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及对策

2018-07-17 03:07陆志彬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互联网+

陆志彬

[提要]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但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问题。本文基于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在飞速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发展对策,提出乡村旅游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同质化严重,缺乏当地特色。目前,随着整个国家的发展,我国已经步入了大众旅游阶段,一方面这对于乡村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经营者理念缺失,盲目竞争,很多村落在旅游业开发中一味效仿已经率先发展起来的其他古镇,造成乡村旅游业同质化发展严重,各地产品服务相似,缺乏特色。

(二)服务和配套设置不完善,基础设施落后。乡村旅游一般分布在一些偏远地区或是城市的边缘,由于地方落后、管理者经营不善等原因,存在一系列建设问题。一是在地形方面,通往这些景区的道路崎岖狭窄,给游客带来出行交通上的不便;二是乡村的设施配套落后,互联网在城市是基本全覆盖的,但是在一些鄉村景区,还未能真正实现全村无线WiFi全覆盖或是4G网络全覆盖,不能满足游客的上网需求;三是乡村整体生活水平低下,卫生及住宿等存在问题,住宿条件差,卫生不达标,这严重影响到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城市游客的旅游体验;四是景区管理不善,很多公共场所没有明确统一的指示牌或是规则,经常造成车辆乱停乱放或是人员胡乱收费的想象,这些问题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观念落后,不注重生态保护,影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部分乡村管理者观念落后,认为开发旅游景区的唯一目的就是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因此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并没有做科学的调查、评估,盲目地开发资源,不重视对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必将严重影响到乡村旅游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四)缺少专业管理人员,经营不善。乡村旅游一般都是由当地负责人管理的,他们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对乡村旅游认识不足,在处理各种事情时都是遵从自己的经验,造成旅游产品落后,服务程序缺乏规范等问题。

(五)商业化问题严重。乡村独特的文化积淀是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住民宿、吃农饭、干农活、品农风、享农乐”这理应是乡村旅游的标配,但事实上,很多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它们忽视了乡村本来有的自然景观以及独特文化,反而仿造城市建立一系列休闲娱乐场所,大大折损了原生态乡村文化。乡村旅游如果继续走这种不健康的成长道路,最终必将走向衰亡。

二、“互联网+”时代的乡村旅游

“互联网+”最早是由李克强在2015年3月提出的,之后将其与旅游业联系起来这一课题就受到了研究者以及社会各有关人员的关注。到后来,国家就提出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旅游”跨产业融合。在乡村旅游方面也逐渐有了“智慧乡村”的提出,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互联网企业主动寻求与乡村旅游业的联合,建立了诸如“中国乡村旅游网”等一系列相关的网站;二是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探索“互联网+”与乡村旅游融合的新模式,企图在互联网时代开辟乡村旅游新的发展之路。另外,在学术方面,国家及社会也举办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论坛会议,召集相关研究人员进行讨论,比如2015年5月召开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乡村旅游圆桌会议,2015年7月25日召开的乡村旅游发展升级“篁岭样本”国际研讨会等,与会者都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三、“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打造“乡村智慧游”新模式。首先,乡村智慧游首先通过调研整合各旅游景点,根据游客的兴趣进行主题营销和创意营销,尽可能地在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和集约化管理的基础上,为每位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其次,乡村智慧旅游可以开发一系列相关服务,比如为游客提供天气预报、导航、实时客流量等,提高服务质量;最后,乡村智慧旅游可以对整个景区进行实时监控,预防可能发生的事故,防患于未然,避免之前被动处理的窘境。

(二)深入基层,从各方面入手着力推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从各方面入手帮助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一是利用网络平台对乡村旅游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指导,着力提升从业人员基本素质,进而提高整体的服务水平;二是打造“智慧乡村”,各村落势必需要建立智慧旅游乡村服务平台,实现整个旅游过程的在线一体化服务,由于乡村条件落后,政府应该在开发过程中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帮助实现景区WiFi或数据网络的全覆盖;三是以互联网思维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基于当地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帮助创造特色乡村旅游企业;四是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改变传统旅游开发观念,提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打造“绿色旅游”、“生态旅游”。

(三)培养“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专门管理人才。乡村旅游可以与当地的职业院校进行合作,职业院校根据当地需求设置相关的专业,打造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校企合作,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参与乡村旅游企业实习的力度,培养一批急需的乡村旅游对口人才。

(四)协助乡村旅游企业转变发展理念,实行健康绿色的发展道路。以往传统的乡村旅游开发理念过于商业化,忽视了乡村深厚的文化底蕴,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要想持续发展,这种观念必须转变,要基于绿色环保的理念意识打造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

四、“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政府主导,科学规划,政策支持。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必然离不开政府的全力支持,早在2015年“互联网+”提出以后,政府有关部门就对其在旅游行业的融合发展提出了相关指导意见,例如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全国4A级以上景区和智慧乡村旅游试点单位实现免费Wi-Fi(无线局域网)、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在全国打造1万个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乡村等。所以,要实现之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必然要做好上层建筑,通过制定乡村智慧旅游发展规划、总体建设框架等进行统筹规划,另外也应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与技术指导。

(二)软硬件升级,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要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首先就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软硬件升级,提高整体服务质量,给游客更好的旅游体验。具体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

(三)搭建智慧旅游乡村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多元化乡村旅游体验。互联网的出现给社会各界带来巨大的改变,在乡村旅游方面,基于互联网思维,我们可以打造融合特色乡村文化底蕴的新兴智慧旅游产品,开发旅游APP,提供线上景观预览、营销、支付等一系列服务,最大限度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

(四)协作联动,建立健全保障体系。一是环境保障体系,可以由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监测,保护生态环境,实行绿色发展;二是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为游客提供全面及时的医疗卫生服务,例如开通在线医疗服务、设立医疗卫生站等;三是交通保障体系,交通部门需要大力配合,在保证旅游交通效率的同时保障游客的出行安全;四是信息使用保障体系,信息安全在互联网时代极为重要,乡村应确保网络安全,保障游客的信息安全,避免信息泄露。

(五)深度挖掘特色文化,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独特性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在互联网时代,宣传营销方式多种多样,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不是营销而是产品本身的问题。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赢得游客的青睐,必然在特色方面下工夫,这就需要对乡村的文化民俗进行深入挖掘,打造不可取代的乡村旅游体验。

主要参考文献:

[1]周伟伟.“互联网+”背景下陕西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7).

[2]崔萃.“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2).

[3]山娜.互联网+背景下在新农村开展生态旅游建设的探索[D].青岛理工大学,2016.

[4]毛峰.“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及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6.32(3).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互联网+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