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静
摘 要:高校财务管理是指高等学校内部资金的组织、筹集、调拨、融通、使用、结算、分配和资金使用效益管理工作的统称。随着高校的进一步发展,财务管理已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教育发展必须从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对已筹集的资金按国家政策和财务制度合理、准确、有效地利用;学校应处理好相关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增强经济核算,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成本支出最小化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是管理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本文拟对现阶段客观环境下的高校教育中的财务管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一些思考。
一、目前高校教育中财务管理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在计划经济体制和财政拨款的投入机制下,存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资产利用率不高等诸多现象,與目前高校快速发展的需求不相匹配。具体而言即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校财务管理的方法尚需改进,高校财务管理如何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等状况都将彰显出新的发展趋势。
二、目前高校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信息方面
一是财务管理信息滞后。信息分级上报常导致财务信息到达决策层已是过去的汇总,没有时效性;另一方面,当管理层发布解决方案,基层却尚未有效实施,这样可能会存在内部漏洞的局面。二是管理信息没有统一规则。从操作层面而言,由于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各有自己的规则,同样的信息在不同部门更新,必须首先改造成本部门信息规则才能更新,所以很难实现资源共享。这样的操作容易导致劳动力的浪费,且存在过失的风险,不利于资源共享。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是高校能完成日常教学工作的基础。现阶段,我国的高校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渠道增加,其资金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大,要使得资金使用与筹集都有序进行,就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合理有效地对高校内部活动进行约束与控制,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降低高校运营的成本,保证高校各个项目目标顺利完成。但由于多方面的经济利益,财务管理呈现多块分割、多方操作的局势,且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只限于形式并缺失严谨性,内部控制范围不全面,导致内部控制只是经营环节的一部分,其他相关环节弱化;或控制不严,监督不力。这些状况都会造成高校资金隐患,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失效、学校资源配置失调、很难集中有限的学校资源,进而造成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影响学校各种事业的发展。
(三)财务人员素质偏低
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化,财务队伍也逐步强大,而针对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延续和质量要求,直接影响到财务工作,主要突出在两方面:一是财务人员的政策业务素质偏低。传统会计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是熟练掌握会计和财务技能;从业人员平时不加强会计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教育,没有按时培训财会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在对有计划的招收年轻的具有会计与审计专业学历的人员和加强财务管理力量方面做的不到位;没有制定相应的人员奖赏制度或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造成会计制度落后于会计实务的情况已经普遍存在。二是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偏低。职业道德要求财务人员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必须公正和严谨,具有严格执法、坚持原则和执法遵法的责任。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受事业编制的限制制约,单位的工作人员不足,不少单位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无从业及兼职岗位的情况;同时还存在会计与出纳不相容、职务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分离、互串岗位的现象。
(四)财务预算编制不合理
预算在高校财务管理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预算编制时间短,预算编制程序透明度不高等方面的影响,造成了高校普遍具有预算不准确、不科学、内容不完整的现象。同时高校管理人员大部分没有很强的预算实施的意识,导致决策层无法落实预算编制的目标和对预算的考核与监督,预算管理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预算编制部门组织性不强、缺乏专业化或者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等原因,使预算计划改变,不能按照原有计划执行,而大多数都是通过实行事中、事后监督来推进预算实施,对事中监督不严格,监督的次数过少,这样无法对发生事情过程中进行及时的控制。
(五)高校财务管理资源配置优化欠缺
由于高校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教育经费性质属于不用偿还的款项。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经营性资产有偿使用观念淡薄,资产的构造论证、采购、使用、报废等管理系统没有合理施行;同时在采购资产的整个系统中,缺乏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来保证所购资产的合理性。这样会使资源的优化配置受到影响。
三、建立和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举措
(一)转变观念,开拓思路
要正确认识新的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的作用,重视和加强财务管理,将高校事业发展与财务管理紧密联系起来。研究市场经济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和要求,努力探索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高校教育工作规律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让财务管理真正担负起筹措资金、管理内部资金流转、控制成本、管理资产与资金、进行财务评价等全部职责。
(二)确立高校财务管理的统一性
主要体现在确立学校唯一的一级财务机构,统一领导学校的财务事务;通过统一编制综合预算,将学校的财务资源依据一定的原则,分配到各学院、系、部、处,各单位在预算内支配经费;通过制定统一的财务政策,调节投资重点和方向;制定统一的财务规章制度来规范财务行为。学校统一领导的重点在于对财务事务进行宏观管理,不直接干预学院内部财务事务管理。
(三)建立责任会计,加强并完善财务预算管理
逐步完善高校的财务管理由传统的集权式管理模式向现代分权管理模式转换,在分权的同时要做到财权与事权相结合,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的管理模式。通过采用以会计为主体责任的具体操作方法,建立以院、系为责任中心的责任会计核算管理体系,明确院、系的权力和责任,将预算管理与经济责任制管理结合起来,建立科学、合理相应的考核制度。
(四)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本质是将财务信息收集、整合应用于管理工作,完成校内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实现高校总体目标。
一是积极推进财务信息化整体建设。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推进高校信息化,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要紧紧围绕着高校改革和发展,所以有必要建立聘用相关专业人士成立专门工作小组,以保证信息化工作正常有序地展开。二是同时,加强财务信息化基础建设。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其服务功能之一在于学校各个部门数据共享,相互合作,帮助实现实时动态信息沟通和协调;随着信息规则统一、路径一致,及时提供数据,能实现信息共享。
(五)建立财务综合评价系统
高校财务管理评价系统的建立对外有助于各級管理部门正确地把握财务状况与发展趋势,了解宏观信息与财务风险,为分类指导和制定奖惩政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对内通过对高校的总体与分类状况的评价,可以进一步激励高校总结成绩,发现问题,找出薄弱环节,使财务管理不断完善,更好地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具体而言,高校财务管理评价系统的构建要紧紧围绕如何依法多渠道筹集事业资金,如何合理编制年度预算,如何科学配置高校各类资源,如何真实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如何对高校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等多方面来进行。
(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是强化各项财务管理能力,提高办学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高校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高校一方面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应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财务管理能力。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间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高校财务人员不仅在会计理论知识方面有要求,更是在掌握资源知识及各个学科知识等综合性方面提出要求。
总之,财务管理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随着高校改革的进一步发展,现行的高校财务核算也必将进行纵深改革。正确计算教育成本,合理做好高校财务核算,有助于高校全面改革的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
[1]唐万宏.论财务管理在高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J].会计之友,2007(2).
[2]尉清平.高校教育环境变化及财务管理改革[J].财会通讯,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