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
【摘 要】自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中国企业走出去又掀起了新一波高潮。本文从国有企业在海外经营出现的问题入手,引入重点企业案例简析,参考国企改革及国家经济策略变革进行理论分析,进而提出应对类似问题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国企;走出去;跨国经营;谋略
一、前言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初现规模,到2013年国家正式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达到了新的高潮。企业走出去的形式从最初的产品到企业基建投资,再到金融领域,最后达到产业集群布局,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实现了规模发展。根据德勤发布的《2017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指南》,2016全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达到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覆盖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在所有走出去企业中,国有企业占绝大多数,从2010年的国有企业占比66.2%到2014年中国百强对外投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比84%,在此情况下,难免使得外界对国企背负国家战略,具有政策导向提出质疑。
在政策导向下的国有企业走出去中,面临着资源配置效率低,资源浪费,国有资产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一些不具备海外投资条件,诸如技术更新慢,管理落后的企业为了完成指标、转移落后产能而盲目开拓国际市场,这势必在国外市场上处于劣势,在技术和标准层面受制于人,进而导致企业利润率低,出现连年亏损现象。所以,国企走出去的同时,必须要掌握跨国经营的新谋略,掌握经营的新方法。
二、国有企业“走出去”案例简析
案例一:某建材集团旗下进出口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海外水泥厂EPC总包工程,属于国资委监管企业,市场主要集中在中东,以及东北非区域。水泥建材的生产属于国内的过剩产能,开拓国外市场对于转移我国过剩的水泥产能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项目招标开始就面临着其他国有企业甚至集团内企业的竞争(此建材集团与另一建材公司巨头已在2016年下半年进行战略重组,在以后的招投标及建设过程可以有效规避这一情况)。这种竞争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压缩了中标企业利润空间,难以实现盈利。但是出于政策导向,该企业最终进入项目建设。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由于该企业施工现场管理粗放,档案管理落后,不能及时记录合同更新及备忘,造成在后期与业主产生合同争议后完全处于被动。此外,该企业在项目执行中还存在安全意识淡薄、人员管理及项目管理照搬国内落后的管理方式,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效率。上述问题导致该企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每年都会出现人员伤亡的恶性事件,项目工期严重拖延。在项目结束期,对于对收尾工作没有经验,过于重视项目PAC证书(阶段验收证书)的获取,忽视最终的财务审计及FAC证书(最终验收证书),导致项目已竣工却背负巨额税务罚款,人员限制离境等一系列问题,使本应盈利项目出现亏损,影响国家和企业声誉。
案例二:A集团下属工程公司在海外主要从事水利水电相关的基建工作,涉及蓄水池、输水管道、泵站等。该公司在海外市场长期与中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公司及中国民营类水电施工公司相互竞争,2015年在中东某国签订近39亿人民币的工程项目。该项目属于A集团在西亚地区的第一个项目,带有集团公司战略性质,在项目签订伊始,过于看重合同额,没有充分考虑当地不可抗因素,没有深入了解当地政府及企业的办事风格和效率。2016年国际油价持续下跌,该国多个项目搁置,付款不及时。该项目业主缩减该项目的规模一半以上,同时缩减工期。对于A集团而言,由于项目施工人员、原材料都已经进驻,资金占用量大,并且业主使用英国技术标准对项目进行监控,对技术不达标现象继续延迟付款。这种情况下,该项目公司没有专业的应对措施,没有专业人才对接业主和当地政府进行索赔和谈判,面临巨额亏损,造成国有资源流失。2016年底,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进驻该项目进行监察。
三、国有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的八大新谋略
(一)淡化政府策略
政府应对国有企业走出去进行有效的引导,注重服务职能,简化审批手续,为国有企业走出去创造便利条件而不是设立硬性指标任务。先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增强企业主动性,进而自主开拓国际市场。
(二)国有企业主动进入国际市场
政府要引导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竞争者,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积极参与到国际合作和竞争中去,政府不为国有企业亏损兜底。另外,政府还要加强保护措施,一是要对我国企业频繁面临国外政府不公平待遇的地区进行有效的限制投资,二是要有效利用外交手段进行交涉,发挥经参处实际职能,对企业提供相关法律指导,减少损失,保护人员、财产安全。
(三)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公司产权独立化,股权分散化。国有企业经营者要更加注重企业效益,积极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高效化。加强风险内控管理,提升人员素质和人才配备,健全公司内部管理机制。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转变国有企业职能,加快技术创新,淘汰落后技术和管理理念,引入相机治理机制的设计。
(四)增强自主意识
国有企业要增强自主意识,参与国际竞争要有步骤,有策略,有中长期规划,不能在自身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一味的走出去。同时,国有企业要努力增强软实力,在技术和专利知识产权方面要依据国际标准,面对经济纠纷和争端中,负责任的利用法律和世贸条款维护自身利益和国家利益。
(五)推进供给侧改革
目前国家正在推行供给侧改革,在国有企业层面,集团化发展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必须推进企业解决“大而不强”的弱点,加快国有企业重组合并,调整产能过剩、资源浪费严重、技术水平低的同质化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效益和质量,关注企业成本。参考供给学派的理论实施减税政策,进一步落实“营改增”的实施,使减税优惠真正惠及企业,进而降低企业成本,侧重实用技术研发的投入,促进企业技术革新,释放生产力。
(六)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性改革
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性改革,在结构,体制和战略方面进行创新,促进企业创新产业链的建成。重點推进实施“三去一降一补”,使国有企业在新模式下化解过剩产能,摒弃低端产能,自动自发的转向追求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方向,从而使国有企业在国际经济中更具有竞争力。
(七)提升企业综合能力
国企要想“走出去”,就必须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产品、资金、设备、技术等硬件上,企业的文化建设、外在形象和品牌战略等软件也是关键因素。为此,应当建立起与驻外使馆及机构的联系渠道,定期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情况,并通过他们将企业的情况传递给所在国政府和民众。
(八)抓住机遇,发挥优势
我们面临着引进更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出口以及国家在信贷、保险等方面给予帮助等新的发展机遇。国企“走出去”有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国企“走出去”也有自身经济、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与私营企业相比,国企综合经济实力较强,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和装备也比较先进,更适宜“走出去”开发国际市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讨了国企走出去和跨国经营的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可以为今后的国企走出去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国企的跨国经营的水平,带动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敦忆岚.新时期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24
[2]马建威.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