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英
【摘要】目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缬沙坦、氨氯地平进行联合治疗,探究分析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4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从我院选取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将缬沙坦应用在对照组中,将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到观察组中,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显著(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缬沙坦、氨氯地平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缬沙坦;氨氯地平;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49.053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071-01
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中属于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该病症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1]。目前,该病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最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为血压控制。在本文中就主要从我院选取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探究分析了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6年3月-2018年4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从我院选取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介于32岁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1±79)岁;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儿年龄介于31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7±84)岁。比较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将缬沙坦应用在对照组中,用法用量为:清晨口服,1天1次,1次80mg。
将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到观察组,其中缬沙坦的用法用量和对照组相同,而氨氯地平的用法用量为:清晨口服,1天1次,1次20mg。两组患者均在连续治疗8星期后对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检测。
13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头痛、头晕、下肢水肿以及咳嗽等)。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出现的对比数据,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进行分析,版本为SPSS200。当P<005,说明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x±s”,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n(%)]”。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显著,其中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P>005,x2=02648)。
3讨论
高血压在临床中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发危险因素[2]。而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以及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影响下,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治疗高血压最为主要的措施为药物降压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3]。
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血管紧张素Ⅱ具有竞争性拮抗作用,有效降低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结合率,从而达到了减弱收缩和的降低血压的作用。氨氯地平则属于一种新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对心肌细胞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具有抑制作用,促使钙离子不能进入到细胞中,从而起到了舒张血管平滑肌和降低血压的作用[4]。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显著;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谷二红.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7,18(12):1387-1388+1391
[2]徐勤伟,廉哲勋.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夜间给药对夜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05):457-460
[3]魏永平,曾翠連,叶定村,李湘华.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07):1023-1025
[4]杨静,李钰兰.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管与心肌的保护作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03):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