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飞凡在云南

2018-07-19 08:44杨榕青
云南档案 2018年6期
关键词:卫生署龙云昆明

■杨榕青 李 艳

汤飞凡,又名瑞昭,1897年生于湖南醴陵,是中国医学病毒学开拓者,曾为中国成功制造第一批青霉素,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是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被称为“衣原体之父”。汤飞凡杰出的专业生涯与云南有着不解之缘,他取得的很多成就与突破就发生在抗战时期的昆明。

1921年,汤飞凡从湖南湘雅医院毕业,随即又进入北平协和医学院专修细菌学,1925年被公派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菌学系深造,五年后回国,担任中央大学医学院细菌学教授兼上海雷士德医学研究院细菌学系主任。如果没有变故,汤飞凡也许只是一名纯粹的学者,与云南也很难发生交集,但1937年爆发的全面抗战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他转变为一名抗战服务的政府卫生机构的药物专家和行政领导,随着国民政府一路向西迁移,最终在波光浩渺的滇池之滨和苍翠的西山之麓,写下一段浓墨重彩的人生篇章。

汤飞凡任用审查表

1937年底南京沦陷后,全国抗战进入最艰苦、最危险的时刻,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急需人才。此时,已入不惑之年的汤飞凡从事细菌学研究已长达10余年,先后在国际权威刊物发表细菌学术论文20余篇,如《牛胸肺炎毒之研究》(远东热带病理学会会纪,民国二十三年)《沙眼菌与沙眼之关系》(美国传染病学杂志,民国二十四年)《人及猪伤风过滤毒之大小》(英国实验病理学杂志,民国二十五年)《马脑膜炎毒之研究》(万国微生物学会会纪,民国二十五年)等,正进入到他学术研究的高峰期和黄金阶段,但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需要,让他不得不停下专门的学术研究,转而投身于战时急需的药物制造工作。1938年3月,从无政府部门工作经历的汤飞凡作为细菌学、生物制造领域的专门人才,被卫生署破格任命为中央防疫处技正(相当于总工程师)。5月18日,时任中央防疫处处长陈宗贤因赴西北视察兰州制造所,并往四川调查,人才短缺的现实让汤飞凡不得不一肩挑起技术和行政领导工作,暂代处长职务。

1938年6月,武汉告急,长沙岌岌可危,刚落脚的中央防疫处再次面临迁移。在汤飞凡主导下,内政部卫生署同意将中央防疫处迁往昆明,6月18日,内政部卫生署给云南省政府发去公文,称“派技正汤飞凡前往昆明筹设中央防疫处昆明分处,制造血清,以供军民使用,并函请云南政府予以便利。”当时,云南省政府批示,令民政厅转饬省卫生实验处、省会警察局、昆明市政府、昆明县政府酌予协助。但当时大量的中央机关、学校、企业、工厂纷纷迁往昆明,昆明城已经拥挤不堪,房子租售一空,各大机关购地建房,地价也随之攀升,当年4月就到达昆明的西南联大依靠省政府、省教育厅倾力相助,甚至不得不占用龙云的私人公馆才得以勉强办学,6月才决定迁滇的中央防疫处,要在昆明寻找房屋的机会渺茫。

内政部委派汤飞凡赴滇筹备中央防疫处的公函

汤飞凡知道此次迁滇困难重重,为此,他特地让时任内政部长的岳父何键给云南省政府主席写下一封亲笔推荐信:

“志舟吾兄主席勋鉴:敬启者,本部卫生署所属之中央防疫处,现拟迁移贵省办理卫生事宜,已派小婿汤飞凡来滇筹备,特嘱晋谒兴居,请赐指教并予照拂为感,专此敬颂。弟何键。七月十七日。”

7月,汤飞凡怀揣着岳父大人的亲笔信来到昆明,希望能得到龙云的关照,可他想见到龙云谈何容易,曾两次到副官处登记求见,却杳无音信。他只能自己四处寻找房屋,却连立锥之地都没有找到。他只得再次动用岳父的关系,7月31日,何健给龙云发来电报,称“本部卫生署亦敝婿汤飞凡赴昆明筹设防疫处,到滇半月,尚未寻得地址,已嘱晋谒,请赐指教并望照拂。”龙云这才得知汤飞凡早就在副官处登记求见,便立即批示卫生实验处专门协助。且回电何键对此事“深为抱歉,刻已令民政厅及卫生实验处妥为照拂”。

在龙云的亲令和云南省卫生实验处的帮助下,汤飞凡暂时借到云南省卫生实验处下设的卫生实验所部分房屋,又在云南省立昆华医院借到新建平房3间,同时,经过卫生实验处的协调,将云南省立昆华医院即将建成验收的8间新房,暂时借给中央防疫处使用。8月中旬,中央防疫处人员设备陆续迁往昆明。9月20日,中央防疫处将昆明分处临时办事处设在昆华医院,并正式办公。

汤飞凡病毒论文学术清单

在敲定暂时栖身之所后,汤飞凡便着手寻找适宜长期扎根昆明的地点。他先后到黑龙潭、金殿、碧鸡关、杨家村、苏家村、茨坝等地勘查寻觅,都找不到合适的地点,最后认定位于西山脚下的普贤寺附近地块比较合适。该地位于环湖马路,交通便利,山青水秀,环境优美,山上有清澈的小溪水,适合修建水池,铺设水管用于实验。周围青草遍地,适合喂养实验用的马匹。在汤飞凡的计划中,未来的中央防疫处要有战伤血清制造所、破伤风血清制造所、白喉血清制造所、脑膜炎血清制造所、鼠疫血清制造所、各种传染病血清制造所,而且为了各制造所之间不交叉感染,还必须分门别户单独建造。此外还有试验室、动物室、办公室、职员宿舍、器材仓库等。因此,在汤飞凡的勘测草图上,将未来的防疫处划在普贤寺附近环湖马路两边,共有250余亩,内有平地70余亩,其余地面有三分之一水田、三分之二山地。经汤飞凡打听到此处地块除附近村民良田外其余都是寺产,凭一己之力实在无法征购,只能再次求助于云南,经省政府会议讨论认为该地面积过大,位于马路两侧有碍交通,同时牵涉寺产、良田,方案未能通过。8月7日,内政部卫生署长颜福庆(曾是汤的老师)来滇,汤飞凡借此机会,邀请时任云南省建设厅长张邦翰、昆明县长董广布一同来到西山脚下,共同勘察,最后得到张、董二人的支持,同时,又致电内政部长何健取得龙云的支持,几经协商、妥协。9月底,最后将地址划在环湖马路左边水田地,面积也从250余亩降到65亩,只能先行建设试验室,在玉皇阁另寻得两间小房圈养制造血清的马匹。

内政部长何键关于照拂汤飞凡给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的信

1938年10月7日,原中央防疫处处长陈宗贤调任卫生署卫生实验室技正兼蒙绥防疫处处长,内政部卫生署正式任命汤飞凡接任中央防疫处处长。

此后,汤飞凡带领中央防疫处全体职员一边在租借的房屋内生产疫苗、血清,一面加紧建设新居,1940年春中央防疫处正式落户西山脚,算是在云南安了家。汤飞凡在任处长期间,建立了检定所、动物室、育苗室、菌苗室、血清室等,不断提高制造水平和研究水平,改善菌种,生产大量的血清和疫苗,其生产的生物制品可达到国际水平。1939年至1946年期间,制造出质量达到国际标准的血清及抗毒素、毒素、肉毒素等,共计26种,菌苗18种,源源不断的供给滇缅作战的盟军和云南各大机关学校、边区老百姓。还针对日寇的细菌战,设立了细菌研究室,研制霍乱、伤寒、鼠疫、白喉等疫苗。为军政部军医校培训细菌学人员,成为该校细菌学员的实习基地。同时,汤飞凡还着手进行国产青霉素的制造生产,当时青霉素的生产技术一直被美国人把持,国内青霉素紧缺,价格远比黄金昂贵,大量的前线战士因缺乏青霉素导致伤口发炎而死去。在汤飞凡的带领下中央防疫处的同仁在极其简陋的实验室内,于1944年9月,成功生产了中国第一批青霉素,用于临床,打破了美国对青霉素的生产技术封锁,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当时英国《自然》杂志的一篇报道中写道:“汤博士的工厂保持了高水平,虽然没有自来水,但他的马厩和动物房都非常清洁……他有一个自己的玻璃厂,能制造各种中性玻璃器皿……一套重新利用废琼脂的设备代表了这个工厂的传统……一只破木船,放在湖里用来过滤取水……没有商品蛋白胨供应,就自己制造。”

抗战结束后,汤飞凡将中央防疫处迁往北京,昆明原址改为中央防疫处昆明分处。

[1]该部分内容由作者整理自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1029全宗《汤飞凡病毒学论文清单》。

[2]汤飞凡工作变动内容由作者整理自云南省档案馆 1106、1029、1077 全宗。

[3]摘自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1106全宗。

[4]摘自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1106全宗。

[5]摘自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1106全宗。

[6]防疫处选址内容由作者整理自云南省档案馆藏 1029、1077、1106 全宗。

猜你喜欢
卫生署龙云昆明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出滇抗战时期龙云对滇军的治理研究
昆明美
龙云:被破格摘掉“右派”帽子的“云南王”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云南王龙云险随汪精卫一同投日?
全球首家兔子咖啡馆
省主席为何放弃走后门
昆明的眼睛昆明的书
登虚假广告 媒体要公开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