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8-07-17 03:07徐玉妹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赔付率农业保险

徐玉妹

[提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都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并且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波动是引发国民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因而农业保险在直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间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农业保险在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并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业保险;投保意识;赔付率;保险意识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是农业又是我国基础最薄弱,最不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与农业相比,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保险业始于1980年,在我国已经具有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两个弱势产业的对接即农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虽然发展平稳,保费已经居于全球第二位,但是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农业保险,是指对种植业(农作物)、养殖(禽畜)在生产、哺育、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我国的农业保险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初期的迅猛发展、中期的停滞、市场化改革时期农业保险的蓬勃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时期农业保险制度的困扰与探索。我国最初的农业保险主要借鉴了前苏联的模式和经验,以政治任务的形式推进,以此来促进农业生产的复苏。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国家实现了对产权形式的垄断,认为农村保险已无存在的必要,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保险都已经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农村保险业务被迫停办。但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业保险在经历了停办的24年空白之后,得到了高速平稳发展,自2004年至今,我国的中央一号文件均为涉农文件,在职能部门的推动下,我国农业试点全方位推进,农业保险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各个领域,险种已从1982年恢复试办时的仅有的生猪、大牲畜等几个险种发展到棉花、水稻、鸡、兔等近百个险种,而且还开发了商品性农业、开发性农业、科技兴农等项目保险的新险种。

据保监会最新数据,自2007年到2016年的10年间,我国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从1,126亿元增长到2.16万亿元,年均增速38.83%。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51.8亿元增长到417.12亿元,增长了7倍;承保农作物从2.3亿亩增加到17.21亿亩,增长了6倍,玉米、水稻、小麦三大口粮作物承保覆盖率已超过70%。农业保险开办区域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份,承保农作物品种达到211个,基本覆盖农、林、牧、渔各个领域。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已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亚洲第一位。其中,养殖业保险和森林保险业务规模居全球第一位。农业保险在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势头迅猛,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在投保人方面,农民投保意识淡薄,收入较低,不愿支付保费。农村地区发展落后,高昂的宣传成本使得保险公司很少进入农村进行宣传,保险宣传力度小,以致大多数农民缺乏相关的保险知识,对保险公司、保险条款、险种等不了解,使得农民不明白农业保险的好处,阻碍了农业保险在农村市场的进入与扩张。况且,农民收入水平低,一年的收入除去日常生活支出、子女上学费用等花销后所剩无几,他们还要预留一部分作为自己的生活保障,所以保费的支出会进一步加大他们的负担,从而导致他们不想投保甚至没有能力投保,身边没有投保成功的案例以及复杂的理赔手续加重了他们对投保的顾虑,甚至不信任保险公司,认为即使投保,申请理赔手续复杂对自身损失的补偿意义不大,这就导致农业保险投保率低。

(二)较高的赔付率加深了保险公司进入农业保险市场的顾虑。我国农村经营方式分散,且具有高风险性,一场暴雪、一场大雨都会给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农业受自然因素制约大,发生赔付的可能性大并且农业保险赔付率高,一些地方农作物险种的费率高达9%~10%。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农业保险的平均综合赔付率超过120%,居高不下的赔付率,与一般的商业保险的经营目标背道而驰,拉低了保险公司的利润,农业保险与其他保险统一核算、盈亏互补,打消了保险公司的积极性,对保险公司的绩效考核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一些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意进入农村市场开展保险业务。

(三)缺乏从事农业保险的人才,进入农村市场成本较高。我国大多数的保险公司均集中在城市,且大多数经营商业保险,不具备与农业保险相关的理赔准则及实施方法,要想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他们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准则,无形中加大了他们进入农业保险领域的成本。并且相应的农村保险知识方面人才的缺乏,造成他们缺少对气象和自然病虫害的中期预警,导致了農业风险不可控。

(四)缺乏相应的税收及法律支持。我国农业保险起步晚,又经历了长达20年的停滞,保险机制不够完善,农业靠天吃饭,一旦发生风险,巨大的损失均由保险公司这个经营主体承担,亏损巨大,而我国现行的《保险法》对农业保险尚未涉及,也没有出台其他有关农业险的条例法规或者配套的扶持政策,只有政府出台新的扶持政策,让众财产保险公司看到利益他们才会进入农业保险市场,仅仅通过商业保险来实现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目标,是行不通的。

(五)补贴金额相对规模较小,补贴种类单一。以农业保险补贴深度(即政府提供的各类农业保险补贴占农业GDP的比重)来衡量,2007年全球65个国家的平均水平为0.63%,美国高达4.4%,日本为1.3%。相比之下,2007年我国这一比例只有0.16%,即使补贴总额逐年增长,2018年也只达到了农业GDP的0.4%左右,显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更是相差甚远。从全球的视角出发,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补贴主要包括对农民的保费补贴、对保险公司的经营费用补贴和通过再保险方式对超赔损失进行分担的超赔补贴三大类,美国和印度都是三项补贴俱全,而我国只有保费补贴,没有费用补贴和超额补贴。

三、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建议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韩俊表示,现在农业保险发展非常快,但是发展比较粗放,就粮食来讲,现在保障水平还比较低,所以今后农业保险的总思路就是要“扩面、增个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品、提标”。现在,很多经济作物,保险还没有覆盖,所以要“扩面”;另外,保险的品种还比较少,要“增品”,即增加保险品种;还有就是要“提标”,即提高保障水平。所以,针对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农民的保險认识,逐步打开农村市场。加大农业保险在农村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进行农村讲座、电视、广播等方式进行宣传,创造农民投保的真实范例,让农民切实看到农业保险带来的好处。农业保险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加强农民的保险意识,才能提高农民的投保率,只有让农民敢于投保,才能打开农业保险的广阔市场。让广大农民真正了解保险、认识保险、购买保险,促使保险在农村的发展,让农民认识到保险带来的益处,切实感受到保险的好处,让农民去宣传保险,根据250定律,让农民去带动身边的人。

(二)培育并鼓励具备专业农业保险知识的人才进入农业保险市场。我国目前具有专业保险知识的人才依旧缺乏,大多数的保险人员不具备农业保险风险预警及农业保险事故的认定能力,并且农村条件比较差,农业领域通常不是大多数人就业的第一选择,所以保险公司应着重招揽具备农业保险知识的人才,并对现有职工进行农业保险知识的培训,创建对员工从事农业保险领域的激励机制,只有专业的人才才能带来专业的服务,专业的服务才能带来更广阔的市场。

(三)政府应出台新的政策,加强对农业保险业的支持。由于农业保险的高风险性、高赔付性,使得有效需求不足以支持一个完全商业化的农业保险市场,大多数的商业保险公司由于担心亏损,不愿意涉足农业保险,在农业保险领域存在市场失灵,所以政府应介入农业保险领域,给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在政策指导、财政补贴、法律监管等方面都应承担应尽的职责;同时,政府应鼓励各个保险公司将促进农业保险发展、为三农保险服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积极研究推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更多的农业保险制度。政府应积极为农业保险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在政策、法律、经济等各个方面给予农业保险扶持,同时继续推进科技兴农、减负减税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物质层面为推动农业保险发展创造条件。

(四)拓宽农业保险品种,加大对偏远地区参保率。虽然我国农业保险的险种不断增多,但是设施农业、特色农产品等农民需求很大的品种由于缺乏政策补贴支持而几乎没有保险覆盖,所以保险公司应该拓宽保险品种,让农业做到“应保尽保”。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农业保险承保农作物面积为11亿亩,占全国播种面积的45%,还有一多半没有被保险覆盖。在黑龙江等粮食主产区,由于县级财政资金配套困难等因素的制约,农业保险覆盖率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保险公司应深入农村地区,加大对农村及偏远农村的保险覆盖度,以此来增加农业保险对农民的吸引力,专业的农业保险公司开发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农业保险险种,让农民做到有地可保,每个地区都可以投保,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

主要参考文献:

[1]怀涛.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J].道客巴巴,2012.

[2]陈红玲.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

猜你喜欢
赔付率农业保险
产险公司综合赔付率定义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莆田市农业保险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财政补贴校正农业保险市场失灵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