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急诊脑梗死溶栓护理流程的设计方法及应用效果

2018-07-17 03:18赵记艳
健康大视野 2018年6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生活质量神经功能

赵记艳

【摘要】目的:分析應用改良后溶栓护理流程对急诊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6年1-2016年12月接受脑梗死溶栓的患者共40例,设为常规组;随机选取我院自2017年1-2017年12月接受脑梗死溶栓的患者共40例,设为研究组。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然后设计溶栓护理流程,研究组患者应用改良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门-进针时间、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入门-进针时间、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比常规组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常规组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溶栓护理流程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恢复。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护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75-01

急性脑梗死是因多种因素引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局部急性缺氧、神经元坏死的一类急性疾病。近年来,随着老龄化问题的严峻化,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越来越高[1],该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存活者还可能伴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静脉溶栓能疏通受阻的血管,提高患者半暗带局部的血流量。但是,目前临床中由于院内延误、患者就诊时间等因素导致能及时给予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比例非常低,不利于患者的康复[2]。因此,提高患者入院后护理流程,缩短其入院至接受治疗的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分析应用改良后溶栓护理流程对急诊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本文随机选取我院接受脑梗死溶栓的患者共80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自2016年1-2016年12月接受脑梗死溶栓的患者共40例,设为常规组;随机选取我院自2017年1-2017年12月接受脑梗死溶栓的患者共40例,设为研究组。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3];(2)发作时间<6h;(3)患者家属需知情同意。常规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7-73岁,平均(5839±713)岁;研究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9-74岁,平均(5905±728)岁。

12方法

121改良护理流程的设计设立脑梗死急救组,成员包含资深临床医师和急诊科护士。以“脑梗死”、“溶栓”和“脑卒中”作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和筛查,整理文献中切实可行的方案,同时结合我院实际和临床经验进行组内讨论和试验,确定按照患者发作时间是否小于45h进行分组诊疗,按照病情可开放绿色通道,确诊患者需由溶栓护理组进行针对性处理。

122溶栓护理的应用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即患者入院后按照急诊科常规流程进行诊断,确诊患者再由医师评估患者的发作时间和病情,评估是否可给予溶栓治疗,治疗时需监控各项体征和症状,严格调控血压。而研究组患者应用改良护理流程,即由预检护士初步筛查疑似未超过溶栓时间窗的患者,并通知组内医师,并开发急诊绿色通道实施影像学检查,确诊后立即由溶栓护理组接手,在转运途中可给予体征和相关指标的测定,早期给予溶栓药物注入。在溶栓后应严格监控患者的各项体征和穿刺处、粘膜状况,按照病情早期给予活动、语言等康复锻炼、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门-进针时间、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神经功能按照NIHSS量表在治疗后2周进行判断,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神经功能越差;生活质量按照SIS量表在3周后进行判断,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优异。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和处理,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将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入门-进针时间和神经功能状况研究组患者的入门-进针时间、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比常规组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的生活质量状况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常规组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改良护理流程是结合循证医学和临床经验由专门的小组制定并执行的护理流程,该流程改变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的就诊流程,保证患者在转运途中能给予及时地处理,降低患者的等待时间。在本文的结果中,研究组患者的入门-进针时间、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比常规组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常规组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改良溶栓护理流程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恢复。蔡怡等[4]的研究中也证实优化护理能缩短患者就诊至溶栓前的时间,这和本研究结果一致。溶栓护理流程的设计和实施均包含多个科室、医师和护理人员等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保证影像科、检验科、急救室、收费处等各个部门内的高效性和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改良护理流程将护理过程更清晰化和规范化,按照患者病情及时开放绿色通道,可保证患者在时间窗内给予溶栓诊疗,减轻患者神经元损伤,从而促使其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5]。但是,本研究样本量偏低,今后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把分析该护理流程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应用改良溶栓护理流程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恢复。

参考文献

[1]李雄文,梁兵,于晓钧, 等.6014例急诊脑梗死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2):428-429

[2]李瑛,林设英,苏慧.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时间延误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7,16(9):931-934

猜你喜欢
急性脑梗死生活质量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