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嘉豪 张河清 王蕾蕾
[提要] 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具有很高的文化景观价值。南社明清古村落作为东莞市首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蕴含珍贵的明清古建筑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对南社明清古村落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该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具体策略,以期提升南社明清古村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打造古村落特色文化旅游精品步伐,推动南社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东莞;南社村;古村落;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古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具有很高的保护和活化利用价值。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带动古村落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同时,也对古村落文化产生一定的胁迫效应,导致古村落文化不断受损并日渐衰落。如何合理保护和开展适度的旅游开发成为了古村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东莞作为历史悠久的岭南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未经充分开发的古村落。本文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社明清古村落为例,深刻反思城镇化进程中古村落文化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东莞地区古村落的旅游开发策略,為促进东莞乡村振兴提供参考意见。
南社明清古村落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距离东莞市中心18公里,历史上是一个集宗、法、礼、制于一体的村落。古村落起源可追溯至南宋末年,初为麦、陈、席、戚、王诸姓聚居的小村。1275年,东晋名相谢安的后裔谢尚仁因战乱迁居南社村。历经近800年的发展,南社村被建设成为以谢姓为主姓氏,由民居、楼阁、祠堂、家庙、书院、古井、里巷、牌楼、寨墙以及古榕等元素组成的具有浓郁东莞特色的农业聚落文化景观,并于2016年2月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南社古村落拥有东莞市现存最大的明清古代建筑群,目前保存明清时期祠堂30座、庙宇旧址和遗址5座、古民居250多间、古街道87条、古桥梁3座、古井40多口、古水塘7口、古墓36座、古围墙及其遗址、门楼、谯楼多座,以及1,000多棵有上百年历史的古树。其中,南社古村落多座单一姓氏的祠堂作为村内的标志性建筑,是研究明清时期广府祠堂建筑文化内涵的珍贵资源。
近年来,随着南社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古村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缺乏现代化的生产及生活设施等问题,村民们纷纷选择在古村落的外围建设新村,大量人口从古村迁移至新村,古村原有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随着村民的外迁而逐渐被淡化,只有少数留守老人和外来务工人员在古村里居住,古村逐渐成了空心村,状况堪忧。
(一)古建筑维护不当。南社古村落内部分古建筑因受恶劣天气以及长期空置的影响,并缺乏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维护,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如少数古建筑已经土崩瓦解,部分老屋出现了外墙坍塌的情况,古村落的传统格局及原有的历史面貌遭到破坏。
(二)新村缺乏合理有序的建设规划。南社古村落景观正被众多新建的新村高楼包围遮挡,且缺乏清晰的指引标志,游客需要耗费更多时间去寻找古村落的踪迹,可进入性较差。此外,新村建筑面貌和古村落的建筑风格不相协调,部分现代建筑插建在古建筑群当中,建筑质量参差不齐,严重破坏古村落风韵。
(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欠缺。南社古村落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较为滞后,村内仅有零散分布的农家餐馆、民宿等旅游接待设施,且整体规模较小、档次不高,难以满足游客需求。游客服务中心、医疗救助点、垃圾回收站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仍处于筹建状态,古村落与周边旅游景点景区公共交通有待完善。
(四)旅游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南社明清古村落由于缺乏清晰的旅游市场定位以及营销战略,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大范围宣传推广,古村落未被打造成国内极具影响力与市场号召力的旅游大品牌,知名度较低。
(五)缺乏富有活力的旅游发展模式。虽然南社明清古村落已经经历数次旅游规划与开发建设,但是发展成效不显著,其旅游产品开发缺乏对古村落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其旅游发展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的观光旅游的局限。随着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单纯的观光模式已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古村落缺乏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活力。
(一)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首先,政府对古建筑要有一个明确且长远的维护规划,以保护建筑的“原真性”为指导思想,加大对古建筑维护的财政投入力度。可邀请专业人士对村内所有的古建筑进行详细具体的评估,设计切实可行的维护方案,可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和工艺技术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复,不得随意翻新,要保持其原始古朴的建筑面貌。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可推动健全保护南社古村落的相关条例,加大对古村落的立法保护力度;其次,广大市民要培养保护古建筑的意识。政府通过对公众进行古建筑保护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如定期举办保护古村落的知识讲座,让公众从中了解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底蕴,全面认识古建筑保护的现存问题,提高其保护古村落的意识;最后,应进一步规范新村建设。在进行南社新村建设时,应依据已有的古村落传统建筑格局,协调新建建筑与历史建筑在景观、风格、选材、体量、高度等方面的一致性,避免形态混杂,以突出古村落的历史文化特色,让新村现代建筑与古村落景观保持协调。此外,应在南社新村村口显眼处设置指示牌,向游客指明古村落的具体位置,让游客能更加容易地进入古村里游览。
(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政府要加大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南社古村落旅游问询中心、交通接驳体系、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不破坏历史建筑风貌及房屋结构的前提下,可利用现存历史建筑植入餐饮、住宿、展览等功能,为游客提供多种选择的旅游接待场所。
(三)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南社明清古村落应根据不同的旅游细分市场,制定相应的旅游营销策略,并整合新媒体、传统媒体和节事营销等资源,拓宽旅游宣传推广渠道。可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电视、报刊、杂志、户外广告等多媒体手段向公众多层面地对南社明清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和发展情况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南社古村落的知名度。
(四)打造体验式旅游目的地。为突显自身特色,南社明清古村落可开发以观赏古建筑景观为主要特色、结合东莞特色水果种植与采摘、原生态农家乐体验等旅游活动的休闲体验式旅游产品。南社古村落需进一步挖掘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通过兴建古村文物博物馆,向游客展示古村字画、古家具、匾额等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让其对南社明清古村落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此外,可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体验活动,如“南社斋醮”、“百岁斋千叟宴”等南社古村传统文化活动,并在活动中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游客能够参与其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古村落的风土人情,增强游客的参与性,让游客真正领略到南社古村落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同时也有助于公众传承濒临失传的古村传统习俗。
(五)提升村民对景区旅游开发的参与度。南社村村民是南社明清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参与主体,需协调好当地村民与景区之间的利益关系。当地村民只有在景区旅游开发中获得利益,其参与古村落活化利用工作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被调动。因此,应将当地村民的利益与古村落的活化利用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明确各家各户的工作分工,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实践中,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对于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过程中有特别贡献的村民可给予其适当奖励。
景区商铺在招商引资时,可优先让当地村民参与投资,并邀请南社村的老村民担任景区讲解员,让其带领游客游览古村落,并向游客讲述南社古村的历史典故以及文化轶事,同时鼓励当地村民制作特色工艺品向游客销售,以保护和传承古村落的传统手工艺。
主要参考文献:
[1]黄震方,黄睿.城镇化与旅游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文化研究:学术争鸣与研究方向[J].地理研究,2018.37(2).
[2]罗瑜斌,袁艺峰.南社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实施效益评价[J].华中建筑,2017.35(4).
[3]谭焕荣,朱桥明.对现阶段生态园林建设中树池处理技术应用的分析[J].广东园林,201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