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C反应蛋白测定在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中的诊断价值

2018-07-18 09:08杜建梅
智慧健康 2018年13期
关键词:溶血性全血病患

杜建梅

(青海省康复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7)

0 引言

在临床治疗的手段中,输血是一种补充病患血容量、确保手术成功以及拯救病患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是人体血液的成分比较复杂,完全相同的血液成分基本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在给病患输血的时候,常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情况严重的病患还可能会有生命危险[1]。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旨在研究分析C反应蛋白测定在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诊断价值,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输血的病患95例,其中有45例病患发生非溶血性发热不良反应将其设为发热组,有50例病患发生非溶血性过敏不良反应将其设为过敏组,另外抽选45例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病患设为对照组。对病患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标本检测:使用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采用仪器配套的试剂盒以及EDTA-Na2抗凝管收集病患5mL的静脉血,对病患输血前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并且对血液标本的具体检测时间进行标明,在操作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2]。

1.3 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病患出现的不良反应均为非溶血性发热以及过敏反应,其中发生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病患的具体表现为:病患在输血之前没有发热现象,在输血中或者是输血之后1~2h或者是更长时间中体温≥38℃[3];发生非溶血性过敏性输血反应病患的具体表现为:病患皮肤在输血中或者是输血之后出现斑丘疹、瘙痒、荨麻疹、潮红以及胸闷等现象[3]。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若P<0.05,则说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过敏组和发热组输血前后的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过敏组及发热组与对照组输血后的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发热组、过敏组以及对照组输血前后的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s, mg/L)

表1 发热组、过敏组以及对照组输血前后的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s, mg/L)

注:发热组与过敏组输血后对比,P<0.05;发热组、过敏组与对照组输血后对比,P<0.05。

?

3 讨论

输血作为临床上的重要治疗手段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能够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也会导致病患发生一系列的输血不良反应,情况严重者还可能会危及到生命的安全,因此如何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是目前医学上重要的研究方向[5]。输血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了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非溶血性发热性和过敏性不良反应[6]。目前由于医疗技术的提高,同时提高了输血技术改善了输血条件,溶血性不良反应已经明显较少了,但是非溶血性发热性和过敏性不良反应还是比较常见[7]。

C反应蛋白是在感染和组织损伤时血浆浓度快速并急剧升高的主要急性期蛋白,以往观点认为C反应蛋白是一种非特异炎症标志物,并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最强有力的危险以及预示因子[8]。最近几年以来,免疫荧光法的建立以及分析仪的使用,使得C反应蛋白在临床上有了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选取的均为非溶血性不良反应病患作为研究对象,不同类型的非溶血性不良反应在输血之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由于不同输血反应发生的免疫机制不同所导致的[9],其中发热反应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病患血液中含有白细胞抗体以及血小板,因此在输血的过程中出现了抗原体反应而激活了补体,导致白细胞瓦解而释放出致热源,并且与释放的炎性因子由此导致的炎症反应可能也有着密切的关系[10]。而过敏性反应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病患本身就是过敏体质,同时又因为血液在制备和保存的时候,病患的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上的IgE与血液中的过敏源发生反应,由此导致细胞释放出过敏素,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综上所述,发生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时候,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对于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中,C反应蛋白测定有着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溶血性全血病患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研究序贯性通气在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临床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回顾性分析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
宫颈癌放疗患者的护理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