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明
(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 阿克苏 843000)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胎儿和母体血型不同导致母体内产生血型抗体后进入到胎儿体内所引发的免疫性溶血[1-2]。本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患者早期接受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
从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接收的新生儿溶血病患者中,随机抽取48例患者,采用奇偶排序法对所选患者进行排序,24例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24例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3例,女11例,孕周37~40周,平均(38.5±1.5)周,黄疸出现时间 8~23h,平均(15.5±7.5)h,出生体重3~4kg,平均(3.5±0.5)kg;对照组中,男10例,女14例,孕周38~39周,平均(38.5±0.5)周,黄疸出现时间 9~22h,平均(15.5±6.5)h,出生体重3~4kg,平均(3.5±0.5)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结果P>0.05,可做对比。
对本研究所选孕妇均进行去除血浆治疗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14d内去除血浆500~600mL,并静脉回输丙种球蛋白10g。新生儿治疗方式如下。
对照组患者接受蓝光照射联合注射人血白蛋白进行治疗,根据患者黄疸的程度分别进行间断照射治疗和持续照射治疗,并给予患者静脉注射人血白蛋白1g/(kg·d)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接受早期大剂量注射人免疫球蛋白400mg/(kg·d)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d[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患者黄疸等症状完全消失,未出现贫血症状,健康状况良好;有效:患者黄疸等症状显著改善,未出现贫血症状,健康状况良好;无效:患者黄疸等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出现贫血,健康状况较差[4]。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黄疸消退时间、蓝光照射时间、住院时间等。
此次研究资料均由SPSS 20.0数据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下表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下表数据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Hb、TBIL水平无显著差异,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水平高于对照组,且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TBIL水平对比(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TBIL水平对比( ±s)
治疗后Hb(g/L) TBIL(μmol/L) Hb(g/L) TBIL(μmol/L)观察组 24 139.25±21.68 264.35±37.82 158.42±20.06 115.62±31.58对照组 24 141.39±19.57 271.31±29.45 143.13±19.47 181.79±29.76 t 0.359 0.711 2.679 7.471 P 0.721 0.481 0.010 0.000组别 n 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黄疸消退时间、蓝光照射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近年来在我国临床上有上升的趋势,新生儿溶血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流产、输血等因素均可能诱发该病,一旦母体与胎儿血型出现不同时,就会导致孕妇体内产生抵抗父体血型的抗体,并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对红细胞造成极大损伤,从而导致新生儿出现溶血反应[5]。相关研究报道,致敏红细胞的血清免疫蛋白抗体与人体内K细胞的Fc受体结合的话,会使红细胞受到严重损伤甚至破裂,从而诱发溶血[6]。黄冰雪等[7]研究中指出,在孕妇孕周8周时可以开始进行血液免疫学检测,但也有研究认为孕周20周以后才会出现血清免疫蛋白抗体进入到胎儿体内并损伤红细胞的情况,基于孕妇个体的差异性,本院建议选择在孕周10~20周内进行血液免疫学检测,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目前医学上常采用全血置换术治疗新生儿溶血病,但有研究报道,全血置换术治疗时由于向孕妇体内大量输注Rh阳性血浆,导致了Rh阳性红细胞的残留,从而造成被动免疫,临床治疗效果不尽人意[8]。蓝光照射也常被运用到该病的治疗中,但单纯的光疗治疗时间需要的较长,并且起效较慢,长时间光疗会对患者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建议联合其它方式进行同步治疗。
近年来,大剂量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治疗方式开始得到广泛使用,分析可能是由于人免疫球蛋白半衰期较长,因此进入到人体后能够与胎儿体内的Fc受体进行结合,从而避免了红细胞受到损伤这一机制有关,用药后有效的阻止了溶血过程的发展。但Kumar R等[9]研究中曾经报道过,对于已经出现溶血反应的患者来说,其体内红细胞本身已经受到破坏,常规剂量的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无法清除以及破坏的红细胞,因此需要加大临床用药剂量,从而提高清除血清型抗体的效率。肖丽莎等[10]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人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且在其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同样为大剂量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提示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能够提高人体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维持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正常结构。刘巧英等[11]研究中曾指出,接受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溶血病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会显著升高,并且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会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与之符合,表明早期干预治疗能够减轻溶血病患者的溶血反应,有效的预防了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12-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黄疸消退时间、蓝光照射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符合刘福慧等[15]的研究结果,光疗时间的缩短,避免了患者长时间接受光疗对机体所造成的毒副作用,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大剂量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常规蓝光照射治疗等方式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效果较为显著,有效的控制了患者病情的发展,降低了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的含量,避免了其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于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来说意义重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