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加兴
【摘要】目的:分析腹部超声+浅表超声应用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5例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都接受超声检查。比较单纯腹部超声、腹部超声+浅表超声的确诊率。 结果:腹部超声+浅表超声确诊率(9600%)高于单纯腹部超声(2800%)(p值<005);有24例存在腹部肿块,存在典型肠套叠超声声像图特征的有24例。 結论:小儿肠套叠诊断中应用腹部超声+浅表超声检查技术准确性较高。
【关键词】 小儿;肠套叠;诊断;腹部超声;浅表超声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031-02
0引言
肠套叠属于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急腹症,病情变化迅速,容易引发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病症[1],存在生命风险,以往诊断小儿肠套叠都采用体征、症状结合X线的模式,误诊、漏诊率高。本文为了分析腹部超声+浅表超声应用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价值,选取患儿共计25例(2014年度-2017年度),比较腹部超声+浅表超声、单纯腹部超声的确诊率,详细内容见正文部分描述。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从本院医治的肠套叠患儿中选出25例(病例搜集时间范围:2014年1月-2017年12月),包括14例男患儿和11例女患儿,年龄最大7岁,最小4个月,平均年龄为(315±112)岁,以腹痛、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都经灌肠或手术治疗确诊,25例患儿家属均知情且容易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选用GE S-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和浅表探头频率分别设置在2兆-5兆、7兆-10兆。控制患儿体位为仰卧位,用腹部探头常规超扫查腹部,若发现“靶环征”或“同心圆征”,则换浅表探头多切面扫查包块,对包块最大径线进行测量,依次测量内圆直径、外圆直径以及套筒直径,对包块所处位置进行观察,测量大小,查看包块内部、边界回声,观察周围淋巴结肿大情况,扫查邻近肠管是否有腹腔积液、扩张现象,以此判断包块内部是否存在血流信号,更换体位,观察包块是否发生变化。
13观察项目比较单纯腹部超声、腹部超声+浅表超声的确诊率。
分析超声声像图表现。
14统计学处理文中计数、计量资料用SPSS200软件卡方、t检验,P<005代表对比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诊断结果如表1数据所示,腹部超声+浅表超声的确诊率高于单纯腹部超声,p值小于005。
3讨论
一段肠管套入另一段肠管的病症被称为“肠套叠”,是以腹痛、腹泻、发热为主要症状的急腹症,可分为继发性、原发性两种[2],原发性居多。引发小儿肠套叠的因素主要包括解剖因素、肠道蠕动紊乱、病毒感染等,幼儿期回盲部系膜发育尚未完全,固定性较差,因此容易出现肠套叠的情况,感染、腹泻等不良症状会影响肠道的蠕动功能,引发疾病,相关研究表明[3],肠套叠的发生还和腺病毒感染有关,出现腺病毒感染后,回盲部肠壁淋巴结组织、临近肠系膜淋巴结会有反应性增生的表现,增生淋巴结对肠管进行压迫,腺病毒感染还会破坏肠蠕动功能的稳定性,都是引发疾病的危险因素。
小儿肠套叠病情发展十分迅速,究其原因在于,小儿大网膜发育尚未成熟,无法抵抗炎症反应,若不及时治疗,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肠穿孔、肠坏死等,超声声像图经横断面可以发现同心圆征,经纵切面能够显示套筒征,特异性较高,但单纯腹部超声的特异性较差,结合浅表超声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超声声像图容易出现异病同图、同病异图的情况[4],漏诊率、误诊率相对较高,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结合以往工作经验给出诊断结果。肠套叠的大部分声像图都具有典型性,本次研究发现,腹部超声+浅表超声的确诊率高达9600%,远远高于单独腹部超声,漏诊的1例为伴发急性阑尾炎者,阑尾炎化脓局部产生包块,内部有增粗的阑尾,经横向扫查发现类似靶环征的征象,是漏诊的主要原因。腹部超声可以对包块全貌进行观察,但无法清晰显示细节,与浅表超声联合,能够对包块内部的具体状况进行查看,尤其是小包块,单纯的腹部超声十分容易漏诊。
总之,小儿肠套叠经超声检查有特异性表现,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有较高价值,腹部超声+浅表超声可以监测到肠管血流信号的变化特征,对于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有参考作用,加上超声检查操作简单、无创性等优势,可以作为小儿肠套叠的首选诊断技术。
参考文献
[1]陈利.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4(9):1710-1711
[2]张宝娟,刘广禄.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治小儿肠套叠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7,19(12):860-861
[3]吴芳.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价值的回顾性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9):2670-2671
[4]孟香丽.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以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1):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