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上市公司年报分析报告

2018-07-19 10:49
中国会计年鉴 2018年0期
关键词:非金融公允损失

截至2017 年4 月30 日,我国沪深两市共有3 049 家上市公司如期公布了其2016 年年度报告,其中,沪市1 181 家,深市1 868 家。本报告重点关注和研究了上市公司总体财务情况、部分具体会计准则的实施以及金融风险防范等方面。

一、上市公司基本情况分析

(一) 审计情况分析。

在审计意见方面,3 049 家上市公司中,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有2 945 家,占比96.59%;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有104 家,占比3.41%。其中:“保留意见”20 家,占比0.66%;“无法表示意见”10 家,占比0.33%;“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74 家,占比2.42%,其中包括3 家钢铁行业企业(抚顺特钢、安泰集团、八一钢铁)以及1家煤炭行业企业(*ST 大有)。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原因汇总见表1-1。

(二) 经营成果分析。

1.整体分析。2016 年,沪深两市3 049 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32.35 万亿元、3.58万亿元和2.96 万亿元。其中:金融行业企业共65 家(占比2.13%),实现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5.76 万亿元、1.95 万亿元和1.56 万亿元,占全部上市公司比例分别为17.79%、54.60%和52.68%;非金融行业企业共2 984 家(占比97.87%),实现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26.59万亿元、1.62 万亿元和1.40 万亿元,占全部上市公司比例分别为82.21%、45.40%和47.32%。经营成果的具体信息见表1-2。

2.变动分析。非金融行业中,钢铁行业和煤炭行业的经营情况均有所好转。钢铁行业方面,和上年相比,钢铁行业32 家企业的收入总额略有上升,营业利润和净利润总额均实现扭亏为盈,但是,行业内部个别企业的亏损情况仍然较为严重,拉低了行业整体水平,例如*ST 重钢和华菱钢铁2016 年的净亏损分别为46.86 亿元和15.53 亿元。煤炭行业方面,和上年相比,煤炭行业28 家企业的收入总额增加约10%,收入占比基本持平,营业利润和净利润比上年均大幅提升,但是,安源煤业和*ST 大有亏损严重,净亏损分别为21.43 亿元和20.67 亿元。具体情况见表1-3。

从动态来看,非金融行业的增长率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各项增长率的变动值均为正。这表明,大多数非金融行业的增长趋势显著提升。其中,钢铁行业和煤炭行业的增长趋势非常明显,除销售收入增长率以外的各项增长率变动值指标均高于400%,其中钢铁行业的净利润增长率变动值甚至超过800%,这主要是由于钢铁行业和煤炭行业的多家公司在2015 年的各项增长率指标以负值居多,且负值水平较高。具体情况见表1-4。

表1-1 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原因汇总表(单位:家)

表1-2 2016年利润表汇总 (金额单位:亿元)

表1-3 钢铁和煤炭行业主要业绩指标分析

相比之下,金融行业各项增长率的中位数均为负数,变动值的中位数也为负数,且负值较大,表明从数量上看,金融行业内50%的上市公司的增长率及其变动情况好于该指标,但其余50%的上市公司的情况甚至更差,说明这些公司在2016 年的业绩出现了下滑,增长速度显著放缓。

3.亏损情况分析。从行业来看,2016 年上市公司亏损比较严重的行业主要包括教育业、住宿和餐饮业、综合业、采矿业等,行业内亏损企业数量达到两成以上;从地区分布来看,2016 年西北地区的上市公司亏损最为严重,区域内亏损企业数量接近两成,而华东地区亏损情况较轻,亏损公司比例在各地区中最低。

4.政府补助分析。与2015年相比,2016年政府补助的力度更大,覆盖公司范围更广。在3 049 家上市公司中,2 943家公司计入当年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为1 247.97亿元,比上年增加2.62%;平均每家公司为4 240.47 万元,比上年增加2.41%。具体情况见表1-5。

政府补助在不同行业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金融行业计入当年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和增长幅度均远高于非金融行业公司:金融行业补助多为企业收到的各类扶持基金,总额比上年增加了94.74%,平均每家公司为1.16亿元,比上年增加了98.80%;非金融行业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总额和平均值,比上年分别增加0.40%和0.16%,平均每家公司为4 117.87 万元。

在非金融行业内部,钢铁和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均有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但补助水平较上年均有大幅度下降;采矿业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总额和均值分别为139.14 亿元和1.88 亿元,在非金融行业排名中占据首位,此外,汽车制造、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上市公司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的均值都较高。表1-6 列示了非金融行业中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最多的前五大行业。

(三) 财务状况分析。

1.整体分析。2016 年,沪深两市3 049 上市公司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合计分别为201.87 万亿元、170.87 万亿元和31.00 万亿元。其中:金融行业企业共65 家(占比2.13%),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合计分别为154.56 万亿元、142.30万亿元和12.26 万亿元,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为76.56%、83.28%和39.55%;非金融行业公司2 984 家(占比97.87%),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合计分别为47.31 万亿元、28.57 万亿元和18.74 万亿元,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为23.44%、16.72%和60.45%。具体分析见表1-7。

表1-4 经营成果变动分析表

表1-5 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情况分析表

2. 变动分析。从总额变动来看,钢铁和煤炭行业的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总额均比上年增加,同时,资产负债率略有下降。具体情况见表1-8。

2016 年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变动(中位数)分析见表1-9。从非金融行业整体来看,在总资产方面,增长速度较为平稳,中位数为11.25%,资产增长率变动值的中位数为0.89%,增速略有提升,表明超过半数企业的资产增长率高于上年,呈现上升趋势;在债务增长率方面,中位数为10.61%,变动值的中位数也为0.10%,表明非金融行业负债水平仍然在增加,并且增速略有提升;在资产负债率方面,中位数为39.48%,变动值的中位数为-0.32%,表明超过50%的非金融行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呈现轻微下降趋势;在权益变动方面,增长率中位数为8.28%,变动值的中位数为0.41%,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在固定资产扩张率方面,中位数为2.66%,变动值的中位数为-1.04%,表明固定资产有小幅扩张,但趋势有所放缓。

表1-6 非金融行业政府补助行业分析表

表1-7 2016年汇总资产负债情况摘要 (金额单位:亿元)

表1-8 钢铁和煤炭行业主要财务状况指标分析

在非金融行业内部,钢铁行业和煤炭行业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年报分析显示,钢铁行业的资产增长率与权益增长率均为正,资产负债率为68.97%,比非金融行业总体水平高出较多,但其资产负债率变动值的中位数为-0.41%,呈现轻微的下降趋势,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扩张率为-0.73%,其变动值中位数为-4.38%,表明钢铁产业产能停止扩张,并且有所下降。煤炭行业在2016 年的资产增长率中位数为2.18%,变动值的中位数为-2.71%,表明煤炭行业的资产规模有所提升,但提升的速度下降;权益增长率中位数为3.03%,变动值中位数为4.58%;债务增长率中位数为2.46%,变动值中位数为-13.26%,表明煤炭行业负债水平虽然略有提升,但是增速在下降;资产负债率为58.79%,变动值为-0.74%,这表明大部分煤炭行业企业的负债率呈现轻微下降趋势;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扩张率为-0.53%,变动值为-0.96%,表明固定资产停止扩张且略有下降。

金融行业总资产增长率为10.16%,略低于非金融行业,从动态来看,金融行业总资产增长率变动值的中位数为-8.30%,这是因为在金融行业的65 家公司中,有47 家公司总资产增长率变动值为负数,表明金融行业资产的增速大幅度下降。

(四) 现金流量分析。

1.整体分析。2016 年,沪深两市3 049 家上市公司现金流量合计6 012.81 亿元。其中:金融行业公司共65 家(占比2.13%),现金流量合计为-4 031.82 亿元、占比-67.05%;非金融行业公司 2 984 家(占比97.87%),现金流量合计为10 044.63 亿元、占比167.05%。具体分析见表1-10:

表1-9 2016年财务状况变动表(中位数)

表1-10 2016年汇总现金流量情况摘要 (金额单位:亿元)

表1-11 2016年企业现金流量分析表(中位数)

2.变动分析。表1-11 列示了上市公司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从增长率来看,一是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方面,金融行业下降幅度较大,而非金融行业则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钢铁行业下降了5.85%,煤炭行业上升幅度较大,为201.17%,这是因为在2016 年,煤炭行业整体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较高,在28 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中,有19 家的增长率达到100%以上。二是在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方面,金融行业处于正增长,而非金融行业则处于负增长,其中钢铁行业和煤炭行业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虽仍以流出为主,但多家公司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程度同比已呈现下降的趋势。三是在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方面,金融行业现金净流量处于负增长,非金融行业处于正增长,但非金融行业内部,钢铁行业和煤炭行业均处于负增长且降幅相对较大,说明金融行业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以现金净流入为主,整体的现金净流入减少,现金净流出增加,融资难度增加,而非金融行业在筹资方面的压力较小,企业融资的自由度相对较大,钢铁行业和煤炭行业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改变融资方式、直接融资量减少以及兑付公司债券等原因导致现金流出量大幅增加所致。

从增长率变动情况来看,与2015年相比,金融行业和非金融行业的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都呈现出上升趋势,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增长率均有所减少,金融行业的减少幅度较大。2016 年,纵观整个金融行业的65家上市公司,现金净流量变动幅度都比较大,且不乏极端值的影响。

在非金融行业内部,钢铁行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都有所上升,而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则大幅下降,为-106.99%;煤炭行业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上升幅度较高,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也有所上升,而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为-133.84%。

表1-12 2016年企业盈利—现金流量分析表(中位数)

3.盈利—现金流量分析。盈利—现金流量比率是评价企业盈利能力质量的主要指标,反映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当期业绩指标的差异程度,即当期实现的经营业绩有多少是有现金流量保证的。

从金融行业和非金融行业的对比情况来看,非金融行业的盈利质量较高,无论净利润现金净含量、营业收入现金净含量,还是营业利润现金净含量,非金融行业都比金融行业要高,金融行业的各项指标均为负数。在非金融行业中,钢铁行业和煤炭行业的净利润现金净含量及营业利润现金净含量的中位数都远远高于非金融行业整体水平,在营业收入现金净含量指标上,钢铁行业低于非金融行业整体水平,而煤炭行业则高于非金融行业整体水平。具体情况见表1-12。

二、部分具体会计准则实施情况分析

(一)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

1. 会计政策变更。2016 年,有494 家上市公司进行了会计政策变更,占上市公司总量的16.20%。其中,有427 家上市公司(占比86.44%)由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进行会计政策变更,有59 家上市公司(占比11.94%)进行自主会计政策变更,另有8 家上市公司(占比1.62%)既有由于法规等要求的会计政策变更,也有自主会计政策变更。会计政策变更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详见表2-1。

在法规等要求的会计政策变更方面,为配合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全面推行,财政部于2016年12月3日发布了《财政部关于印发〈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对于增值税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明确规范,该规定的影响范围很广,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主要涉及部分资产、负债、损益项目的重分类调整,但是并不要求调整比较报表。年报分析发现,430 家上市公司因此进行了相应的会计政策变更,其余公司未特别披露该项会计政策变更。此外,《商品期货套期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自2016 年1 月1 日起施行,4 家上市公司相应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然而,年报分析发现,财政部于2015 年11 月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 号》(以下简称解释7 号),明确要求“除特别注明外,其他问题的会计处理规定适用于2015 年年度及以后期间的财务报告”,个别上市公司(如兴业科技,002674)在2016 年才依据解释7 号进行会计政策变更,且未披露原因,值得关注。

在自主会计政策变更方面,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17家上市公司对于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理由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可以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公司价值,并且有助于广大投资者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经营和资产情况,能够更加公允、恰当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大多数上市公司在此项会计政策变更当年增加了净利润和所有者权益。二是部分上市公司对于应收账款确认标准、存货计价方法、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模式等相关会计政策进行了变更。后者中,部分上市公司对于会计政策变更的认定值得商榷。

在披露方面,年报分析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对于与会计政策变更有关的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不够规范的情况,有待加强监管。

2.会计估计变更。2016 年,有192 家上市公司进行了会计估计变更,占上市公司总量的6.30%,几乎每个行业都有企业进行会计估计变更,但是分布不均,具体情况见表2-2。

表2-1 会计政策变更的类型

表2-2 2016 年会计估计变更行业分布情况

表2-3 会计估计变更涉及的内容

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情况见表2-3。

会计估计变更对企业当期利润情况的影响见表2-4。根据该表,绝大部分的会计估计变更对于企业当期利润都会产生影响。年报分析发现,当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预计可使用年限或预计净残值、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等会计估计发生变化时,会对企业当期利润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对于大型机械设备依赖度很高的企业,其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预计可使用年限或预计净残值的估计发生变化,往往会对其当期业绩造成很大影响;对于往来账款比较复杂、规模比较庞大的企业,其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估计发生变化,也会对其当期利润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在进行会计估计变更时,也不乏企业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值得注意的是,超过20%的上市公司未按照相关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披露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有些公司对于会计估计变更的原因披露得不够具体和明确,说明上市公司在此方面的工作有待改进和加强。

表2-4 样本公司会计估计变更对2016 年利润的影响

(二) 资产减值情况分析。

1.整体情况分析。2014至2016年,上市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逐年增加,增速有所下降,对利润的消极影响逐年降低。2016 年,除9 家上市公司之外,其余上市公司均确认了资产减值损失,合计金额为1.11 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5.29%。从行业分布来看,金融业、制造业(包括钢铁、通信电子设备制造、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以及有色金属冶炼等)和采矿业(包括煤炭)上市公司确认的减值损失金额较大,占资产减值损失总额的比例分别为76.43%、11.54%以及5.07%,合计为93.04%,说明当前经济下行的宏观形势给很多行业都带来了冲击,特别是一些与宏观经济关联度较高的行业,例如,煤炭行业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加,从2015 年的964 230.73 万元增长至2016 年的1 236 496.43 万元,主要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增加所致,钢铁行业虽然2016年资产减值损失金额比2015 年有所下降,但其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的项目主要为存货跌价准备,占比为36.34%,说明经济下行的宏观形势仍然对钢铁行业有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质量风险上升,不良贷款的比例升高,也导致其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相应增加。

(1)金融业资产减值情况分析。2014 至2016 年金融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和净利润的金额以及资产减值损失占净利润比重的变化趋势见图2-1 所示。

图2-1 2014-2016 年金融业资产减值损失与净利润之比图

2016 年,金融业计入当年损益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主要集中在银行,其中,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分别为932.04亿元、890.72亿元、878.94亿元、864.46 亿元、661.59 亿元、522.88 亿元、512.76 亿元和491.04亿元,合计占2016 年金融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总额的比例接近70%,说明金融业计提减值损失的金额较大,且集中度较高。年报分析发现,资产减值损失的主要项目为发放的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投资类的减值损失占比非常小。

(2)制造业资产减值情况分析。2016 年,制造业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的企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通用设备制造、钢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以及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等行业,占比超过了60%。对钢铁以及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行业的资产减值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钢铁行业方面。2014 至2016 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和净利润的金额以及资产减值损失占净利润比重的变化趋势见图2-2。

图2-2 2014-2016 年钢铁行业资产减值损失与净利润变化图

继2015 年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加之后,钢铁行业2016年的资产减值损失有所减少,净利润由负转正,说明虽然在“去产能、去库存”背景下钢铁行业受到较大的冲击,但其自我修复能力是极强的,仅在短短一年内就扭亏为盈。2016年钢铁行业的资产减值损失主要集中在太钢不锈、鞍钢股份、马钢股份、宝钢股份、*ST 重钢、山东钢铁、首钢股份、*ST 华菱、五矿资本等9 家企业,占行业资产减值损失总额的77.68%,当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的资产主要集中在存货和应收款项。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方面。2014 至2016 年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和净利润的金额以及资产减值损失占净利润比重的变化趋势见图2-3。

图2-3 2014-2016 年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资产减值损失与净利润变化图

与2014 年相比,2015 年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的资产减值损失占净利润比重迅速上升,由37.32%上升至87.96%,上升幅度较大;而在2016 年,资产减值损失有所减少,且净利润急速上升,资产减值损失占净利润的比重也显著下降。

2016 年该行业的资产减值损失主要集中在中国船舶、中国中车和中国重工3 家上市公司,占行业比例分别为45.20%、28.28%和9.69%,合计占比83.17%。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的资产主要为应收款项和存货,减值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一是目前船舶市场持续低迷,船舶订单价格一直在低谷徘徊,售价不能完全覆盖船舶建造成本,存在亏损合同(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二是受船舶配套及装备制造行业深度调整影响,手持有效订单不足,同时钢材料价格大幅下跌,短期内无生产需求的原材料减值(中国重工)等。

(3)采矿业资产减值情况分析。2014 至2016 年采矿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和净利润的金额以及资产减值损失占净利润比重的变化趋势见图2-4。

图2-4 2014-2016 年采矿业资产减值损失与净利润之比图

2016 年采矿业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主要集中在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神华和中海油服4 家上市公司,合计占全行业总额的比例为72.98%,计提情况见表2-5。各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的原因如下:

中国石化2016 年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占净利润的比例为28.86%,主要为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减值损失,金额分别为149.21亿元和14.86亿元,占比分别为87.38%和8.70%,减值的主要原因是由勘探及开发分部的部分油田钻探不成功及过高的生产及开发成本和化工分部的个别生产装置关停导致。

中国石油2016 年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占净利润的比例为43.71%,主要为固定资产及油气资源资产、存货和在建工程减值损失,金额分别为62.84 亿元、26.34 亿元和21.86 亿元,占比分别为48.87%,20.49%和17.00%,减值的主要是由于生产运营成本较高和低油价等原因共同导致。

中海油服2016 年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为82.73 亿元,其净亏损为114.59 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占净利润的比例为-72.19%,可见资产减值损失对公司亏损的影响很大。中海油服的资产减值损失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和商誉的减值损失,金额分别为36.88 亿元和34.55 亿元,占比分别为44.59%和41.77%,减值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油田服务行业持续低迷。

中国神华2016 年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为28.07 亿元,占净利润的比例为9.50%,主要为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和存货跌价损失,金额分别为17.25 亿元和5.51 亿元,占比分别为61.45%和19.63%,减值的主要原因是受煤炭行业不景气、发电机组升级改造等因素影响。

(三)长期股权投资。

2014 年,《企业会计准则第2 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修订之后,对于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以下简称三无长投)的会计处理,不再适用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而是适用金融工具准则,实务中通常将其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处理。

多家上市公司都依据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对于上述权益性投资进行了重分类调整,抽取 115 家公司进行分析,对于重分类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权益投资,有110 家公司仍然采用成本计量,占比为95.65%;1家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1 家公司部分采用成本计量,部分改用公允价值计量;其余则未明确披露。上市公司主要依据被投资企业是否上市确定相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模式。采用成本计量的主要原因是被投资公司为非上市公司,企业无法获取这些权益性投资的公允价值或获取难度较大;改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权益性投资中多数被投资公司是上市公司,其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被投资公司在此之前已经上市,即使按照修订前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和金融工具准则,此类权益性投资也应当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在以前年度如果将其作为以成本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不符合准则要求,会导致高估或低估企业的资产和股东权益。因此,对于这类权益性投资的调整并非属于因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修订而导致的会计政策变更,而应当属于前期差错更正。

截至2016 年12 月31 日,上述权益投资中,除部分被处置或因被投资公司上市等原因转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之外,大部分仍然保留成本计量模式。根据现行的金融工具准则,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对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应当按照成本计量。实务中,上市公司持有的该类权益性投资很多都是非上市股权投资,这些投资没有活跃市场报价,其公允价值合理估计数的变动区间较大,且各种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的概率不能合理地确定,因此上市公司通常认为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因而按照成本计量。随着金融工具准则的修订,可供出售权益工具须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只有在有限的情况下,成本才可能被认为是代表公允价值的最佳估计。届时,如何确定这些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以满足金融工具准则的计量要求,对于持有该类股权投资的上市公司而言可能会是一个挑战。

表2-5 中国石化等4 家公司资产减值情况表

(四)职工薪酬。

2014 年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 号——职工薪酬》准则首次对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进行规范。2016 年,存在设定受益计划的上市公司共有160 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5.25%,其中部分上市公司仅子公司(大部分为海外子公司)存在设定受益计划。具体行业分布情况见表2-6。

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涉及设定受益计划的金融业上市公司的执行时间较早、确认及计量金额较大、信息披露较为完全。以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江阴银行、海通证券和西南证券为例进行分析,除江阴银行外,其他企业的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占应付职工薪酬总额的比例均不高,占负债总额的比例更低;此外,设定受益计划下的服务成本和利息费用等均计入损益,精算损益则计入未来不能重分类计入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计入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占人工成本和其他综合收益总额的比例也较低。可以看出,设定受益计划对于上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均没有重大影响。但是,上市公司对于设定受益计划的相关信息披露还有待加强和完善。

(五)公允价值计量。

2016 年,拥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的上市公司有2 618 家,占比85.86%。上市公司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者负债通常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这些资产或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因此,公允价值发生波动,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均会产生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39 号——公允价值计量》(以下简称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对于如何计量公允价值以及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要求进行了规范。通过对选取的176 家持有上述资产和负债且金额较大的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分析,总体来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使企业确定公允价值的依据更加科学规范,并且要求企业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进行更加全面的披露。

年报分析发现,部分样本公司在披露过程中存在着披露不完善的情况,例如大部分样本公司按照准则要求披露了公允价值的三个层次,但是部分公司对于通过估值技术确定的披露却严重不足,只是进行简单的文字说明,估值技术相关的假设,模型等并未予说明等;另有极少数样本公司存在较为严重的披露问题,甚至是披露错误,值得进一步关注。

此外,公允价值模式相对于成本模式来说,其计量过程更为复杂,工作量较大而且专业性较强,但是,对于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的资产而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能能够提供更加相关、可靠的财务信息。以投资性房地产为例,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变更其会计政策,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一方面说明公允价值的接受度逐渐提高,企业希望其财务信息能够更加客观地体现企业资产的价值;另一方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无论是在公允价值的确定还是信息披露方面,都为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2-6 2016 年上市公司设定受益计划总体情况表

三、关于防范金融风险的分析

(一) 金融类上市公司风险分析。

截至2016 年末,我国沪深两市金融类上市公司包括银行24 家、保险公司6 家以及从事其他多元金融业务的公司35 家。金融类上市公司2016 年的盈利能力、金融资产减值情况和风险指标分析如下。

1.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可以从侧面反映企业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对于金融行业来说,更与资金安全程度和企业健康发展密切相关。和上年相比,金融行业在2016 年的盈利能力出现下降。

(1) 银行业盈利能力分析。通过对16家上市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的年报进行分析,这些银行的净利润及其变化见表3-1。大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2016 年的净利润增长率虽然较2015 年有所增加,但远低于保持较高增长态势的地方性商业银行。

在对银行业利息净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主要包括手续费和佣金收入)两大因素分析发现,在利息净收入方面,除个别银行外,2016 年各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5 家国有银行,利息净收入出现了6%至9%之间的负增长,且利息净收入普遍低于其净利润的增速。银行传统的利息净收入逐渐下降是造成净利润增速放缓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中间业务方面,尽管大多数上市银行2016 年中间业务收入与净利润的增长趋势趋同,且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速度远超净利润增速,但和2015 年相比,各银行2016 年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仍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在银行业逐渐拓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中间业务收入也会逐渐回归于一个稳定小幅的增长态势,中间业务收入缓慢增长,对银行业整体的业务收入贡献度也逐渐减弱。

(2) 保险公司盈利能力分析。A 股上市的保险公司主要为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这四大公司2016 年的净利润增长率较2015 年都有大幅下降,而且除中国平安外,其他3 家保险公司在2016 年都出现了大幅度的负增长,具体情况见表3-2。

在我国资本市场利率持续下行、保险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的形势下,保险公司面临着一定的利差收窄、利润下降的压力,造成保险公司盈利能力增速放缓甚至出现下降的情况。因此,保险公司需要有效应对低利率环境给保险行业经营管理所带来的利差损压力,以扭转其盈利放缓或者下降的局面。

(3) 多元金融行业盈利能力分析。多元金融行业为主要从事类金融活动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行业。以25 家上市证券公司为例,2016 年净利润为780.77 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减少687.56 亿元,降幅为46.83%,与2015 年133.01%的净利润增长率相比,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证券公司业绩和我国股市行情息息相关,2015 年证券行业整体业绩较好,主要受益于2015 年中国股市上半年的上涨行情。从2015 年净利润的急速增长到2016 年净利润的急速下降,表明我国证券行业的收入中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占比较高。

表3-1 上市银行净利润变动情况表

表3-2 四大保险公司净利润增长情况表

表3-3 上市金融企业资产减值损失情况表 (金额单位:亿元)

2.资产减值情况分析。如表3-3 所示,2016 年我国65家上市金融企业共确认资产减值损失8 484.90 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 271.87 亿元,增幅为17.63%。分行业来看,银行、保险公司和多元金融公司的减值损失分别为7 850.08 亿元、555.32 亿元和79.50 亿元,占比分别为92.52%、6.54%和0.94%。65家上市金融企业2016年资产减值损失对利润总额的影响程度为43.05%,比上年增加8.97%。

其中,银行2016 年的资产减值损失增幅为16.73%,中、农、工、建、交5 家国有银行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合计金额为3 868.28 亿元,占银行业和金融业上市公司的比例分别为49.28%和45.59%;保险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增幅为36.71%。

从发生减值的资产类别来看,金融行业的资产减值主要来自于银行的贷款减值损失,24 家上市银行2016 年确认的贷款减值损失金额合计为1 728.35 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43.10 亿元,增幅为24.77%,占上市银行和金融行业资产减值损失的比例分别为22.02%和20.37%,上市商业银行确认的贷款减值损失对其2016 年业绩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损失金额同比均有所增长。

3.风险指标分析。鉴于银行是金融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以下以24 家上市银行为例,参考银监会2005 年颁布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围绕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进行分析。

(1) 风险管理水平。在流动性风险方面,根据银监会的规定,商业银行的人民币流动性比例不得低于25%,外币流动性比例不得低于60%。如图3-1 所示,选取部分上市银行进行分析,其2016 年的人民币流动性比例都超过银监会25%的最低值要求,说明其人民币流动性较充足而且稳定,流动性风险较小,2016 年该指标平均值为48.37%,比上年上升1.82%;然而,部分银行的外币流动性比例存在不同程度下降,2016 年该指标平均值为74.2%,比上年下降15.38%,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2016 年指标都低于警戒值60%,反映出外币流动的波动性较大,流动性风险爆发的概率较大,详见图3-2。

图3-1 部分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分析(人民币)(%)

图3-2 部分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外币)(%)

在信用风险方面,一是不良贷款比例,该比例是评价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2016 年各上市银行该指标均低于银监会规定的5%的红线,平均值为1.58%,但比上年上升6.19%,值得关注。二是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该比例反映银行信贷资产的集中程度,2016 年各上市商业银行该指标均未超过银监会规定的10%的警戒线,平均值为3.58%,比上年下降1.62%,说明单一客户风险集中度降低。三是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该比例同样反映银行信贷资产的集中程度,2016 年各上市商业银行该指标均未超过银监会规定的50%的警戒线,平均值为19.73%,但比上年上升8.93%,说明大客户的依赖程度虽然有所升高,但是风险仍在可控范围之内。

(2) 风险抵补。风险抵补能力是商业银行弥补风险损失的能力,主要从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来衡量。

在盈利能力方面,自身盈利能力越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24 家上市银行的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见表3-4。

由上表可知,绝大部分银行的盈利指标符合银监会的要求,2016 年成本收入比平均值为29.22%,同比增长1.44%;资产利润率平均值为0.92%,同比下降10.84%;资本利润率均值为13.68%,同比下降11.67%。然而,值得关注的是,2016 年24 家上市商业银行中有8 家银行成本收入比超过或接近35%的警戒线,8 家银行资本利润率接近或低于11%的警戒线,资产利润率普遍偏低。整体上来说,2016 年24 家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各大上市商业银行需要通过不断改善经营管理,降低营业成本,充分利用资本金等措施来提高经营效率,增加盈利能力。

在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方面,为弥补贷款可能产生的损失而计提的各项准备金是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屏障。各上市银行在2016 年的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平均值为409.17%,虽然比上年下降4.35%,但是仍远超过银监会规定的最低水平100%。虽然准备金可以抵御风险,但是过高的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会影响银行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在资本充足程度方面,24 家上市商业银行2016 年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超过银监会8%和5%的最低要求,平均值分别为12.83%和10.17%,与上年基本持平,说明具备较充足的抵御风险的能力。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银行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提供保障,但是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意味着贷款自由度受到限制,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从收益的角度而言,过高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对提高商业银行经营能力未必有利。

表3-4 上市银行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对比表

表3-5 发债公司总体情况统计表

(二) 发债公司情况分析。

1.公司发债情况概述。与2015 年相比,2016 年发债公司数量及应付债券(长期债券)总额都有所增加。2016 年,3 049 家上市公司中,有641 家公司存在应付债券,比上年增加了6.83%;应付债券总额为9.81 万亿元,比上年增加了43.38%;不过,发债公司数量占上市公司数量的比例略有下降,变动比率为0.94%。具体情况见表3-5。

由上表可见,不同行业之间的公司发债情况存在差异,金融行业发债公司的比例与应付债券总额均远远高于非金融行业。金融行业2016 年的应付债券总额为7.65 万亿元,比2015 年增加了48.27%,发债公司比例为87.69%,比2015年下降了4.68%;非金融业在2016 年的应付债券总额为2.16万亿元,比2015 年增加了28.35%,发债公司比例为19.57%,比2015 年下降了1.90%。

在非金融行业内部,2016 年,钢铁行业的32 家上市公司中存在应付债券的公司数量比2015 年下降了11.76%,比例下降了8.41%,但应付债券总额比2015 年有所提升,增加了3.92%;煤炭行业在2016 年的发债公司数量、发债公司比例与应付债券总额较2015 年都有所下降,且下降幅度均超过10%。

表3-6 非金融行业发债情况行业分析表

2.行业分析。表3-6 列示了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行业对比情况。2016 年,非金融行业应付债券总额最高的房地产业,其总额为5 289.49 亿元,130 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中的78 家存在应付债券,比例为60.00%;除房地产业以外,采矿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应付债券总额也较高,均为千亿元以上,发债公司比例分别为40.79%、32.22%、44.94%及41.67%。

3.地区分析。表3-7 列示了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地区对比情况。2016 年,发债总额最高的是北京,应付债券总额为4.20 万亿元,282 家上市公司中有97 家发债公司,比例为34.40%;其他发债量较高的地区依次为上海、广东及福建,应付债券总额分别为1.69 万亿元、1.40 万亿元及0.82 万亿元,发债公司比例均为20%以上。

表3-7 发债情况地区分析表

猜你喜欢
非金融公允损失
前10 个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0.3%
前8 月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长7.2%
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运用分析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胖胖损失了多少元
我国公允价值问题的应用研究
СТО ЛЕТ КИТАЙСКОГО ВУЗА
玉米抽穗前倒伏怎么办?怎么减少损失?
今年前2个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71.8%
菜烧好了应该尽量马上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