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的背后

2018-07-18 10:38陈宇凤
工友 2018年7期
关键词:列车员站台爷爷奶奶

文_陈宇凤

希望《三分钟》给我们的不是见怪不怪,而是学会在时代标签下,不要让他们因为糊涂的教化成为糊涂孩子。

陈可辛导演的作品《三分钟》是发生在站台上的故事,讲述的是平凡的列车员在站台与亲人在一起的短暂画面,用不可思议的细小情感描绘出团聚与分离间的变换。列车员母亲登上列车后,要上小学的儿子还站在站台上焦急地想背完长长的乘法口诀,离别的短暂几分钟里拉开的是每个人心中的口子。《三分钟》的背后反映的其实是一个留守大群体的分分合合。

曾看到有档综艺节目里有这样的画面:有一群孩子在桌子上画着画,主持人问其中一个孩子,这画的是你的爸爸妈妈和你吗?孩子回答说是他爷爷奶奶和他。笑过之余,却发现有许多这样的孩子传达出的爱意不是给爸爸妈妈的,孩子缺少家长的陪伴是社会不愿揭穿的痛楚。在乡村,随处可见在田野里疯跑的孩子们,却不见大人的身影。不仅在农村,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也从侧面反映出城市里也有“留守儿童”,只不过城市父母的缺位变相为长期在外出差了。

抽象地说,留守儿童缺少的父母是陪伴;具体些说,是孩子们少了和父母在一起会学到的东西。因为两代人之间的“时间”差,孩子与爷爷奶奶在一起学到的新观念和新知识会少许多,这造成了孩子认识方面的局限。另外,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可想而知,老人管不住小孩,小孩就愈加放肆,学校中打架、不爱学习,甚至缀学后发生犯罪,互相的不理解促使矛盾进一步激化。

当养家糊口,满足家庭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摆在面前时,父母选择了外出努力挣钱,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可部分父母没有认识到家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平衡,过度沉迷于工作,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不管不顾,从而使自己与子女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各方面的影响,当亲情方面的影响份量下降时,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从其它方面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这些方面包括学校的和社会的。老师适当给予他们更多关注,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心情;社会上的其他人也应给予更多的温暖,让他们学会长大。积极一点来讲,这帮孩子会更懂得帮助他人、温暖他人,而且也会更独立,更勇敢些。

纯洁如斯、幼小如斯的孩子慢慢长大,希望《三分钟》给我们的不是见怪不怪,而是学会在时代标签下,不要让他们因为糊涂的教化成为糊涂孩子。

猜你喜欢
列车员站台爷爷奶奶
可疑的列车员
找车票
我的爷爷奶奶
新型有机玻璃在站台门的应用及有限元分析
我的爷爷奶奶
向爷爷奶奶致敬
我的爷爷奶奶
另类的公交站台
相遇
愿意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