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伊朗

2018-07-18 00:00潘志平
新疆人文地理 2010年4期
关键词:波斯伊朗

潘志平

笔者有机会到伊朗参加中亚与高加索国际研讨会,所见所闻,对这个伊斯兰国家的感受颇多。

伊朗距中国新疆并不太远。乘南航客机深夜零时由乌鲁木齐出发,四个多小时就到伊朗首都德黑兰了。

飞临德黑兰上空俯瞰,那是一片灯的海洋。整个城市坐落在一个开阔的山谷中,立交桥林立,道路纵横交错,七八百万人的城市,轿车就有三百万辆,高峰时通往机场的双向十几个车道都堵得严严实实。在德黑兰到什么地方都要打车,当地人说很近的地方,可轿车飞速行驶也要在半个小时以上。

此次出访伊朗期间,我还去了伊朗腹地亚兹德市。这座伊朗的省城规模和外观有点像新疆的喀什市,市内多为低层的土房。这座炎热干旱的内陆城镇,房屋上多竖立长方形风楼,这是亚兹德市的典型建筑,为通风降暑之用。人们都知道伊朗是个伊斯兰教色彩很浓的国度,可我们在亚兹德就参观了保存非常好的袄教寺庙。袄教,俗称拜火教,为波斯古教,在中亚曾盛极一时,隋唐时还通过新疆传人内地。自伊斯兰教兴起后,祆教急剧衰落,并几乎销声匿迹。我们所见到的这座寺庙建筑是近代修复的,内室有圣火,据说已燃烧了两千多年,但参观者只能在外室透过大玻璃观看。

中国与伊朗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其副使前往古伊朗的安息王朝(Ashk),受到安息国王密斯利得二世(MithradatesⅡ)和安息人民的热烈欢迎,史载“王令将将二万骑迎于东界”。中伊友谊持续了两千多年从未中断,这是学历史所共知的常识。

伊朗的确是文明古国。我们在亚兹德参观了坎儿井博物馆,与吐鲁番的坎儿井一模一样,据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它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国内学术界关于吐鲁番的坎儿井的来历大体有三种说法:一说吐鲁番本土创造,一说源自汉地,一说源自伊朗。我以为,源自伊朗的可能性比较大。首先,坎儿井在波斯语和维吾尔语都作kariz,这是亚洲腹地特有的一种暗渠灌溉技术。坎儿井暗渠虽然比一般明渠修建起来复杂,且成本高,但特别适宜亚洲腹地缺少较大地表水系的干旱地区。《中亚文明史》载,在今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瓦赫什河、泽拉夫善河流域发现有废弃的古坎儿井,考古研究认为那是两千年前的贵霜时代的遗迹。众所周知,两千年前维吾尔族先民还在蒙古高原游牧,因此,吐鲁番维吾尔的坎儿井更可能是源于伊朗,通过中亚传播过来的;而不是吐鲁番本土创造并传到中亚及伊朗的。其实,这种灌溉技术从哪里传向哪里,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应是中伊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谈及伊朗文化就不得不谈一下波斯细密画。波斯细密画绘有各色人物、动物的风俗画,与一般伊斯兰风格的装饰画不一样。按伊斯兰教经典所称,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最大的区别在于“非偶像崇拜”和“偶像崇拜”。因此,一般穆斯林的装饰画只有各色样式的图案,绝对没有人物甚至动物形象。波斯细密画却完全不理会“偶像崇拜”的忌讳,尽情绘有人物及世俗生活。细细观赏,它竟有浓郁的中国山水、人物画的风格。回国后我特意查了有关文献,对此就有了新的认识。据《伊朗通史》(阿宝斯·艾克巴尔著)记载,13世纪,成吉思汗的一个儿子西征建立伊利汗国。伊利汗国的可汗下令把许多中国的画师请到伊朗,这些中国画师以特有的画笔、水墨、色调、线条绘制出当地穆斯林从未见过的山水、人物、世俗风情画,中国风格与波斯风格的长期交融,逐渐形成了有鲜明特色的波斯细密画。

伊朗人以古波斯帝国和古波斯文化而自豪。法国伊朗裔学者阿里·玛扎海里写过一本《丝绸之路》的书,副标题是“中国——伊朗文化交流史”,书中洋溢着中伊友好的情结。他在序言中写道:“如果从远方看去的波斯可以与阿拉伯的暗淡阴沉色彩相混淆”,然而,“正如中国远不是佛教国家一样,波斯也远不是一个伊斯兰国家,因为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地区所特有的一种神秘哲学现象……那种认为波斯全部或部分是伊斯兰国家的看法,都只不过是一种社会学的错误、一种科学的错误。”按照阿里先生的说法:“伊朗人有六千年的历史了,伊朗周围的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与之相媲美……与突然间从其沙漠深处涌现出来并入侵伊朗的阿拉伯游牧人相比,伊朗人也完全如同面对匈奴人和蒙古人的中国中原人一样……伊朗人采纳了伊斯兰教并把它改造成一种定居民的宗教”,而“贝督因阿拉伯人在波斯和在与波斯文化接触后才变成具有高度文化教养的穆斯林教徒”。看来,什叶与逊尼间表面是宗教教派之争,而深层次的却是伊朗文化与阿拉伯文化的冲撞。

波斯人源于3500年前迁徙而来的亚利安人。伊朗男人蓄有精心梳理的胡须,文质彬彬,着笔挺西装,但不系领带;伊朗姑娘深目高鼻,皮肤白皙细腻,虽披黑巾着黑袍,但黑白分明,堪称波斯美女。

出自文化和宗教习俗,男人们对妇女不可斜视,交往中男人间可热情握手,男女间只能各自抚胸致意。各种场合中男女有别,比如机场的安全通道,男女各走其道。尽管如此,伊朗对妇女还很尊重。同我一起出访的新疆社科院中亚研究所副所长石岚女士,在塔夫脱大学学术演讲会上用英语演说,激起满场的掌声,会后英语系的女大学生把石岚围个水泄不通。

伊朗餐馆的菜单比较单调,烤牛肉、烤羊肉、烤鸡肉之类的,可以说全国就一张A4纸菜单,但餐馆装帧却非常讲究。亚兹德市一片土黄色,似乎是用泥土建起来的,穿过土黄色小胡同走进泥墙却是漂亮别致的波斯宫廷式餐馆:一个个拱形组合成的回廊倒影在一汪碧绿的水池,让人仿佛置身于波斯皇家庭院。

亚兹德地处伊朗腹地的省城,外国人很少见,中国人更稀奇。我们漫步在街上,到处是好奇的眼光。走着走着,竟有几位十五六岁的小姑娘紧紧跟随着我们,我们走到哪里就跟随到哪里。无奈,我们只得问一下何故,她们羞答答地表示要同石岚女士合影。合影后,小姑娘们兴高采烈地散去,未留下通讯方式,我们也不知如何将照片送达。看来,只要同中国的女士合了影,她们就满足了。

猜你喜欢
波斯伊朗
语录
三个最奇怪的词
过于逼真
苏联火星探测遭遇神秘事件
投 缘
抓小偷
自产自销——原载“伊朗漫画网” ▲
可爱的孩子
严防死守
魔 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