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晶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全媒体时代的来临,社会转型日益深化,传媒产业融合发展,全球即將进入创新密集的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播音主持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推动播音主持教育的不断进步,始终是媒体融合时代最重要的课题之一。长江师范学院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培养,密切结合时代、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播音主持专业 改革与创新 长江师范学院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15-02
长江师范学院,地处重庆市涪陵区,位于长江之畔,乌江之滨,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力图使学生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能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为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需要,实施转型发展、加快发展战略,自2014年从文学与新闻学院分离出来,成立了专业传媒学院。传媒学院以“传古播今、上善新民,传而有道、以文化人”为办学精神,以面向地方城乡传媒事业的应用研究为突破口,正将传媒学院建设成为应用性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基地、传媒文化和城乡传媒事业应用性研究基地。其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面向广播电视行业、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及相关传媒领域,针对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它媒体的普通话播音与主持、新闻采访、影视配音等工作岗位,培养普通话标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祖国,恪守职业道德,具有基本的播音学理论修养,较强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能力,一定的广播电视采编及后期制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专门人才。鉴于时代的变换,社会的需求,培养人才的方式也要与时俱进,长江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对于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培养开辟了新的路径。
一、校企协同培养人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校企协同”,是指高校与企业相互协作,双方作为各自独立的主体,基于各自或共同的目标需求指向所进行的信息、知识、资源及行为合作活动,以期实现功能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高校是知识传播与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企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掌握市场的最新动态,二者相结合有望培养出既能适应社会发展同时又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模式,不仅为高校培养复合型播音主持人才提供了契机,而且也成为各个高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长江师范学院传媒学院自2014年组院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探索研究新媒体时代“要如何培养学生”。经过不断摸索与尝试,不断学习与探究,最终形成了“校企协同”培养人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的模式。首先,传媒学院借助国家政府学校的政策支持以及企业的合作,共同建设一流实验室,搭建教学实训平台。传媒学院已经搭建了现代演播室、数字媒体实验室、数字录音实验室等教学实训平台,为学生打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鼓励动员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尽早接触媒体,实现新闻教育和新闻实务的无缝连接。传媒学院已与重庆各区县50余家企业媒体构建了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尽早尽快熟悉业务构建了良好的平台。第三,要“边学边练、以赛代练、以作品说话”。在学生专业学习中,不仅要打好专业基础,还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作能力,这就需要举办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赛事,如在我校承办各种类型的专业赛事(重庆市主持人大赛),参加齐越节、夏青杯、各类主持人大赛、摄影大赛、微电影大赛、大广赛、广告创意大赛、DV创作大赛等专业赛事。通过比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传媒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不仅已经养成了参赛意识,而且各类赛事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在每届学生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循环体系。
二、创建“影像鉴湖传媒梦工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为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提供平台
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塑造在校学生的创业品格,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为在校学生尽早接触社会,适应市场需求做准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一些高校和学生包括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思想没有发生转变,依然停留在保守阶段,没有与时俱进,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不重要,只有学习才是正途,甚至播音主持专业的某些学生认为我只要能利用我的专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收入即可,没有远大的目标;还有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是由学生处和团委共同负责,如此则与学生的专业教育脱节,影响学生的创业成效。长江师范学院传媒学院于2015年创建“影像鉴湖传媒梦工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
“影像鉴湖传媒梦工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设在长江师范学院传媒学院三楼,以开放与合作的形式建立微企,将学生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有效地鼓励了在校学生创新创业。传媒学院以“梦工厂”为载体,发挥教师、业界人士以及创业成功的学生的巨大能力,利用自身的经历从专业与实践的角度指导在校学生创新创业,并分析指导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切实增强在校学生创业的信心与决心。传媒学院在校生每年在全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中屡次获得国家及省市级奖项,2016年我院学生申报的“零视界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和“畅所欲言大学生网络传媒公司”创新创业计划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不仅如此,在校生已经建立的微企数量已经大约有10家左右,依然有学生正处于计划创业中。“梦工厂”的运作为传媒学院在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为如何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新的模式;“梦工厂”的创业形式让在校学生创业团队尽快融入商业媒体运作轨道,熟悉商业运作模式,尽早尽快地适应了市场需求。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式
2013年6月9日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下发了《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精神,高校所培养的媒体人才应掌握“采、写、编、评、摄、录、播、管”等8项技能,将学生真正培养为适应媒体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部分高校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依然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的教、轻课后的练、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两张皮”的教学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已经不足以适应媒体用人市场的需求,如若不进行改革创新,结局只能是被无情地抛弃,长江师范学院为此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
首先,培养教师,改变教师固有的定型的思维模式。教师的思维模式如若不能与时俱进,那么学生的思维模式也可能停滞不前,为此,长江师范学院制定了一系列培养教师的方案,如:与企业媒体合作将教师派送到媒体挂职锻炼,增强实践能力;将教师派往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访学,开阔视野,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请业界人员与国内外知名教师担任学生的导师,以弥补师资队伍结构的不合理。如此,教师的理論与实践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教授的知识亦能密切结合学科最新的发展方向,形成了“教师言传身授”与“学生能动思考”相结合,切实奠定了学生扎实的基础,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
与此同时,长江师范学院还将教师分成三个类型:教学型、科研型、实践型。教学型的教师将精力重点放在教学上,主要向学生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型的教师重点带领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指导学生参与各类专业赛事;科研型的教师将精力主要放在科研上。当然,教学、科研、实践是不能完全割裂分离的,要做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教学促科研,科研带动教学。
其次,提倡“以文化人,学做合一”。现如今,部分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文化课在课程安排中所占比例较低,而且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多数是艺考生,他们普遍不太喜欢文化课,存在一种“文化课可有可无,文化课可上可不上”的思想,在长江师范学院传媒学院中存在这种思想的学生为数不少。为了让学生了解文化的重要,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长江师范学院传媒学院针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教学课程设置中安排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外国文学经典选读、叙事文学选读、写作、美学概论、礼仪课等文化课程,以此作为抓手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不仅如此,传媒学院还在各专业开展了“一月一书,一月一影评”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
第三,融合不同专业的课程,改革考试模式。新媒体时代要求学生成为文化素养高、视野面广的复合型人才。为此,长江师院传媒学院不仅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开设了有关文学、社会学、心理学、艺术、计算机等相关学科体系的课程,还安排了诸如新闻学、传播学、网络制作、网页制作、摄影摄像、后期剪辑等相关专业的课程,而且对部分课程的考试模式尝试进行改革,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普通话播音与发声》、《播音创作基础》等课程,期末考试基本取消了笔试,而是以联合汇报演出的形式进行,如此则更好地展现了学生的风采。不仅教师做出改革,学院也试图将实践做到日常化,所有的专业每学期都有一次专业实践机会,然后集中进行汇报展演;最后一次的实践,在第七、八个学期,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习中,并在实习的过程中,找寻适合自己的工作。
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一直是我国高等新闻传播教育坚持的核心目标,也一直是长江师范学院培养人才的目标。长江师范学院传媒学院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切实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以鉴湖传媒梦工厂为核心,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优秀的教师,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改革考试模式等一系列举措,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路.《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髙教研究》.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