第二阶、第三阶、第四阶是同样的设计思路,第五阶是提升阶段,孩子可自选主题,呈现研究报告。
在四季课程的课堂上,经常可以见到一年级老师带着孩子们演春蝶的故事,用七巧板拼春蝶和夏蝉,秋天时画蝈蝈,创编小故事;二年级孩子们在室外感受风向,用空矿泉水瓶和小鼓制造雷雨音效,秋天时触摸秋霜、诵秋霜、写秋霜;三年级学生唱荷花,积累诗词,称莲子,感受克数;四年级孩子和家长在端午节时,一起系五彩绳互送祝福,用图形拼画龙舟。
年级组教师组建四季课程项目组,组长具体负责本年级内容策划和课程实施,各位教师进行全学科融合教研,设计各版块教学策划表(包括课程名称、内容、实施过程、评价反思等环节)和上课PPT,整合呈现出一套研究性学习资源,自主设计多种学科具体活动,一边开发课程,一边课堂实施。经历春夏秋冬四季后,形成 《四季课程各阶段实施指南》,包括四季课程阶段目标、阶段内容目录、各季策划表或学案、各季自评自测卷、过程性师生感悟等。
将四季课程列入课程表,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启 (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上学期为第一阶段,以后以此类推),每周三下午一小时为四季课程课时。两个教师负责一个班级,包班上课。在备课时,两人合作备课,按自己特长及需要合理分配授课内容。上课时,两人互助,主教引导学生学习,辅教协助组织活动,以及拍照等。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都打乱专业和学科,旨在锻炼老师们全课程备课和施教的能力。在上课过程中,老师们发挥特长,比如代老师会折纸,就教孩子们折蝉;解老师运用信息技术设计 “霜宝”的形象,并为它配音,让霜宝带着孩子们学习音韵版块;一年级的年轻教师结合春蝶补充 “蝴蝶仙子”和 “梁祝化蝶”的故事,在视听技术协同下,感受中外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
结合学校 “六自三导”(学生自选题、自计划、自合作、自实践、自汇报、自反思;教师导思路、导方法、导评价)模式进行教学,侧重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关注学习过程的动手体验,解决问题、积累经验、提升素养。此模式我们重点关注 “小组合作”,引领孩子们在会合作的基础上体验共享共赢。在四季课程的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力制作PPT,再分工汇报。比如,将三年级 “春花”课程的内容,用各学科方式表现出来,然后对所学知识综合回顾,从 “春花”的知识情景逐步走进 “夏荷”的学习单元。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合作基础上,我们在高年级的秋冬季,将策划表改为了学案表,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时除交流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展示学习方法;五年级的下学期,主要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指导学生通过自选题、自计划、自合作、自实践、自汇报、自反思的学习方式,有效体验学习过程,实践学习方法。
在四季课程的实施中,我们本着 “没有评价就没有差异”的原则,淡化评价。因此,设计评价时,侧重考量学生的 “参与度、兴趣度、创造性”等因素,以日常过程性资料和一份自测自评卷整体呈现。
第一是侧重过程的即时评价。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所得和小组探究所获,教师给予及时展示和即时评价,这样,对本组是一种肯定,对其他小组还是一种引领。或用照片的形式记录过程,选择恰当的时机统一展示、交流,让孩子们评价得失,探讨改进方法。比如种植版块,孩子们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相互比较浇水、施肥、捉虫、打叉、搭架的技能;在游历过程中,展示所设计的旅游攻略、了解的当地风土人情、游览过程中摄影图片等。
第二是形式多样的成果呈现。四季课程本就是以学生体验为途径,旨在其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尽可能为学生搭建充分自主的平台,过程的行进和成果的展示,让学生用他自己喜欢的方式,教师放手,更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发挥。其他版块以自主实践长、短作业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并将学校活动,比如 “语文艺术节”“数学生活节”“假期六个一”自主实践作业等带入四季课程,全力拓展实践平台,让孩子真正体验运用知识、美化生活的意趣。
第三是方便简化的书面自测。过程性评价与书面测评相结合,每季课程结束后,以自测自评卷作为课程的结课测评,既能检测一季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互相沟通交流,拓展更多的自学收获。
第四是互促互进的小组评价。四季课程的开展,多是小组合作形式的学习,因此,小组评价最基层、也最具实效。教给学生小组评价的方法,每个孩子都能给予小组内同学恰当的评价,互相纠错、互相鼓励,共同提升。
第五是你追我赶的争章奖励。基于以上评价,分别颁发 “春华”“夏趣”“秋实”“冬韵”奖章,集齐四个奖章,就可荣升 “四季华章少年”。
四季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片 “自我成长”的乐土,让他们去自由耕耘、任性播撒,在感受探究过程快乐的同时,提升关键能力、发展 “核心素养”。而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新的课程实践成果和全科型教师素养也得到了有效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